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诛灭韦党

当隆基回到长安时,长安依然是那样雄伟、庄严。长安的宫廷却正风起云涌,浪涛滚滚,很不平静。

中宗当政已经五年了,朝政毫无起色,反而越来越糟。南郊祭祀天地的大典正在紧张地筹备。关于祭祀的礼仪,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国子祭酒祝钦明、国子司业郭山恽建议以韦后为亚献助祭,安乐公主担任终献的角色,遭到唐绍、蒋钦绪、褚无量等大臣的坚决反对。宰相韦巨源支持祝钦明的建议,中宗同意由韦后亚献,改终献由韦巨源担任。在祭祀天地的庄严大典中,韦后作为亚献,标志着她的政治地位已经非常突出,不由使人想起高宗祀泰山时,武则天担任亚献的情景,李唐社稷似乎又一次面临外姓女皇君临的危险。

隆基对此不会无动于衷。他从潞州回到长安,就是有所为而来的。他敏锐地觉察到唐廷迟早会发生事变,积极投入了维护李唐王室的斗争。

隆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宫廷斗争经验。当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时,他二十多岁了,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他是否参加了这次复兴李唐的政变,史无所载。“五王”之一的袁恕己,是相王府司马,负责统率王府兵事。政变之前,从灵武军回到长安的灵武道大总管姚崇,虽然不在五王之列,却也是政变的重要幕后人物,他长期任相王府长史,可见相王的班子是支持政变的。以隆基刚毅果敢的性格而言,他不会置身事外。“五王”之变的成功,首先是抓了军队,把杨元琰、桓彦范、敬晖、李湛四人安插到禁军,又把“掌禁兵北门宿卫二十余年”的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争取过来,这样才取得了决胜的把握。太子重俊起兵事件,是中宗时宫廷中的大事。重俊的失败,在于他的起事仓促,没有经过细致的准备,尤其是没有积蓄和组织足够的军事力量,起事很快被禁军击败。隆基从这些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要想在宫廷斗争中取得胜利,关键是抓军队,尤其是宿卫宫中的禁军。

因此,隆基回到长安之后,“常阴引材力之士以自助” ,在暗中积蓄力量,以备非常。隆基把发展个人势力,争取武装力量的重点放在万骑之中。万骑属北衙军,是最接近皇帝的军队,也是最精锐的军队,它的主要任务是守卫宫城北门。隆基联络万骑的工作是通过亲信武士王毛仲去进行的。王毛仲原是高丽人,父亲因罪没入官府之后,毛仲始生。他在隆基为临淄王时就追随左右,毛仲弓马娴熟,武艺超群,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他非常了解隆基的意图,主动结纳万骑中的将领和主要人物,把他们介绍给隆基,隆基“数引万骑帅长及豪俊,赐饮食金帛,得其欢心” ,赢得了万骑将领和中坚人物的好感和信任。

另一个帮助隆基发展势力的是尚衣奉御王崇晔。崇晔“倜傥任侠,轻财纵酒,长安少年,皆从之游。帝乃来求与相见,遂遇利仁府折冲麻嗣宗,押万骑果毅葛福顺、总监钟绍京,言及家国,深相款结” 。尚衣奉御不过是正五品下的掌管皇帝服饰的官员,只因为他交游广泛,具有一定的社会声望,隆基就不惜屈尊就驾,主动求见,以利用他去联络四方豪杰,争取禁军中的将军。就这样,在隆基的苦心经营下,逐渐聚集起一股力量,为日后战胜政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韦后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朝野内外的不满,不断有人揭发韦后等将谋逆。景龙四年(710)五月,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指出:“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中宗召见质问,钦融叩头上奏,侃侃而谈,神色不变,中宗默然无话。宗楚客大为恼怒,假传圣旨,命飞骑将钦融杀害于宫中。宗楚客如此蛮横无忌,连懦弱的中宗都大为不满。中宗态度的变化,使韦后及其党羽恐惧。韦后早想取中宗而代之,安乐公主希望韦后临朝称制,自己做皇太女。母女合谋,在精通医术的散骑常侍马秦客、善于烹饪的光禄少卿杨均的协助下,于食物中下毒。六月初二,中宗被妻女毒死,时年 55岁。

