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ADHD:
神经发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驱动力

结合前面提到的几起青少年犯罪案件,我们可以想一下,这些年轻的犯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残酷的行为呢?

当今世界顶级的犯罪学专家、剑桥大学的大卫·法林顿教授,建立了一个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早期预测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两个独立因素:一是低静息心率,二是集中注意力差。注意力的严重缺陷,用专业术语表述,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可能有人说,小孩子的注意力差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怎么还会和违法犯罪行为有关系呢?

其实,注意力差的问题还真不是小事情。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大多数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是在后天环境中慢慢建立起来的,而注意力是人心理现象的起点。更高级的心理,如感觉知觉的能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社会性情感和人格特征,都是以此为基础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可以这么说,没有好的注意力,就没有好的觉察力,没有好的记忆力、思考力,就不可能有健全的心理世界。当然,注意力本身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包括注意力的指向性、集中性以及稳定性在内的品质,都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成。

而有一类儿童,因为神经系统发育的缺陷,导致他们天生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品行发展留下了较大的隐患。这种情况,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前面说的ADHD。

现在,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ADHD。

早些时候,ADHD被通俗地称为“多动症”,或者“过度活跃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一般在三岁之前就会明显地出现症状,它的表现是和年龄、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足、活动过度和冲动。国内外调查发现,这种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为3%~7%,男女比例为5:1。有一半左右的人在成年后仍有症状,它会明显地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近年来,我国各地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大约为5%。粗略估计,我国现阶段大概有1500万~2000万的多动症儿童。但是,现实中只有10%左右的患病儿童接受了正规的治疗。

ADHD最为重要的发病因素是个体先天的神经系统发育不良,之前,它也被称为脑功能轻微障碍。它的平均遗传度为70%~90%。也就是说,ADHD主要来自遗传因素。例如,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这些儿童的大脑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其中,作为产生心境满意感和平静感的重要神经递质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都很低下,对人的行为起制动作用的五羟色胺(5-HT)的水平也很低。可见,ADHD的发病原因中,生物因素是发挥绝对作用的。通俗地说,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内有不恰当的过度活跃因素,所以他们的外部言行自然就是躁动不安的,相比正常行为而言,多余的行为自然就停不下来。

具体来说,ADHD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困难、适应不良和品行障碍方面。因为注意力不能保持足够的时间,他们在学习知识技能时,就必然发生困难。学习知识技能时存在问题,患者会失去自信心,继而自卑压抑,学业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就随之而来。此时,他们又容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指责甚至惩罚。同时,由于兴奋好动,患者很难静下心来理解社会的基本规则,尤其是道德规则,那么,他们品行上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的老师、父母最初会以为这些孩子是不听话、不爱学习,是故意顽皮捣蛋。事实却是,这些孩子并不是主观上的不想学习、不想守规矩,而是他们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过度活跃让他们根本做不到集中注意力来完成正常的同龄人应该完成的事情。

可见,患有ADHD的儿童的不良行为也正是通过学业不良、不能遵守社会规则这两条路径发生的。他们的基本发展轨迹是:ADHD——品行障碍(包括对立违逆障碍与破坏性行为障碍)——反社会行为倾向——精神病态倾向(Psychopathy Inclination)。这其中的发展路径与机制是一脉相承的,具有明确的连贯性。

对于这些症状,如果没有及时的认知和适当的治疗,反而是进行严厉的管教和惩罚,那么,相应的消极反应就会随之而来,而且性质和程度会越来越严重。

例如,前文提到的从高楼抛扔婴儿的10岁女孩。

平时她在学校里就是躁动不安的,基本上不守规矩,言行也怪诞,父母和老师都管不了。在事发前的两三天,她的同学就听她说,她要把小孩装进书包里从高楼扔下。她还当着同学的面吃下了捏碎了的蜗牛!由此可以推断,她应该从小就有严重的ADHD。这很可能和她在小时候的一次交通事件中遭遇的脑损伤(TBI)的叠加作用有关。

