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MLOps与DevOps

MLOps借鉴了很多DevOps实现原则和实践,并应用在人工智能系统研发和运维实践中,所以MLOps和DevOps有很深的关系。本节将详细讲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1.4.1 DevOps的3个优点

什么是DevOps?

DevOps(Development和Operations的组合词)是一组过程、方法与系统的统称,用于促进开发(应用程序、软件工程开发)、技术运营和质量保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整合。它是一种重视软件开发人员(Dev)和IT运维人员(Ops)之间沟通合作的文化,通过软件交付和架构变更流程自动化,使得软件构建、测试、发布更加快捷、可靠。它的出现是由于软件行业日益清晰地认识到:为了按时交付软件产品和服务,开发和运维工作必须紧密合作。

笔者这里总结一下DevOps的优点。

1.打破软件研发和IT运维之间的部门墙

在传统研发模式下,软件研发人员和IT运维人员之间协作不顺畅。我们这里来看看Google SRE对DevOps的解读。

软件研发人员和IT运维人员的工作关系如图1-5所示。

图1-5 Google SRE描述研发和运维的关注点以及部门墙的存在

在传统研发模式下,软件研发人员和IT运维人员分属于不同的团队,两者之间存在部门墙(专业术语叫Silos)。软件研发人员关心敏捷,即产品功能的快速迭代;IT运维人员更关心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从部门分工和岗位职责来看,软件研发人员希望更多、更快的代码修改和上线,以实现更多软件功能;IT运维人员则希望更少的代码修改和上线,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两者的关注点完全不一样,相互冲突。

软件研发人员交付产出物给IT运维人员的过程如图1-6所示。

可见,软件研发人员做好代码开发和测试之后,把生成的软件包交给IT运维人员。这个移交过程在某些公司做得比较规范,会设定一定的准入门槛,例如需要清晰完整的测试报告、完整详细的上线文档(包括如何回滚)等,基本上是为了运维方便。在这种模式下,研发人员不关心线上稳定性,只关心快速完成功能并完成内部测试。

图1-6 Google SRE描述软件研发人员把产出物交给IT运维人员的过程

IT运维人员收到软件研发人员交付的产出物之后的动作如图1-7所示。

图1-7 Google SRE描述IT运维人员收到软件研发人员交付的产出物之后的动作

可见,IT运维人员在收到软件研发人员交付的软件包之后,将其部署到线上环境并在线上生效。他们负责系统的稳定性,可能采用从小流量部署过渡到全流量部署的方式,也可能采用异地多活等方式。

通过图1-5、图1-6和图1-7,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软件研发人员和IT运维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关注点。显然,两者存在天然的矛盾。

但是在需要越来越快地进行业务更新的情况下,两者的矛盾是一个很大的阻碍。DevOps的出现打破了软件研发和IT运维之间的部门墙,促使软件开发人员和IT运维人员顺畅协作,因此产生了很多DevOps落地实践,体现在团队组织、研发与运维代码管理、运维任务管理上。例如在团队组织管理上,提倡构建更小的敏捷团队、开发运维一体化;在研发与运维代码管理上,提倡运维配置代码化、研发和运维人员共享彼此代码权限;在运维任务管理上,提倡运维任务共享、线上值班等。

2.将流水线扩展到运维环节

DevOps实践包括CI和CD。DevOps之前的工程实践为敏捷开发,往往只有CI,只覆盖了代码开发、代码编译、代码测试、代码打包环节,并没有覆盖部署环节。

DevOps双环流水线模型如图1-8所示。

图1-8 DevOps双环流水线模型

该DevOps双环流水线模型的左半边集中在软件研发阶段,从产品需求定义到编写代码、编译代码,再到测试代码,最后生成、发布软件包;右半边集中在软件部署阶段,从获得软件包开始到部署到生产环境、执行各种线上运维操作,再到监控线上服务。两个环构成DevOps完整的流水线。该流水线的运转是持续的,左半边流水线一般被称为持续集成,右半边流水线一般被称为持续部署。

显然,该流水线运转的速度说明了研发和运维团队的工程能力。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运转速度越快,意味着更多的功能迭代,一般也意味着更强的团队工程能力。当然,部署频率也不是越快越好,每次迭代都要有明确的业务目标。

3.利用工具实现自动化,并构建工具链生态

DevOps工具链生态如图1-9所示。

可以看出,DevOps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都有多个工具支持协作,这里有开源的软件(如Git、GitLab、Gradle、Jenkins),也有商业软件和服务(如Azure和AW S)。

