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会学习 2016-6-25

在张小萌高中去向尘埃落定的第27天,同学们都收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一条新的无形的起跑线铺展开来。

每次张小萌上新台阶,我都会紧张。这种紧张真实地反映了我作为妈妈和天下所有的妈妈一样“俗不可耐”,也说明了“关心则乱”。

知道推荐生结果的第二天,便有家长问我要不要报衔接班。那时候我满心都在盘算安排一个难忘的毕业旅游。她的话又让我复习了一次从前的困扰。衔接班的困扰不是第一次,从前我们都立场坚定,不予理睬,但这次要面对的毕竟是高中。

不得不考虑,我们要怎样面对高中。

之前,我的不少同事曾经跟我说,如果孩子的自觉性不够,Y中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推荐XC中学、KQ中学、LX中学,说那些中学抓得紧,智商不是太高的孩子能不能成才就在“抓”和“不抓”之间。而我也并不觉得Y中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我担心“黑马”张小萌跟不上“千里马”学霸们的节奏,挫败好不容易振作的信心。

而有这种担忧的,并不只有我。录取的兴奋劲过去了,焦虑感越来越浓,而能化解这种焦虑的,唯有采取点行动。终于,准高中生也犹犹豫豫提出要上衔接班。

考虑再三,决定不报衔接班。这倒不是藐视成绩,而是从未有过的焦虑感让我明白:要想在高中真正站稳脚,要想在高中三年活得健康,必须学会学习。

依赖,会让人上瘾,会失去自我矫正的能力而无力自拔。

所以我宁可牺牲张小萌暂时的竞争力以试图获取可持续发展力,来证明教育的本质。暗潮汹涌,拨云见日,找准根本——立竿见影的效果必定不具备长远的影响力。对于学习,获取知识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小学时需养成学习习惯,初中时应端正学习态度,而高中,必须培养学习能力——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那些在初中时候依靠题海战术成为“学霸”的人,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不及时学会总结和分析,是没有办法适应高中的“三步国标”的——就是那些基础,然而千变万化。

道理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少,大多数人只能被人潮携裹着流动。

担心自己跟不上的张小萌开始自学。恨不得一步登天的她选择高考题目检测自学能力,结果自然是遍体鳞伤、体无完肤。面对错错错,新的恐慌又蔓延开来。

也许,这是冒险,但为了读书有意义,为了未来生活有意义,我还是决定冒险,必须要让高中生体会到“会学习”的巨大能量。毕竟孩子之于父母,不是只要分数;孩子的未来,也不是只有分数。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就是学会工作。所有的内在能量的挖掘,在一开始都是辛苦的,甚至是绝望的。

曙光从浓云中渗出一丝丝光亮。这几天,慢慢弄懂了一些,甚至根据原理自己“推导”出了公式;克服了心浮气躁,也慢慢认同了“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基础不扎实,所以把基础概念搞清楚是最重要的”。把教材里那些机械的定理和公式忘记,才能把知识真正转化成内在的东西。

获取推荐生资格的最大收获,大概是有时间抒写心情、描绘丹青、沉醉音律、从容阅读。在别人准备中考期间,张小萌陆陆续续写了四五篇日记,画了三四幅画,重拾了两三首钢琴曲,阅读了近十本课外书: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刘同的《向着光亮那方》……虽然大多也不过是泛泛阅读,但总归阅读会开阔人的视野,会揭开内心的谜团,让人不会纠结于眼前的苟且。

人生的每一段都很重要,不见得高中就一定要多快好省。我们还是要从整个人生的角度,去看待这个过程,去享受这个独一无二的百舸争流的过程。

我原谅自己时时冒出来的紧张焦虑,但好在我的理智一直都告诉我:慢慢来,踏实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D7w28g2uuGYvcWCstGe0ntIHthXw8qk38I/yBUo2mJCOX45Pi4GDPeyz+32iMo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