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1
第一章
解决难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为什么“领导力就是解决难题”。

2.理解为什么向上还需要领导力。

“领导力就是解决难题”,这句话会在本书不断提及。想象一下,你们两个人,你爬不过去的山,他能爬过去,你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能解决,这个人是不是你心中的强者?你也可以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大家认为有领导力的人,一定是擅长解决难题的人。可什么是难题呢?难不难是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定义,所谓难,一定是别人认为的难,而不是我们自己认为的难。如果别人认为容易,而我们认为难,那大家就会认为我们没有能力。怎么知道别人是否认为难呢?那就是看别人是不是不能解决、不愿解决。

在本书的场景中,作为有领导力的采购人,就是要调动周围可以调动的一切力量,解决对社会有意义、对企业和个人有价值的难题。小王变大王的王总,现在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公司招聘他,就是期待他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如果王总能带领大家解决,大家就会跟随他,这就是他的领导力。

第一节 慕强理论:做攻坚克难的强者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慕强心理”,正如字面意思,就是内心喜欢、崇拜强大、优秀的人,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喜欢追随优秀的人,其实领导也是如此。

工作当中有很多难题,谁能解决这些难题谁就是强者。所谓难题,就是一般人解决不了,或者短时间内解决不了,或者轻易解决不了的问题,而这些难题如果能够得到解决,必然会为集体、社会创造非常大的价值。我们看到的那些成功企业家、政治家、科学家无不如此。

无论现在多么强调个体,群体对强者的渴望,依然是一个不变的定律。在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时,群体会本能地服从强大的领袖,领袖可以带领大家抵御风险。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群体依然对强者充满渴望。群体虽然充满力量,但是在没有主导的情况下,群体的行动往往会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无法拧成一股绳实现群体的最大利益。在面对未知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时,个体会寻求强者的帮助或者借助强者进行抵御,群体向强者靠拢,这就又增加了强者的力量。

马克斯·韦伯认为,存在三种支配群体的权力类型,也可以看作三种强者类型:传统型,权力依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也称“克里斯玛型”;魅力型,权力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理型,权力源于法律规定。

大家探讨的领导力,以及本书探讨的领导力,都属于魅力型领导力。如果谁能在工作中不断地解决难题,就会得到领导的欣赏、同事的拥戴,自然就有了魅力。领导愿意把难题交给他,同事遇到难题也愿意求助他。如果你能不断地解决难题,自然就会有影响力,就会获得别人的崇拜与追随,就会展示出领导力。

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我有一位朋友,毕业于普通大学,没有背景,但他很快就晋升为公司主管、经理,现在是总经理。

他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每年除夕之夜都会主动申请值班。每个人都期待在除夕之夜和家人团聚,没有人愿意值班,领导常常为此苦恼。如果轮流值班,难免会碰到有人因特殊情况无法值班的情况,需要领导调配,这又是一个苦恼。

这位朋友,当年的小曹,现在的曹总,每次都主动向领导申请:今年春节我来值班吧。他就这样坚持每年春节值班,解决了领导心中的难题。领导给他加工资,大家没意见;领导给他升职,大家也很难提出意见。当然,他平时工作表现也不错,所以他晋升很快。

或许大家认为,这不是什么难事儿,完全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我也能做到。其实,领导力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小事中显示出来的。

要说领导力,作为销售,可能就是别人拿不到的订单,他能拿;作为采购,可能就是别人应对不了的强势供应商,他能应对;作为企业家,无非就是决定这笔钱花还是不花。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小事累积到一起就是大事。有的事情很大,其实不是事情本身大,而是它的意义大、影响大、价值大。

工作中的难题,往往就是别人做不到,你做到了,别人没有站出来,你站出来了,就解决了;往往就是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多付出一点努力,多想一点办法,多获得一点大家的支持,就解决了,并不需要“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本领,也不需要“超人”的能力。

另外,从小事做起也是我自己的人生哲学。我认为,只有你做成了小事,才会有人交给你大事;只有你做成了这件事,才会有人交给你做其他事,做一件事成一件事,最后就是成功。否则,你小事不做,就没有大事,这件事不做,就没有其他事,最后就一事无成。

第二节 找对难题,领导认定的难题才是难题

领导力就是解决难题。那什么才是难题,以什么作为判断标准呢?