唐长安图

韦后暂时没有公布中宗的死讯。初三,她召开了有宰相重臣韦安石、韦巨源、萧至忠、宗楚客、纪处讷、韦温、李峤、韦嗣立、唐休璟、赵彦昭及苏瓌等 19人的会议,讨论修改中宗遗制。遗制规定:“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讨论时争执的焦点是相王辅政的问题。

中宗遗制由太平公主和上官昭容起草。太平公主是中宗的妹妹,武则天唯一的亲生女儿,“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然尚畏武后之严,未敢招权势”。她曾经支持“五王”之变,中宗即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是个权势欲极强,又颇有谋略的女人,和野心勃勃的韦后、安乐公主自然难以相容。她们互相诋毁,各树朋党,矛盾十分尖锐,弄得中宗束手无策。太平公主在起草中宗遗制时,把相王推到“参谋政事”的地位,就是要限制韦后的大权独揽。

上官昭容即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儿。她是高宗时曾任宰相的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被杀后,没入掖廷。由于“辩慧善属文,明习吏事”,武则天将她收留在身边,帮助处理表章奏疏,深受信用。中宗即位后,婉儿仍然被重用,拜为婕妤,专掌制命,参与核心机密。武三思是她的情夫,她又将三思引荐给韦后,出入禁中。中宗朝初期,武氏集团与韦氏集团的勾结,上官婉儿起了促成的作用。所以,太子重俊起兵杀掉武三思、武崇训之后,“自肃章门斩关而入,叩阁索上官婕妤”。当婉儿与武、韦势力沆瀣一气时,她的姨表兄弟、左拾遗王昱曾对婉儿的母亲郑氏说:“今婕妤附于三思,此灭族之道也,愿姨思之。”郑氏转述王昱的话,告诫婉儿,婉儿当时还不以为然。经过太子重俊事件,富有政治斗争经验的婉儿,敏感地觉察到韦后势力的不可靠。她回忆起王昱的劝告,政治立场开始变化,由韦后、安乐公主一边转向以相王、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唐王室一边。所以在起草中宗遗制时,她也支持相王参谋政事。

如果相王辅政,必然会束缚住韦后的手脚,这是韦后及其党羽决不能接受的。

中书令宗楚客谓(韦)温曰:“今须请皇太后临朝,宜停相王辅政。且皇太后于相王居嫂叔不通问之地,甚难为仪注,理全不可。”(苏)瓌独正色拒之,谓楚客等曰:“遗制是先帝意,安可更改!”楚客及韦温大怒,遂削相王辅政而宣行焉。

参加这次会议的宰相,韦温、韦巨源、宗楚客、纪处讷诸人是韦后死党,其余或为韦后拉拢,或屈服于韦后淫威,都同意删改遗制,排挤相王参政。宰相们的态度,从诛韦之后他们受到的处分也可以看出:韦安石,“昔相中宗,受遗制,而宗楚客、韦温擅削相王辅政语,安石无所建正。……监察御史郭震奏之,有诏与韦嗣立、赵彦昭等皆贬” 。韦嗣立“坐宗楚客等削遗制事,不执正,贬岳州(今湖南岳阳)别驾” 。萧至忠在“唐隆元年(710)以后党应坐,而太平公主为言,出为晋州(今山西临汾)刺史” 。李峤的态度如何呢?“初,中宗崩,峤尝密请相王诸子不宜留京师,及玄宗嗣位,获其表宫中” ,他连相王的儿子都要赶出京师,当然不会支持相王辅政。宰相中只有苏瓌坚决反对删改遗制,但他孤掌难鸣,不起作用。

