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经济公平

桑德尔(Sandel,2013)在其著作中(《金钱不能买什么》《公正》)从哲学角度解释了市场经济交易存在的伦理困惑。风险的处理也带来经济伦理问题,即如何保持经济行为的公平。例如,统治者是愿意通过加大人们的收入差距以增加发展活力,还是更愿意以平均主义政策换取社会稳定?银行家该不该贷款给最需要资金但信用记录缺失、风险较大的人?企业家是否可以通过过度激励在短期内提升绩效以获得高薪酬而不受惩罚?如何防止任期内的管理人员将风险后移,把负担甩给继任者?

维护未来的利益是当代人重要的公平观念。异度均衡理论认为,经济行为评价体系把维护未来的利益作为评价当代行为的重要尺度,要考虑隐性收益与隐性损耗,确定未来收益、未来损耗的改变。

(一)经济公平与对不公平行为的约束

公平是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但公平不是靠道德号召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仅仅依靠一套理念或完善的法律制度就能实现的。公平的实现需要方法和工具,即评价公平的标准。

经济公平一般应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和把握。首先,在财富创造过程中,经济公平指的是机会均等和规则公正。公平和效率不是矛盾的,公平决定效率,效率是公平的必然结果。公平的规则和合理的制度可以使人们形成有效的预期,增加或减少各种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带来规模效益。所以经济公平首先指的是创造财富过程的规则公平。

其次,在财富分配过程中,公平指的是收入分配公正。这是对收入分配的尺度标准而言的,即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否则社会资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有效的配置。当然,以行政权力为背景的二次分配更能直接体现经济公平。

经济公平的核心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产权是否明晰界定,每个人的财产占有关系是否平等;

第二,资源配置机制是否有效,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信息机制和决策机制是否均衡、公正、有效;

第三,由伦理、道德、文化模式形成的习惯是否有助于提高效率。

公平理念集中体现在各个国家的市场规则中,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立法目的就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国人崇尚道法自然,公平是基于自然法的文明规则。公平理念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公平的程度所体现的是社会文明程度,而经济公平是所有公平的基础。

但是,公平不仅是如何实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防范不公平的行为。即使是在完善的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公平规则下,制造不公平的行为仍然有着巨大的空间。

异度均衡理论的价值目标是经济公平,理论目标是在经济领域的公正与效率之间达成某种平衡的合理域值,技术目标是通过均衡理论和计量工具把经济行为约束在相对公平的范围内,通过均衡评价防范不公平的经济后果。

人类对非公平行为的约束能否达到议会对政府预算约束的程度?异度均衡理论至少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和实用工具。

(二)异度均衡在三个方面的公平价值

异度均衡理论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层面解决公平问题的理念、方法和工具。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异度均衡把对自然环境的损害纳入现实成本和对未来的隐性损耗。在均衡区间内,自然资源的损耗是现实收益可以承受的,破坏了均衡状态,就需要调整相关的经济行为。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异度均衡理论重新定义了经济事物的存在逻辑,把经济活动的过去、现在、未来看成一个整体,所谓经济公平就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在资源配置、收益获取、成本分摊各方面达到某种符合公平准则的状态。而以往的经济学框架没有正面提出这样的命题。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异度均衡理论强调时间维度上不同阶段、不同空间的经济伦理特征。例如,任期公平的异度均衡评价和代际公平的异度均衡约束,都是代际经济公平关系的处理方式。

(三)异度均衡理论提出的主要公平问题

世界上有各种公平问题,经济公平最为复杂,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异度均衡理论的逻辑出发,当我们把经济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放在时间维度下观察时,公平或者不公平现象就显现出来。

任期公平:有人会在任期内任性而为,盲目追求扩大规模,追求耀眼的政绩,追求任期内的收益,导致风险敞口很大,把风险损失留给未来和继任者。

代际公平:当代人透支未来人的资源,容易让未来的人们陷入困境。

交易公平:不顾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表面合理但实际上隐藏了成本支出,将其留给未来的交易,以获得当期的各种奖励和荣誉。

垄断:利用行政资源或信息资源的聚集形成垄断,在价格和交易条件上引致不公平的市场秩序,以获得超额收益。垄断的目的是获取未承担损耗成本的收益,不符合异度均衡原则。

不公平竞争:利用行政资源和信息资源,取得成本和定价优势,表面上是公平交易,实际上并不公平。

区域资源配置:利用非市场能力在资源配置上取得优势,造成起点的不公平,没有实现公平的风险承担。

社会保障:在二次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通过财政和税收更加照顾困难群体。当一个社会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那么它注定是不公平的,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需要政府的良知,但仅仅依靠良知是不够的。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各种救助机制,才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在异度均衡理论中正是关照未来的基础,当代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越优越,未来人们的生活就越稳定。

普惠服务:例如普惠金融、普惠医疗、普惠政务等,是对不公平现象的对冲。

我们相信,异度均衡理论及其方法,可以为解决和约束这些不公平现象提供有效途径。

(四)异度均衡的三大公平功能

公平作为一种理念,是人类早就达成共识的价值取向。但公平的实现需要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如法律制度、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等。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公平已经有广泛多样的解决方案,而异度均衡是其中一种有趣且可实现的方案。

在公平问题上,异度均衡有三大功能:

——理念。异度均衡延伸了经济学基础理论中的均衡观念。如果说一般均衡是对交易原理的解释,纳什均衡是对博弈论最优选择的解释,那么异度均衡则是着眼于公平的经济学解释。异度均衡理论反对只顾眼前的短期行为,奉行顾及未来的长期主义。随着这一均衡原理的运用,该经济理念对人类经济行为的公平立场必然产生深刻的约束性影响。

——评价。对行为的评价是公平程度的重要指示坐标。异度均衡计量出的经济公平程度完全可以成为公平程度评价的标准,从而深远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

——配置与规划。如何配置经济资源和规划经济发展,包含社会公平显性和隐性的经济基础。运用异度均衡理论和模型,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统筹在总收益和总损耗的均衡基础上,配置与规划将更加理性和公平,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五)社会公平的实现

社会公平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关注的重要社会现象。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对社会公平的概念达成一致,但社会公平基本是指对社会利益和资源的配置以及对这种配置是否合理的主观价值评价。它反映的是整个社会资源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分配是否均衡合理的问题。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公平是相对的,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在寡与均的关系中,寡是不公平的根源。平均主义会使整个社会丧失前进的动力,但公平的失衡也将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人类历史就是财富不断累积的过程,社会问题多根源于财富与社会的不公平。由于资源禀赋、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国家的财富存在很大差距。

在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等转型社会中,居民相对比较贫穷,贫穷的居民更加渴望公平,然而真正的公平往往在社会财富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实现。在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下,人们对生存资源的争夺往往会使社会行为突破公平的藩篱。另外,在转型国家中,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变动更加激烈,在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极易产生“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社会财富分配将逐渐失衡。从现实情况看,贫富差距构成了社会公平结构的重要方面,贫富差距的扩大将逐渐导致社会公平的失衡。

异度均衡理论是以公平为出发点的经济理论,它提供了一个合理承担和分配社会经济运行中的损耗,以实现区域之间、当前与未来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公平路径。 okSPp/p6SsZqNhP+A74chxK++G2iZPh7vnWV62WJ1LCki90YrJEMoOfoawegWq5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