如果自己“觉得”是难题,可能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知识面不够、资源不够。所以,难题一定是领导认为它是难题。领导认为的难题,一定是很多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那具体来判断,什么样的问题才是领导心中的难题呢?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判断。

1.领导经常问的,就是领导关注的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领导就某个问题问进度,问需要什么帮助。经常问,说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说明这是个难题。如果此时我们主动站出来解决它,是不是就展示了我们的领导力、提升了我们的领导力呢?我想这很容易理解。

一位药企采购总监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他们有一个浙江的气雾剂铝罐供应商,不仅物料运输成本高,长距离运输还容易产生很多质量问题。于是老板要求修改设计,选一个公司附近的供应商。老板经常问进度,但由于技术原因,此事迟迟没有进展。有一次他大发雷霆,把研发人员批评了一通。研发人员觉得很委屈,背后抱怨老板,认为技术问题哪有那么容易解决。

这位总监发动一切资源,终于在当地找到一家技术能力相对较强的供应商。经过与研发人员多次沟通,与供应商多次实验,花了半年时间,终于研发成功,帮公司解决了大问题。老板很是高兴,经常拿这件事做例子,表扬这位总监有能力。

2.与公司经营目标相关的,就是领导关心的

难题有很多,不是所有难题都有那么大的价值,一定要解决对公司来说价值最大的难题,比如与公司经营目标紧密相关的,或者从长期看与公司战略相关的。

这些大课题就是大挑战,比如数字化转型,它能极大地提升采购管理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但这种转型涉及很多部门,推动起来非常难,因为要改变大家的工作习惯,对原有的利益链条也有影响,面对的阻力可想而知。很多公司就是因为这一点,数字化转型推动不了。但这恰恰是显示采购领导力、提升领导力的绝佳机会,所以,如果领导把一项难题交给我们,千万不要推辞,更不要推卸。

2018年,为顺应数字化、智能化趋势,Z集团开启了“工业4.0”项目,采购如何匹配集团“工业4.0”项目是当时面临的难题。公司将此项任务交给了龚总,她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她知道,从职务上讲,自己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是由IT部门主导的,也有过来人建议数字化转型必须一把手亲自抓,因为要改变很多人的工作习惯,切断一些利益链条,推动起来非常难。但公司把任务交给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信任。她也坚信,这件事做成了,对公司的价值非常大。

为此龚总下了功夫,经常找领导沟通,和其他部门开会,找相关部门协商,制定项目进度表和里程碑。她做足了功课,了解如何才能让采购达到万物互联、数字化、智能化的效果。她专门买了《采购2025:数字化时代的采购管理》一书,并借鉴书中描述的4.0转型的路径图,制订了新的数字化采购转型方案。最后,项目按计划落地,采购效率提高了30%以上。事后很多人和龚总说:“还是你厉害,起初我们都认为做不成。”

3.长时间悬而未决的,就是难的

公司内部总是有很多问题,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一直得不到解决。如果我们能够站出来,解决它们,那自然就帮助公司创造了价值。解决了难题,也凸显了我们的领导力。

2019年年初,浙江H集团采购部组织对某包装物料进行招标采购,结果很成功,新上任的沈总监很高兴,觉得露了一手儿。

还没高兴多久,在根据中标价格进行采购比例分配时就出现了问题。原来该物料只能在某供应商处采购,而且要装到生产设备上进行上机测试,其他供应商这一规格的物料并未做过测试。

继续深挖,发现该物料一直是独家供货,其他原材料的采购同样存在一个规格独家供货的情况,不能做到自由切换。由于某些物料需要上机测试,采购部门要组织供应商送样,生产部门要空闲几台机器测试,质量部门要抽时间检验,研发部门要与供应商沟通修改意见,所以涉及多个部门。大家都说忙,很难聚在一起讨论,致使这个问题长期悬而未决。

采购部门在比价议价后,无法开展供应商采购比例分配,无法解决独家供货的风险。并且,供应商可能早就知道自己是独家供应商,因此在招标或谈判时,只是象征性地对商务条件做出让步,导致采购成本上升。此外,还存在公司内部相关成员的廉洁风险。

