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机械工业出版社关于德鲁克先生著作的出版计划在国内学术界和实践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每本书一经出版便会占据畅销书排行榜,广受读者喜爱。我非常荣幸,一开始就全程参与了这套丛书的翻译、出版和推广活动。尽管这套丛书已经面世多年,然而每次去新华书店或是路过机场的书店,总能看见这套书静静地立于书架之上,长盛不衰。在当今这样一个强调产品迭代、崇尚标新立异、出版物良莠难分的时代,试问还有哪本书能做到这样呢?
如今,管理学研究者们试图总结和探讨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成功的奥秘,结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想,企业成功的原因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人讲求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其中一定少不了德鲁克先生著作的启发、点拨和教化。从中国老一代企业家(如张瑞敏、任正非),及新一代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如方洪波)的演讲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来自先生的真知灼见。在当代管理学术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先生的思想指引和学术影响。我常常对学生说,当你不能找到好的研究灵感时,可以去翻翻先生的著作;当你对企业实践困惑不解时,也可以把先生的著作放在床头。简言之,要想了解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首先要从研读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开始。基于这个原因,1991年我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图书馆的一角专门开辟了德鲁克著作之窗,并一手创办了德鲁克论坛。至今,我已在南京大学商学院举办了100多期德鲁克论坛。在这一点上,我们也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为德鲁克先生著作的翻译、出版和推广付出的辛勤努力。
在与企业家的日常交流中,当发现他们存在各种困惑的时候,我常常推荐企业家阅读德鲁克先生的著作。这是因为,秉持奥地利学派的一贯传统,德鲁克先生总是将企业家和创新作为著作的中心思想之一。他坚持认为:“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总是面临着效率和创新、制度和个性化、利润和社会责任、授权和控制、自我和他人等不同的矛盾与冲突。企业家总是在各种矛盾与冲突中成长和发展。现代工商管理教育不但需要传授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准则,同时也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优秀管理技能的职业经理人。一个有效的组织既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证,同时也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者,两者缺一不可。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家需要通过对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而衡量一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一个再高明的制度,如果没有具有职业道德的员工和管理者的遵守,也会很容易土崩瓦解。换言之,一个再高效的组织,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者和员工,组织的效率也不可能得到实现。虽然德鲁克先生的大部分著作是有关企业管理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自由、成长、创新、多样化、多元化的思想在其著作中是一以贯之的。正如德鲁克在《旁观者》一书的序言中所阐述的,“未来是‘有机体’的时代,由任务、目的、策略、社会的和外在的环境所主导”。很多人喜欢德鲁克提出的概念,但是德鲁克却说,“人比任何概念都有趣多了”。德鲁克本人虽然只是管理的旁观者,但是他对企业家工作的理解、对管理本质的洞察、对人性复杂性的观察,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这也许就是企业家喜爱他的著作的原因吧!
德鲁克先生从研究营利组织开始,如《公司的概念》(1946年),到研究非营利组织,如《非营利组织的管理》(1990年),再到后来研究社会组织,如《功能社会》(2002年)。虽然德鲁克先生的大部分著作出版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然而其影响力却是历久弥新的。在他的著作中,读者很容易找到许多最新的管理思想的源头,同时也不难获悉许多在其他管理著作中无法找到的“真知灼见”,内容涵盖从组织的使命、组织的目标以及工商企业与服务机构的异同,到组织绩效、富有效率的员工、员工成就、员工福利和知识工作者,再到组织的社会影响与社会责任、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管理者的工作、管理工作的设计与内涵、管理人员的开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中层管理者和知识型组织、有效决策、管理沟通、管理控制、面向未来的管理、组织的架构与设计、企业的合理规模、多角化经营、多国公司、企业成长和创新型组织等。
30多年前在美国读书期间,我就开始阅读先生的著作,学习先生的思想,并聆听先生的课堂教学。回国以后,我一直把他的著作放在案头。尔后,每隔一段时间,每每碰到新问题,就重新温故。令人惊奇的是,随着阅历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每次重温的时候,竟然会生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想法和体会。仿佛这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让人久久回味,何其有幸,得之伴随终生。一本著作一旦诞生,就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而专属于每个读者,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得到教育。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我想,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就是如此。
特此作序,与大家共勉!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商学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2018年10月于南京大学商学院安中大楼
20世纪的社会已成为组织型社会。在一个世纪前还是由家庭在家里、商店、农场完成的社会任务(从提供商品和服务,到教育后代、照顾老人和病患),现在越来越多地在大型组织中以及通过大型组织完成。这些大型组织,不论是企业、医院、中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为持续运行而设计的,并由职业化的经理人运作。因此,管理者(executive)已成为我们社会中的领导群体。旧时代的领导群体,不论是贵族、教士、地主,还是商业大亨,都已经消失或被边缘化。
管理者的首要工作是使他所在的组织运行良好。成果始终存在于组织外部。组织内部只会产生成本。即使是效率最高的制造工厂,它也还是一个成本中心,直到某个远方的客户为购买其产品而付了款。因此,管理者需要不断努力以保持组织绩效不被那些对内部事务的关注(即官僚作风)压倒。企业起码要受市场控制,市场会迫使企业从关注内部事务转向关注外部成果和绩效,哪怕最强大的企业也是如此。但在公共服务机构中,市场检验是空缺的(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无法模拟),官僚作风会不断制造吞噬绩效的威胁。
对于身处市场机制中的企业,我们正逐步开发出一套创业准则,也就是绩效准则。但即使是美国总统,面对那种大得难以管理、复杂得难以管理且以自我为中心的官僚机器,要想管理它以维持政治领导能力和政治决策能力,也是在打一场赢不了的仗。
因此,旨在使组织运行良好并产生成果的创业技艺和准则将持续受到关注。这种关注不仅涉及企业,也涉及公共服务机构。
管理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的关键个体,作为其所在组织的一个成员——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层经理和其他作为独立贡献者的专业人员 [1] (例如:工程师、药剂师、会计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医疗技师等)已经构成美国社会中增长最快的群体,事实上,在所有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言,在组织中担任经理和其他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是最重要的职业机会。在获得大学学位的年轻人中,有望进入组织并作为管理性或其他专业性的雇员度过整个职业生涯的占十分之九。
大体上,社会理论家和政治科学家仍然把世人划分为“上司”和“普通工人”。但这是19世纪的现实。当今的现实是,有些人是“上司”,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上司;他们不是“资本家”,但通过养老基金和储蓄共同拥有国家经济;那些将自己视为“专业人员”的人也是“雇员”,而这并非传统的“专业人员”所应有的样子。
他们是谁?他们代表什么?他们的立场是什么?他们的难题、机会、担忧是什么?他们如何能够充分利用组织来实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目的?反过来,组织提供他们缺乏的资本,承担他们不能或不敢承担的风险,从而使他们能够过上高薪的中产阶级舒适生活,那么他们应该为组织做出什么贡献?