这类儿童平日里同样是强烈兴奋的,如言行亢奋、不守规矩。他们在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下具有强烈的性冲动,有明显的“感觉寻求倾向”,但没有建立应有的道德规则意识。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如果能够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就可能大大地阻断其反社会行为的发展。

这类案件清楚地表明,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较大的可能直接引起学习问题和品行障碍。如果一个人没有培养应有的社会性品质,自然地也只有本能性的驱动力发挥作用了。到了青春期,他们基于本能发生伤人毁物、性侵害等行为的可能性就较高,他们作出反社会行为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ADHD患者就必然是违法犯罪者;而是说,在不当的、错误的教育方式,不良环境的影响或者生活事件的打击下,他们是违法犯罪的高风险人群,更容易实施暴力行为;他们也更可能被激怒,而进行冲动性的暴力伤害。

医学临床经验与司法实践都已经证明,ADHD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大隐患之一,如果叠加了后天不良教育的催化,患有ADHD的儿童在青春期时较可能成为现实的规则违反者,并可能成为持续型的青少年犯罪人。

所以,ADHD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临床上已经证实:如果进行针对性的精神药物治疗和专项注意力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和兴奋状态,提高其社会适应性。这样他们才能顺利完成学业,建立规则意识,树立道德规范,具备正常的心智功能。这也是预防ADHD患儿滑向违法犯罪深渊的根本之道。

附:

DSM-IV专业诊断ADHD

A.必须符合第一或第二点:

1.下列注意力缺失症状中,必须有6种(或6种以上)症状在过去6个月内持续出现,而且其程度与孩子年龄该有的状态不成比例且不合常理。

注意力不足

a.无法专注于细节,或在做学校功课、做家庭作业及进行其他活动时,常因为粗心大意而犯错。

b.常常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所做的事情上。

c.人们对他说话时,他似乎常常不专心听。

d.常常不完全按他人的指示行事,并且不把学校功课或其他事情完整做完(不是因为叛逆行为或理解力不足的缘故)。

e.常常无法有系统地做事情和活动。

f.逃避、厌恶或不甘心、不情愿地执行需要持续花费心神的任务(如在课堂上或做家庭作业时)。

g.常常遗忘做事情或活动所需的工具(如玩具、作业本、书或其他文具用品)。

h.常常因为外在事物而分心。

i.日常生活中老是忘东忘西。

2.下列多动及冲动症状中,必须有6种(或6种以上)症状在过去6个月内持续出现,而且其程度与孩子年龄该有的状态不成比例且不合常理。

多动

a.手脚总是动个不停,或在椅子上滑来滑去。

b.在班上或其他必须乖乖坐在座位上的场合,时常站起来。

c.常常跑来跑去,或在不适当场合过度爬上爬下(青少年或成年人如有这种行为,很可能只造成主观的多动印象)。

d.常常无法安静地玩或从事休闲活动。

e.常常处于忙碌状态,或经常像是被驱赶着去做事。

f.常常过于多话。

冲动

g.常常在别人尚未问完问题时,答案已脱口而出。

h.无法耐心等候、排队。

i.常常打断或干扰别人(如突然插入别人的谈话或游戏)。

j.在7岁之前,便已出现某些造成不良后果的多动/冲动或注意力缺失症状。

k.这些症状造成的障碍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领域出现(如在学校、工作场所或家庭)。

l.必须在社会和(或)学校行为或活动方面具有明显医学意义的障碍现象。

m.症状不全是在深度发展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发病过程中才出现,并且也无法用其他障碍或更贴切语言加以描述(如情绪障碍、害怕障碍、分离障碍或人格障碍)。 WpZP6iHWSRHkr5SCXvcjAQMNktqYqb8SpKwlPZRzvXTvl25jtu8YhGvcsiM3gx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