于是,沈总监利用从“如何打造供应链竞争优势”这门课上学到的OPPT(组织、流程、人员、技术)来寻求系统的解决方案。

最终明确了新产品试制、新供应商引进过程中,各部门的分工和流程,对相关人员做了培训,并同IT部门合作,把这个流程输入公司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约束大家必须按照流程办事,不遵守流程根本走不通,从根本上解决了采购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节 借助资源,领导也是资源

遇到难题怎么办?《荀子·劝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中学课本里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

你骑自行车,无论如何跑不过汽车,这就是工具的力量;一根筷子容易折断,十根筷子折不断,说的是集体的力量。你出面谈,供应商对你可能不重视,领导出面谈,往往更容易达成成果,这并不一定是领导的个人能力比你强,而是领导的资源比你多,决策权限比你大,信息量比你更丰富等。

要做一名专业的采购,不能单打独斗,一定要善于利用资源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工作难题。领导就是一个我们可以借用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资源。

1.要敢于求助领导

现实中,很多人不擅长或不敢求助领导。有的人觉得领导很忙,不想打扰领导,有问题自己扛着;有的人担心去找领导,领导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有的人不擅长沟通和交际,见到领导比较害羞,心里有很多负担。

我们一定要大胆地求助领导,因为领导与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任务完成了,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他没有理由不帮助我们。

吴总是苏州一家千亿级公司的采购总监,他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

他有一名下属,从其他部门转到采购部门来不久,是一名采购新手,对业务不太熟悉。这个人喜欢自己琢磨,但有些地方是对的,有些地方其实是错的,甚至努力的方向就是错的。

这位采购新手几乎不与吴总沟通,吴总很着急,因为如果方向错了,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如果批评他,又怕挫伤他的积极性。

吴总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就期盼他找自己,给他指指方向,如何专业做采购,遇到困难也可以帮他解决一下。但他就是闷在那里,发型都抓乱了,一副很苦恼的样子。

现在,吴总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大家讲:“有事情一定要找我,放心大胆地找,大家的工作就是我的工作。”

2.领导资源更多

在通常情况下,领导资历更深、人脉更广、资源比下属更多,如果能够借助领导的资源,一定有利于完成工作。

中兴通讯采购总监刘婷婷,我曾邀请她和我合作写《采购全流程风险控制与合规》一书。她是企业一线的实战者,我希望她能帮我收集更多的实战案例。在写书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个难题:一家公司的案例毕竟有限,我希望案例多元化,有不同的类型。但网上的案例质量参差不齐,这时候她找到我,让我帮她找一些企业采购负责人。

我帮她联系了几家公司的采购总监,他们分别来自国企、外企、民企,非常符合多元化的要求。刘婷婷很快就整理了案例,完成了书稿,质量非常高。之后她还特意发微信夸我,宫老师真是一个好leader(领导)。这句话让我心里美美的,不是因为她表扬了我,而是我发现她特别擅长利用各种资源完成工作,让领导放心。

我在很多场合讲过这个案例,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借鉴。

3.领导能够看到你看不到的地方

一个人看问题,往往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处理问题也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

在《采购2025:数字化时代的采购管理》一书中我写过这样一句话,“职业的天花板来自认知的局限,企业的未来取决于企业家的视野和决断”。这句话我深信不疑。

由于岗位不同、信息不同,领导与我们看到的问题一定不一样。尽管领导要求我们站在公司的高度看问题,我们也想站在公司的高度看问题,但其实很难做到。

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多和领导沟通,借助领导的知识面、信息源拓展自己的认知,这样我们决策时才能真正站在更高的高度,这样的决策才能更加有利于公司。

浙江一家家电公司的欧总就是一个特别善于借助领导资源的人。有段时间,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非常大,他想和供应商锁定价格,但供应商要求锁定价格的同时要锁定数量。欧总不知道未来销售的数量,销售部门提供的预测也不一定准确,于是欧总就找到了总经理。

总经理花半天时间给他详细讲述了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竞争状况、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这让欧总对行业有了全面了解,脑中形成了行业发展全景图。欧总感觉对行业的把握更清晰了,对供应市场有了很多前瞻性的思考,最后成功锁定了价格。

第四节 超越职责,要比领导想得多

公司给每个岗位都规定了工作职责,如果我们总是强调职责,在职责范围内工作,那一定就是个普通员工,做得不好,还有可能被认为是喜欢推诿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多迈出一步,多干一点儿,领导就会觉得这个人配合系数高、协同能力强。如果我们比领导想的还多,超出领导预期,那领导就会觉得我们是可以成大事的人。

