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3
第三章
陈述事实

学习目标

1.学习如何寻找真相。

2.学会如何陈述事实。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基于信息,信息必须真实。虚假信息,必然会使决策失误,真相比什么都重要,打开真相的钥匙就是事实。

多年以前,和我搭档做采购部长的是一位德国人,他询问下属,工厂急需的那批德国货到了没有?下属回答,到了。他有点担心,就到现场去查看,结果根本没有到货。他立刻大发脾气,认为下属在撒谎。下属也觉得委屈,“说谎”可是道德品质问题,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撒过谎。真实情况是,几天前,负责通关的同事告诉他,第二天就能通关到货。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他“认为”肯定到货了。可由于手续不全,耽误了通关。大家觉得,此事应该怪谁?

错误的信息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无论是汇报还是请示,必须陈述事实,事实要真实、实时、完整。事实是一个客观存在,它不会引起争议。CCTV有一档节目《焦点访谈》,多年长盛不衰,口号就是“用事实说话”。

第一节 三现主义:让丰田成为第一

丰田汽车讲究“三现原则”,就是为了接近事实真相。所谓“三现”,指的是现地、现物、现实。也就是说,当发生问题的时候,管理者要快速到“现场”去,亲眼确认“现物”,认真探究“现实”,并据此提出和落实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医生不基于事实会误诊,警察不基于事实会误抓,军事家不基于事实会打败仗。如果我们呈送的报告、制订的方案不基于事实,管理层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我们就不可能有逆向领导力。

在丰田,现地现物在使用中常常被称为“现场主义”(Gemba Attitude),Gemba在日语中是“现场”(事情真正发生的地方)的意思。广义上讲,它是指“事件发生的地方”;狭义上讲,它是指企业的“工作领域”或“工作位置”。

对丰田来说,这几个字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丰田管理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这个原则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亲自看到实际情况,掌握一手信息。

对现地现物最好的解释是丰田的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的名字叫“在车间走直道的家伙,干不成事”,或者说,“绝不要提拔一个在车间走直道的人”。

这句话是大野耐一说的。当时,他在管理质量的时候,就亲自到车间去观察生产过程,并与一线工人建立起亲密的沟通关系。如果你是个务实者,当你在车间走过时,可能就会有员工喊你过去,一起探讨问题;如果你是个官僚,员工可能就会躲着你。所以,优秀的领导一定是那些“现地现物”的领导,走到哪里,都会有问题来找你,在车间中肯定走不成直道,这样的人才可靠。

在丰田公司,不论是在哪个部门,当你问到丰田模式和其他管理方法有何不同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现地现物”。“现地现物”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丰田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亲自到现场察看,要做员工解决问题的伙伴,要让员工乐于找他们一起讨论问题。

除非你亲自实地查看,否则任何企业问题的任何部分,你都无法确切了解,丰田公司不容许任何“理所当然”的想法,也不容许只凭借他人提出的报告。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在办公室得到答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丰田公司宣布,由丰田家族的丰田章男上台担任CEO,丰田章男是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孙子。这次换帅,对于丰田来说,并不完全是由于业绩下降,因为同比欧美的其他几大汽车公司,丰田的表现并不算差。丰田章男的上台,对于丰田来说有着直接的战略意义,那就是丰田的股东认为,丰田这一次亏损,并不完全是因为经济形势下滑,而是因为丰田这几年的发展偏离了“丰田之道”。

丰田章男对此讲得非常明确,他告诫丰田管理层:“在过去3年中,丰田雇用了4万名员工,他们对公司文化知之甚少。这个问题不会突然间暴露,但它类似一种代谢紊乱式的疾病,当你发现时就已经太晚了。”

如何解决?丰田章男重申的就是“丰田之道”中的“现地现物”“客户第一”。他要求领导走出办公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并带领高管到销售现场,到生产现场,“寻找丰田浪费的证据,寻找为客户提供价值的阻碍点”。