在召开宰相会议的同时,韦后作了如下部署:一是征诸府兵 5 万人屯京城,使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少卿韦璿等诸韦子弟统率,用以控制京师;二是命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将兵 500 驰驿戍均州,以监视谯王重福。重福是中宗第二子,后宫所生。韦后所生懿德太子重润死后,重福就居长了,是最有资格的皇位继承人。因而韦后对他的行动要加以戒备;三是诏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充东都留守,以防东都有变。

韦后作了这番布置之后,才于中宗死后第三天,即六月初四,集百官发丧。韦后临朝摄政,赦天下,改元唐隆。初七,温王即位。温王重茂是中宗的小儿子,时年 16。由韦温总知内外守捉兵马事,南北卫军及台阁要司都由韦氏子弟及亲信控制。宗楚客、武延秀、赵履温、叶静能及诸韦屡劝韦后效法武则天,革唐命而称帝。韦后也想称帝,只是暂时还不具备条件,她首先必须消灭以相王、太平公主为代表的反韦势力。中宗一去世,韦后和反韦后两种势力的斗争便空前激烈起来。

从关于相王辅政的斗争中,可知相王当时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声望和资历而言,他最为韦后忌惮。但正因为相王地位显赫,树大招风,反而不便活动。加之,相王秉性旷达,不贪权势,在经历了许多宫廷斗争的风险之后,也无意进取。相王的长子成器和次子成义,都资质平平,不堪重任。李唐王室中,反韦势力真正的组织领导者,是不为人注目的李隆基。他早已在暗中联络、积蓄力量,进行捍卫李唐社稷,反对韦后篡权的斗争,准备在时机到来时一举消灭韦后集团。隆基得到了姑姑太平公主的支持,太平公主派儿子卫尉卿薛崇暕参与了隆基的诛韦密谋。

隆基的政治倾向和活动,作为父亲的相王不会全然无知,一定会给予支持。但诛韦密谋的具体组织工作是背着相王进行的。隆基认为:“我曹为此以徇社稷,事成福归于王,不成以身死之,不以累王也。”隆基的考虑是周到、成熟的。他深知诛韦是“危事”,形势严峻。韦后控制着小皇帝,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有主动地位。韦后能够删改遗制,抵制相王参政,说明她在宰相和朝臣中有相当大的势力。特别是诸韦占据着禁军和京城宿卫部队的要职,握有兵权。所以隆基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战胜韦后,他冷静地估计了成功与失败的两种可能性。

韦后虽然势力强大,在谋害中宗之后的部署,也相当周密。但她要想达到称帝的目的,有难以克服的、致命的弱点。第一,在中宗、韦后当政期间,吏治腐败,贿赂公行,财政匮乏,民不聊生,韦后是不得人心的。第二,李唐王朝刚刚结束了武周革命,人心思定,人心向唐。韦后没有武则天那样杰出的才干和政绩,也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在称帝前做过长期的、艰苦的准备工作。韦后要革唐命,缺乏现实基础。第三,诸韦及其党羽的骄奢淫逸,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如分押万骑左右营的韦播、高嵩(韦温的外甥),常常用殴打军士的方法来树立自己的威望,使万骑将士深感愤怒。万骑将领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等力劝隆基诛灭诸韦,愿生死相随。诸韦对军队和各部门的控制极不牢固。

由于上述原因,在斗争日趋白热化的时候,韦后集团中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转向隆基一方。原来党附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的兵部侍郎崔日用,在韦后临朝称制时,“恐祸及己,知玄宗将图义举,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藩邸,深自结纳,潜谋翼戴” 。他还向隆基进言,诛韦之举,“事必克捷,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 ,催促及早动手。崔日用其人,“才辩绝人而敏于事,能乘机反祸取富贵” ,是一个善于观察宫廷斗争形势,能够根据形势而决定自己去向的人。他的立场转变,预示着韦氏集团的分崩离析。

韦后对相王、太平公主竭力防范,毫不放松。相王、太平公主、隆基的府第实际已被重兵围困,严密监视。韦后“将图剪覆,设兵潜备,内外阻绝” ,隆基只能通过东明观道士冯处澄、宝昌寺僧普润等人和外界保持联系。形势异常紧张,隆基决定不再等待,立即发动政变。

