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有时是很亲切的。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有时又很酸凉,
土,土老帽,土鳖,土气……
土,有时你无法植入感情,比如——土生土长,你说得出来它好,也说得出来它不好。
土生土长,有生命力、有亲和力;土生土长,又不高雅、不贵气。
我想土生土长这个词更适合我们的“农旅”,虽不贵气,但有生命力、亲和力。
说到土味儿,我们可以先想到“土气味儿”。
土地是有气味的,春天的时候,土气味儿很柔,柔得就像草芽儿或是柳梢儿;夏天的时候,土气味儿很浓,浓得像麦秸秆发酵的味道;秋天的时候,土气味儿很烈,烈得好像晒青的高粱;冬天的时候,土气味儿很土,刮大风的时候,货真价实的土气味儿能冲到天灵盖……
编排这么多,是为了说土气味儿也是很丰富的,不是很多人意识里的“简单、直接”。
简单、直接也没什么不好的,只是没有了“味道”,比如说一个人长得美,你只会说——那个人长得美——那个味道就没了。
说到味道,人们倒是不嫌弃“土味儿”,很土味儿的野菜越来越受欢迎,土灶烧的土菜也越发金贵,就连土鸡都身价倍增,各地为了强调各地的鸡之土,还起了好多很土的鸡名——溜达鸡、笨鸡、柴鸡……更甚的是“叫花鸡”——过去那个“叫花子”吃的东西。
在土的味道上,会越做越精彩,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我们最初的住处也是很土的,从“有巢氏”开始,变化的“花样”屈指可数——山洞、树穴、地窑、窑洞、草屋、木屋、石头房子、土坯房、砖瓦房、竹楼、吊脚楼……一直到“钢筋水泥”,我们土气的房子都很接地气的。
现在的房子大多不接地气了,人被悬起来或被隔离开,住的“高大上”,身体的毛病也多了,中医说——现代人的很多病都跟不接地气有关。
——接地气,我们做农旅项目,可得要注意这一点!
服饰的土也越来越不丢人了,原因是“大富大贵”们都越穿越土了,布鞋、棉衣、草帽子……会大行其道。
行走的土还是有点儿问题,还有很多人不爱走路,我们的农旅项目得想办法,让他们走路、走土路、光脚走土路……他们习惯了就会“上瘾”。
我听一位项目负责人说——要找人培训员工们的普通话……我说,不找也罢——土话也是“土生土长”的,好多城市人爱听着呢……你们可以在村子里或院子里弄块黑板,写上“土译普”——常用土话对应的普通话,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外地人到新的地方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但很快就会好的,怕的是那个外地人没有到了外地的感觉——这个是很可怕的。
最后是我们可以土得掉渣儿,但不能土味没品位。
——这个有品位的土味才是我们乡村土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