任何一个做大事的人,心中装的一定不是职责范围,而是要解决问题。

1.学会站在领导的高度思考问题

很多问题我们之所以认为很难,有时候是因为我们站的高度不够。清末民初学者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里有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领导力的第一条就是大局观。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不从全局考虑问题,是无法治理好一方的。也就是说,考虑问题一定要提高站位,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升领导力。

公司领导要求采购总监优化供应链组织架构,包括计划、采购、制造、仓储部门,同时还要协调研发、销售等部门,这已经超出了他的工作职责,也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怎么办呢?英国学者马丁说,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就表明,必须站在公司高度搭建供应链的组织架构。他想,如果我是领导,哪些地方不满意?如果我是客户,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反复思考后,他拿出五个解决方案,最后公司选中一个,推行也非常顺利。

我本人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曾在一家美国公司做采购经理,总经理是一位美国人,他要求我研究是否可以把塑胶件由自制改成外包,要我做一个方案。

在我准备向他汇报时,未等我开口,他就问我人力资源怎么安置,我说稍等;他又问我空闲的场地怎么办,我说你别着急;他又问我外包之后质量成本交货期怎么控制,我说方案中都有。他一连串问了三个问题,一看我都说后面有答案,他就不问了。

等我汇报完,他说good job(干得漂亮),对我的方案非常满意,因为我把他关心的问题都考虑到了,给了他完美的解决方案。

2.汇报领导难以关注到的细节

领导很忙,不可能关注到所有的细节,但是如果我们也不了解细节,那么决策就很难准确。决策基于信息,如果信息不充分、不完整,决策很有可能会失误。领导常问一些细节,所以现实中我们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如果不了解详细情况,很有可能“一问三不知”。我们在媒体上看到过很多“一问三不知”的干部,被网友嘲笑,被上级问责。

我们了解信息时,一定要努力深一点、透一点、全面一点,要能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能知道信息背后的信息。这样,领导在问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对答如流。信息准确、全面,决策才可能更加精准、正确。

世界某知名饲料生产公司,早期的饲料养殖都有采购管理方案,但是新兴的种植业、机电项目、农机产品等并没有被纳入物料采购管理之中,而是分散进行采购。采购总监龚总发现这个问题后,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大量调研和梳理各种数据,最后制订了针对性的方案。他知道,把分散采购变成集中采购会面临各种挑战,所以他一定要把方案做得完整,数据准确、证据充分。

公司开会讨论时,领导们问了很多细节问题,由于龚总准备充分,最后这个方案一次性通过。

3.突出事件的关联影响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考虑对其他事情的关联影响,我们考虑问题一定要视野宽一点。不仅要考虑好这件事情,还要考虑到这件事情对其他关联事情的影响,否则很有可能解决了这个问题,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

比如,很多公司设立了KPI(关键绩效指标),但存在KPI之间打架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只为自己的KPI负责,局部做到了最优,却没有实现全局最优。

我在某家世界500强公司做采购总监时,就把降低成本的指标分解到了各个部门。我向公司领导汇报时强调,降低采购成本,一定要全员、全流程、全方位参与,我在《全面采购成本控制》一书中把它总结为“三全降本”。

如果只是采购部门负责,就有可能出现采购员为了完成自己的KPI而牺牲质量、交货期、对供应商的服务等。其实,我本质上是想把研发、生产、质量都拉进来,因为它们的很多要求都增加了供应商的成本。例如研发部门在做技术变更时,不考虑供应商的库存;生产部门在要货时,不考虑紧急要货可能会增加运输成本;质量部门检验时,不考虑过度的质量要求会增加供应商的质量成本。当然,降本指标总体上由我负责,这样大家也就没什么好讲的,最后公司领导同意了我的方案。

这样一个沟通平台和KPI工作机制,不仅降低了成本,也解决了各部门的关切,相互协同,效果非常好。我也因此获得了美国总部的全球总裁特别奖。现在我做管理咨询项目时经常把这种做法推荐给各个公司,它们也觉得非常好用。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向上领导很重要?

2.为什么要主动解决难题? slL2A5hwCVIXZDdWIDmoSKGsc7TaZ2uBE/sTlEKz6J0LC9WB+psjsbCg5xTC2l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