我们在管理过程中,与其费尽心思地追求制度的“完美”,不如踏踏实实搞好“现地现物”。在与上级互动过程中,一定要求真务实,一切用事实说话。

第二节 讲述事实,不做主观推断

你以为的,并不一定是你以为的。你以为的是主观推断,主观推断跟你的知识和阅历有关,跟你所在的岗位和看问题的视角有关,跟你掌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度有关。事实是客观的、唯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要陈述事实,不要做主观推断,慎用“我认为”。

1.计划,不是事实

工作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计划,各种进度表、日程表都是计划。计划是工作的指挥棒,按计划行事会让工作有条不紊,有了计划能让大家协同工作。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制订计划是管理者的一项基本功。

但是一定要注意,计划是一种预测。管理学的教材中是这样写的,计划是对内外部环境分析之后,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和途径。

显然,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计划就要做相应调整。计划不是事实,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就是这个道理。

全总是个计划性非常强的人,甚至有些强迫症,完不成计划不睡觉。她期待别人也是这样的,她想象的别人也应该是这样的。

有一件事让她很受伤。有一批货,客户要得特别急,生产也按照紧急需求报给了采购,采购按照紧急订单下给了供应商,供应商也答应了。此外,全总还特别为供应商列了一个交付计划。

总经理非常重视这批货,亲自到现场察看,并直接打电话给全总,问供应商是否已到货。全总回答:“没问题,按照计划肯定到货了。”总经理说:“你下来看看。”全总到现场一看,根本没有到货。总经理当着众人的面狠狠批评了她,全总非常尴尬,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事后,大家还给她起了个外号“全计划”。

全总转身就去找供应商算账了,供应商觉得冤枉,说全总公司的研发部门并没有按照计划及时把设计变更发给他们。

2.猜测,不是事实

有的人很聪明,总喜欢推断,说话也喜欢说“我认为”。其实那并不是事实。事实一定要亲眼所见、亲自核实,甚至要双向确认。当然,拥有一定经验的领导,对很多事情的真实性会有自己的直觉判断。

某公司刚刚使用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大家还不太熟悉。一次,领导在审批时发现两家供应商的报价相同,就提出了疑问,是不是采购员泄露了价格?

采购主管马虎是从审计转岗过来的,他也对采购员产生了怀疑,就向他的上级主管郑总汇报,考虑要开除这个采购员。郑总要求他不要急于下结论,先看看是不是系统有问题。

仔细一查,果然是信息系统的问题。为了验证这个判断,马虎先后致电两家供应商,要求重新在SRM系统报价,并以供应商的名字作为后缀。同时,请IT部门再次检查系统。最后证实了判断,是信息系统的问题。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开除这名采购员,那该是多么大的一个冤案呀。

3.别人说的,未必都是事实

如果你是喜欢听汇报的人,十有八九大家不会信赖你,你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如果你向上级汇报时,领导问你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来的,你说听别人说的,领导很有可能会骂你。

别人说的不一定是事实,需要你去核实。你总是基于别人的汇报、别人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很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包总是一家公司的CEO,他最反感别人向他汇报一些未经核实的信息。每次听汇报,他都会问汇报的人,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很多人支支吾吾,或者说听别人说的,或者说是报纸上看来的。经常气得他大喊,你有没有脑子,不要向领导汇报未经核实的信息。

因为,他当总监时就被董事长这样骂过。那次,董事会紧急让他准备一份供应商资料。他立刻吩咐下属去准备,但他没有核实所准备资料,对某个供应商的描述有一处很大的错误。刚巧董事长与这家供应商很熟,结果可想而知,被骂了个狗血喷头。这件事,他至今记忆犹新。

传递信息的人不见得他的信息就是一手信息,拷贝会走样,加上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就会出现“东西越传越少,话越传越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当事人会有意无意对其进行“理解和加工”。所以别人说的信息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信息。