六月二十日傍晚,华灯初上,暮色苍茫,隆基改换服装,在道士冯处澄的掩护下,悄悄离开王府,来到政变的指挥部——禁苑总监钟绍京的府第。这将是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决战,隆基以大智大勇的气概奋起拼搏。就在这关键时刻,玄宗身边也有人畏惧动摇了。一个是钟绍京。他是由王崇晔联络参与密谋的,政变的指挥部就设在他家里。隆基到来,举事在即,他却心怀恐惧,临战胆怯,想拒绝隆基一行进入他的府第。多亏钟绍京的妻子许氏深明大义,劝他说:“忘身徇国,神必助之。且同谋素定,今虽不行,庸得免乎?”钟绍京才坚定下来,出迎隆基。另一个是隆基的心腹武士王毛仲,在政变前两天就不知去向,躲起来了。

入夜,万骑将领葛福顺、李仙凫来到钟绍京府第,向隆基请示号令。隆基对这次政变,谋划已久,成竹在胸。在他的行动计划中,第一个攻击的目标是玄武门。玄武门的得失是宫廷政变成败的关键所在。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及武则天晚年的“五王”之变,都是首先控制了北门禁军、夺取了玄武门而取得成功的。中宗时太子重俊起兵,则由于中宗控制了玄武门,重俊因在门下受阻而失败。这些历史经验,隆基了然在心。葛福顺等人奉命进入宿卫玄武门的羽林营,斩统领羽林军的韦璿、韦播、高嵩,向羽林营将士宣布:“韦后酖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马鞭以上皆斩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怀两端助逆党者,罪及三族。”羽林军将士对诸韦久怀愤慨,都欣然从命。掌握了玄武门及羽林军,政变已取得了胜利的决定性把握。

隆基验看了葛福顺送来的韦璿等人的首级,证实夺取玄武门成功,便带领刘幽求等人离开钟绍京府第,出禁苑南门,向玄武门进发。钟绍京率丁匠、户奴二百余人执斧锯相从。葛福顺率左万骑攻玄德门,李仙凫率右万骑攻白兽门,斩关而入,进展顺利。三鼓,两军会师凌烟阁前。在太极殿宿卫梓宫的诸卫兵都披甲响应,韦后仓皇逃入飞骑营,被飞骑斩首,献给隆基。安乐公主、武延秀、内将军贺娄氏等都被诛杀。

上官婉儿也被杀了。这位姿容美丽、文思敏捷的才女,曾经多次成功地渡过了宫廷斗争的风浪,这回却翻了船。她遇到一个强硬的对手。当隆基进入宫中,婉儿持烛率宫人迎接,拿出遗制草稿交刘幽求,以证明她早已是支持相王的。刘幽求为婉儿向隆基求情,隆基不为所动,下令斩婉儿于旗下。开元初,登上皇位的李隆基,下令收集婉儿的诗文,撰成文集二十卷,并令中书令燕国公张说为之序。可惜文集后来失传,但张说的序文和婉儿的部分诗作至今仍在。隆基虽然不允许这个玩弄政治的才女存在于世间,结束了她的生命,但却留下了她的灵魂,允许她的思想和感情在诗文中留传。

隆基诛韦,部署周密细致,行动迅速果断,一夜之间,大获全胜。第二天,宫内平定,隆基出见相王,叩头谢不先报告之罪,相王朂勉有加地说:“社稷宗庙不坠于地,汝之力也。”隆基迎相王入宫,辅佐少帝。同日,关闭宫门及京师城门,大肆搜捕诸韦亲党。韦温、宗楚客、宗晋卿、赵履温、韦巨源等都被捕杀。崔日用率兵诛杀聚居在京城南杜曲的韦氏,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能幸免。

六月二十三日,太平公主传少帝命,让位于相王。二十四日,相王即位,改元景云。 Ufwi3IuBGA1Ul+DrkaxSejxD1bpNhK0s3x+8wDkJqhMOJ1GzRgJy+npo3wfKzM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