当然,管理层和经理还有许多其他的担忧:来自新技术、劳工关系、政府监管、日益增长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因素的影响,税收和薪酬,迅速变化的内部机构,经理人的开发等。
我们的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奇怪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对企业和大型组织表现出明显的敌意;另一方面对商学院表现出友好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商学院已成为发展最快的高等教育机构。事实上,不论是在公共服务组织还是在企业中,对晋升而言,MBA学位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会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它正为年轻人营造出一种极其激烈的竞争氛围。同时,身处中年的经理和专业人员对从事第二职业的渴望也日益强烈。对个人而言,这是个难题;对雇用他的组织而言,这是个挑战。
尽管在过去的25年中关于管理的著作层出不穷,但人们对管理世界的探索仍然很少。管理世界不仅涵盖各种议题,还包括各类人员。它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
本书收录的文章探讨了多种主题,涉及劳动力及其工作、期望的变化,“雇员型社会”的权力关系,技术以及世界经济的变化;论述了企业、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主要机构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重新审视了管理者的任务与工作、管理绩效及其衡量以及管理者的薪酬。
不过,无论主题多么多样,所有的文章都反映了同一个现实:在所有的发达国家,工作日的世界已经成为“组织型社会”,因此也就要以管理者为依靠了,这些管理者就是指导组织并使组织运行良好的受薪人员(不管是被称为经理,还是行政管理人员)。这些章节有一个共同主题——管理者所处的变化中的世界,这些变化包括组织内部的迅速变化,雇员、客户和支持者在愿景、抱负甚至特性上的迅速变化,组织外部(经济、技术、社会、政治)的变化。
在本书中,有39章最初发表在《华尔街日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社论版,有1章(即第23章“冗余雇用的教授”)最初发表在《高等教育纪事报》(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结语“‘企业伦理’问题”最初是为《公共利益》( The Public Interest )杂志撰写并发表在那上面的。
本书有两个目标:第一,深入洞察并理解管理者所处的世界;第二,提供一个实用的“管理者日程”。正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现代组织仅有100年的历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不到50年前)它才成为一个清晰的概念和研究对象。这片“新大陆”已经被命名,其轮廓也能被勾勒出来。但除此之外,我们的探索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本书的第二个目标(提供一个“管理者日程”)旨在激发思考和行动,鼓励读者带着下述最重要的问题阅读:“在我的组织中,我以及‘我们’,如何能够运用这些思想或洞见使工作开展得更有效——把现有工作做得更好,最重要的是,迎接并适应新的、不同以往的事物?”
彼得·德鲁克
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
1981年感恩节
[1] 德鲁克在《认识管理》( An Introductory View of Management )中认为,这类人员是“可能不对任何人负有监督管理责任(可能仅配备一名秘书或助手),通过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成果做出贡献的管理者,例如广告专家”。——译者注
关于管理的作品强调的是“管理他人”,很少有作品论述“管理自己”。但管理他人总归是“不可靠的”。管理他人真的会奏效吗?然而,一个人总能够管理自己,或者起码可以试试。
要管理他人,最有效的做法是通过以身作则来管理,而非通过说教或宣讲政策来管理。如果没有以身作则,即使最动人的说教、最明智的政策也难以奏效。“照我说的做,别照我做的做”,这是外部人员(咨询顾问)的座右铭。有效的管理者们知道,他们的同事会照上司所做的去做,而不一定照上司所说的去做。
因此,在这本关于管理者及其所处的变化世界的文集中,第一部分论述的就是(变化世界中的)这种管理者的绩效、任务与角色。同时,由于管理者得到薪酬的原因是他们被期望在工作中表现良好以及确保能把正确的事做好,所以第2章是关于管理绩效及其衡量、关于有组织的反馈的(这种反馈是一个管理者内在的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