第三节 涉及他人,不做定性评价

不轻易去定义和评价他人,体现了一个人的觉悟和素养,尤其是你不熟悉的人。因为在你看不到的角落,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说:“不要总是想着别人不理解自己,你应该想着,是不是自己不能真正地理解别人。”

1.陈述事实,对事不对人

有领导力的人,都是有人格魅力的人,都是讲道理的人,没有人喜欢跟“不讲道理”的人打交道。对事不对人,陈述事实,就是讲“道理”,即所谓“讲事实,摆道理”。

为人处世无非就是“人”和“事”。要想做好,就要学会“对事不对人”。有些人人缘很差,就是因为“对人不对事”;有些人无论走到哪里,人缘都很好,就是因为坚守了“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龚总是世界某著名饲料公司采购总监,她跟我说,2021年她所在公司购买了一批口罩,检查时发现,有5000个口罩存在质量问题。大家背后议论纷纷,怀疑有人发“国难财”。采购员压力巨大。

龚总没有批评或埋怨那位采购员,而是就事论事,要求查找原因。找到原因后,她召开地区主管会议,把此事作为典型案例并强调,无论何时,都要寻找优质合格供应商,明确检验标准,加强入场检验。

那位采购员对龚总很感激。

2.事实完整,不要碎片化

真相只有一个。真相是由多个事实组成的,所以事实要完整,而不要碎片化。

比如你看见一个苹果是绿色的,不要以为所有苹果都是绿色的,其他品种的苹果有可能是红色的、黄色的,这个苹果一面是绿色的,另外一面也可能是红色的,如果我们只是讲了一个片段的信息、部分信息,告诉领导“苹果是绿色的”,由于没有给到全面的、完整的信息,很有可能让领导误判。

采购总监吴总所在的线缆公司招标采购一项设备安装服务,中标价格101万元,招标流程合规。但总经理不批准中标结果,因为有人跟他说,同行购买该设备,安装费才60万元。

经了解,是该项目负责人及事业部的生产总监向公司总经理汇报的这个信息。

吴总做采购多年,直觉告诉他,很有可能是安装范围不一样。因为这样的情况吴总碰到过好多次,合同涵盖的内容不一样,导致供应商报价不一样。一些人不了解情况,只知道一个价格,就向总经理汇报采购的价格高。

于是吴总找下属采购主管,让他邀请为同行安装设备的供应商和事业部生产总监进行技术交流,明确安装范围,再进行分项报价。为了避嫌,吴总没让原来那位采购员与这个供应商进行交流。

经过双方充分沟通,最后报价,工程总费用超过100万元。比较两家的报价发现,同行的安装服务范围中少了设备吊装、保温工程和材料、其他安装辅材、电源电缆铺设的钢架平台等。

采购总监吴总将所有材料整理完成后,又向总经理汇报了这一事实,最终中标结果获得批准。

3.多方了解,不能偏信一家之言

采购与各个部门打交道,不要动不动就给别人扣帽子。遇见问题要及时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不配合我”“某某某不负责任”,而要陈述事实,把需要别人帮助、解决的问题讲清楚。

上海一家医药外企的采购总监理查德,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采购主管气呼呼地跟我说,下属艾瑞克工作不负责任。我问怎么了,他说气死他了。我说具体是什么情况,你先不要着急下结论。

原来,他和艾瑞克共同推进一个项目,为了完成项目,有时候需要加班。但是,艾瑞克不但不同意加班,还说自己早就定了旅游计划。这很可能导致项目延期。

再进一步了解,原来艾瑞克新婚不久,所以才定了度蜜月的计划。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跟艾瑞克协商,看能不能换一个时间,因为这个项目比较紧急,非常需要他。最后艾瑞克同意了。大家都很开心,项目也顺利完成了。