DevOps的推广和运营如此成功,之后又衍生出很多类似的名词,包括DevSecOps、GitOps、DataOps、ModelOps、AIOps、NoOps、MLOps等。各种XOps都包含相应的流程和工具(即通过工具自动化来完成流程执行),也都涉及相应的角色,不同的是具体应用在哪个业务领域,是哪些任务的自动化,有哪些工具和角色参与其中。MLOps被认为是DevOps在机器学习领域的扩展,既对DevOps的优点进行了延续,又有相对DevOps独特的地方。

图1-9 DevOps工具链生态

1.4.2 MLOps延续了DevOps的优点

1. MLOps同样打破了部门墙

如果说DevOps打破了软件研发和IT运维之间的部门墙,推动两个部门高效地协同工作,则MLOps打破了人工智能系统研发(AI科学家)和运维(AI工程师)之间的部门墙。

AI科学家的职责是利用数据训练出较好的模型,工作重点是改进模型从而达到用户所预期的准确率、召回率等性能指标。AI科学家往往是通过Jupyter Notebook完成工作,擅长构建模型和特征处理,但是并不关心模型大小、训练和预测的成本、预测服务的延时、预测服务的QPS等指标。

AI工程师的职责是在线上部署AI科学家训练好的模型,然后对用户请求或者下游系统提供预测服务,从而实现商业价值。AI工程师对最终服务负责,关心产品成本、性能、稳定性、客户满意度等指标,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提升产品可扩展性和自动化水平,往往需要长期维护一个产品。

这两个角色都是人工智能系统在企业内落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但是在如今的人工智能系统研发和运维流程中,其职责和目标不同,导致协作非常不顺畅,降低了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和部署的效率。

所以,MLOps也需要跟DevOps一样,打破人工智能系统研发和运维之间的部门墙,让AI科学家和AI工程师紧密协作。这两个角色的合作问题详见第2章。

2. MLOps同样有流水线

流水线是自动化操作的集合,能极大地加速开发和运维的运转。

MLOps双环流水线模型如图1-10所示。

除此之外,MLOps还有三环流水线模型,笔者个人比较倾向双环模型,这里不再对三环流水线模型赘述。

在MLOps双环流水线模型中,左半边是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过程,目标是基于数据训练出比较好的模型来找出数据间的规律,包括EDA(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数据探索和数据分析)、数据准备和特征工程、模型开发与调试、模型训练和重训等;右半边是人工智能模型的部署过程,包括模型评估、模型部署、模型预测、模型性能监控和服务监控。

图1-10 MLOps双环流水线模型

(资料来源:Databricks官网)

3. MLOps同样利用了各种平台和工具

DevOps已经发展出成熟、丰富的工具链生态,MLOps的发展还处于早期,但是也有各种各样的工具链来支持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和运维。

Google Cloud推荐的MLOps成熟形态的工具和平台架构见图1-11。

从图1-11可以看到,MLOps高成熟度的实现需要如下平台和工具的支持。

● Feature Store(特征平台):存放在线业务和离线业务所需要的各种特征。

● Model Store(模型平台):存放模型的各种版本和版本相关的各种信息。

● Model Monitoring(模型监控):专门用来监控模型性能。

● Metadata DB(元数据的数据库):存放模型、数据的各种元数据信息。

图1-11 Google Cloud推荐的MLOps成熟形态的工具和平台架构

其中,特征平台、机器学习元数据平台、模型注册中心都是比较重要的工具。

1.4.3 MLOps和DevOps的不同之处

DevOps和MLOps存在较大差异,在流水线部分就有很多不同的地方。DevOps和MLOps的不同点如表1-2所示。

表1-2 DevOps和MLOps的不同点

1.4.4 MLOps和DevOps的目标与实践理念

虽然上文描述了MLOps和DevOps的不同之处,但两者在最基本的目标和实践理念上是一致的。

(1)基本目标相同

无论DevOps还是MLOps,它们的目标都是提升系统的研发和运维效率,更快、更好、更省地为客户提供价值。如果没能达到给客户提供价值的目标,各种实践的推行、各种工具的采纳就都毫无意义。

(2)基本实践理念相同

两者在实践理念上保持一致,主要体现在两点:两者都希望尽可能实现作业的自动化,用流水线把各种工作任务串联起来,尽可能用机器代替人来执行;两者的改进原则都是系统思考、尽快反馈、持续改进。系统研发和运维团队在推行DevOps或者MLOps时,都不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需要整体思考,对改进的每一步都要进行及时反馈,且改进是持续的。

2010年,时任百度高级架构师的乔梁预测DevOps会在之后的10年风靡起来,成为业内软件研发的默认词。笔者认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渐深入,人工智能系统将在企业内大量落地并发挥关键作用,MLOps也会成为热词,并在未来10年内,成为业内人工智能系统落地的默认词。 fcx5zqV70RWxvPtT/PE2wYudrgV3yNp8UIE8XNLH1+sA4+ruGu2E5i0OKGyxrY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