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七哥来公司找张扬的时候,张扬正在看一份应收款名单:
九家4S店60万元,三家地产商40万元,一家大型家具卖场10万元;
总计:110万元。
不过要账得有理由和方法,两个人商量后,决定按照以下流程。
第一步,打电话告知,理由是急需资金周转,让他们自行说个时间;第二步,到店拜访,说明资金的确困难,要求对方给出准确答复;第三步,翻脸吵架,激怒对方;第四步,威胁并投诉至汽车厂商(针对4S店);第五步,拉布标维权;第六步,工人坐店不走……
这一套要账的方法效果很明显,只要店铺还开着,几万元都是能给出来的。不过张扬这样一闹,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用这套催收模式,张扬在当地用几年时间苦心塑造的形象毁于一旦。走投无路的张扬并没有考虑到,他催收的对象是他的衣食父母,钱可以结清,但合作全部终止。张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顺着七哥的思路,葬送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和口碑。
不过,效果确实很好,仅仅一个星期,张扬收回70万元,另外40万元都在非常明确的时间范围内。张扬先还了七哥的30万元,还了些网贷的利息,发了拖欠2个月的员工工资,最终还剩27万元左右。
但是欠的钱却远不止这么多,张扬给自己的欠款做了一下梳理:信用卡欠款17万元,银行小贷贷款20万元,亲戚朋友近两个月借15万元,汽车抵押借款70万元,公司股东53万元,公司应付款85万元,合计260万元。
两个月前,情况虽然也很难,但他一直觉得只不过是应收款和外债基本持平的状态,一切都还能应付;不过账单一算后,他现在负债260万元,应收款加上手里的资金,只剩下67万元了,算上押车以及公司运营的全部成本,得保持公司每个月最少要有10万元以上的纯利润,他才能维持下去。当然,这还只是理想状态,因为过几天他就要先还股东的那30万元,而公司近两个月的进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下去,张扬撑不了多久。于是,他进行了一次大裁员,只保留了财务和设计、副总经理、发行经理、市场部专员两名。加上张扬自己,公司骨干还剩7人,发行人员由原来的14人减到5人。原来近30人的庞大传媒运营团队现在只能硬撑了,还能撑多久,张扬也一片迷茫。公司的运营成本被缩减至每月3万元。
姐夫这时候突然来电话了:“我们好好聊聊。”
通话时间很短,话越少,事越大,张扬心里七上八下。他惴惴不安地开车去了姐夫家,姐夫正坐在书房里等张扬,茶桌上的水壶正在沸腾,姐夫拎起水壶往茶壶里倒水。
“坐。”姐夫没有抬头。
“嗯。”张扬小心翼翼地坐到茶桌对面。
“这几年,你应该也赚了不少钱,但我也基本没有分过公司一分钱,对吧?”姐夫边泡茶边和张扬说,依旧没有抬头。
张扬心里直打鼓,这个开场白让他感觉非常不好,他没有回话。姐夫继续说,“虽然我们算是一家人,但有些事我也要和你说清楚。从去年到现在,我自己矿山的经营也快扛不住了!现在大环境都这样了,你不想着怎么盘活公司,还跑到澳门去玩。”姐夫指责张扬,但是张扬不敢还嘴,姐夫是自己事业上的恩人,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上都远远高出自己,姐夫说话,自己只有听的份。
看张扬不说话,姐夫深深地叹了一口气,“53万元的事情我听说了,我帮你还20万元吧,但是要到年底经济上宽松些才有,三年前我投入的40万元启动资金也就算了吧,公司的保时捷归我。以后公司你就自己打理,我就不参与了,当然,有需要我出面的时候,你尽管说话。”
姐夫很仗义了,一里一外,等于白送了60万元给张扬。张扬无法形容此时的感觉,只是低声说了一句:“等我去一趟昆明,回来就把车给你。”然后抽了支烟,灰溜溜地走出门外。
“希望你把公司好好打理起来,梳理下思路,任何困难都会过去。”姐夫的声音在背后响起,但张扬没有回头,他感觉全世界都在离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