所谓“不负责任、不配合、不支持”,都是一种主观判断,是一个定性的结论,不是事实。绝不要轻易讲这句话,很容易伤到人。

第四节 突出重点,不做流水账

尽管要强调陈述事实,但也不要写成流水账,不要写成散文、记叙文,而是要写成小论文。

1.既要有论点,又要有论据

无论请示还是汇报,都要结构清晰,既要有论点又要有论据。经常看到很多人说了一堆论据,没有论点,或者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一定要有理有据,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武总是一家大型公司的采购总监,名牌大学MBA高才生。他就说,我在做采购决策或者谈判时,如果员工的报告不是以数据的形式展现,我一般不会接受,而是让他们整理一份带有数据报表的文件给我,再做决定。

对供应商也是如此,如果他们对这些数据都不研究就和我沟通,我不会做任何决策,对采购来说数据是事实的一部分,既要有理也要有据。

2.既要结构化,又要会讲故事

结构化太重要了,既是一种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麦肯锡甚至为此总结了一套方法论,在《金字塔原理》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则:一个是SCQA模型 ;另一个是MECE原则 ,它要求思考和表达必须结构化,要做到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结构化地表达。

光注意结构化也不行,还必须有血有肉,也就是说,为了支撑我们的观点,必须有数据、有故事。要学会讲故事,有故事才能打动人。

我总结的“专业采购必备四大核心能力”,就是一种结构化的表达。

我在讲这门课的时候,首先将采购和销售做对比。通常情况下,公司对采购的培训很少,但对销售的培训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采购,每天面对受过专业训练的销售,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采购必须专业。

那么,专业采购需要哪些能力呢?专业采购必须具备4大核心能力,即专业的采购必须有能力回答4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供应商?为什么是这个价格?如何控制合同风险与合规?如何进行一场双赢的谈判?这是每次领导审批时必问的问题,也是审计必问的问题。即使我们自己就是领导,不需要别人审批,也需要回答我们心中的这4个问题。

对于4大核心能力,我取其核心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成了一个英文单词SCAN,中文意思为“扫描”。每个采购人可以扫描一下,缺啥就补啥。并且它也对应了我的4本书:《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采购成本控制》《采购全流程风险控制与合规》《全情景采购谈判技巧》。

我对4本书的要求就是,“系统全面、结构清晰、表达有力”。“系统全面、结构清晰”讲的是MECE;“表达有力”讲的就是要有故事,且生动有趣。每本书有自己的模型,文中用一些生动的小故事去解释这些模型,阅读体验非常好。

在管理工作中,如果我们讲的事情晦涩难懂,就不会有影响力,当然也就不会有领导力。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有领导力的大人物,都非常擅长用身边的小故事讲述大道理。

3.既要多维度,又要讲重点

如果我们只顾前面讲的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把报告变得冗长,虽然维度很多,但是没有重点也不行,必须重点突出。管理工作不是科学研究,要抓大放小。

多维度是为了让领导看清楚事情的全貌,重点是让领导能够抓住重点进行决策。决策没有十全十美,不能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闵总是某中国企业在越南工厂的总经理,关于越南工厂管理职能的归属,他与总部产生了分歧。

前期在讨论组织架构设计时,总部希望将仓库纳入采购供应部门管理。在国外经营,合规非常重要。闵总从多个维度思考了这件事,重点考虑合规后,向总部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从管理上,与总部一致,便于沟通管理;从风险上,关务和仓库管理要严格按照越南海关要求规范操作;从合规上,如果仓库纳入采购供应部,存在职责不分离的情况,会让采购与仓库之间存在操作上的漏洞;从当下人力资源看,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管仓库。

经向其他中资企业了解,管理仓库的部门有财务部、经营计划部等,希望公司能够考虑,将仓库纳入事业部生产管理部。

最后,总部同意了闵总的方案。

思考题:

1.为什么要慎重使用“我认为”?

2.向上陈述事实有哪些方法或技巧? Y1k4tSCtDYjdGXXyGemiDOlK7MV6gXEQoaOLkjU6ShvwAqr+Y92+dAYu7Ix2cr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