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东方哲学的精华:适度

作为异度均衡理论的思想来源,东方哲学对异度均衡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字:适度。

东方哲学以农耕文明为背景,对事物的本质有其独到的见解。比较鲜明和得到广泛认同的观念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阴阳二分法。源于周易的乾坤之论和老子学说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态大概分为正负两面。抽象地看,经济生活也就是收益与风险两方面。当然,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显微镜下,世界远非如此简单。但从观察世界的方法论来考察,一分为二的东方哲学也不失为高深莫测。

(一)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法则

每一种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都要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也不例外。所有生物群体的生存繁衍都是以本能加理性学习支撑的。本能源于基因传承,理性源于后天学习。人类同其他生物群体一样,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通过这种本能与理性维持着与自然的动态平衡。我们可以把这种在大自然中亦取亦予的生存繁衍策略看作大自然的安排,这些策略不需要有形的力量来推动,因为这就是自然的平衡法则。大自然和人类本来就是生态平衡的关系,地球自有生命以来,特别是人类未出现以前或者人类未发明工具以前,动物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这个规律,并且证明在地球以这样的方式生存是正确的,万物众生的动态平衡关系决定了万物众生的存在和发展,一旦失去平衡它们就会灭亡。

然而随着人类从农耕文明跨入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时代,人类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也不断丰富,便认为自己可以作出足够正确(理性)的判断,于是根据自认为的理性决策不断向自然索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但这些所谓的理性决策其实只是有限理性,都有历史和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人类的许多剧烈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逐渐打破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平衡状态。对于很多这样的理性决策,其实自然界都对人类进行了报复。当代的剧烈活动或许在当前确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往往在未来会产生完全不同、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收益又对冲或消除了。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分化问题、国际安全问题,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正陷入一种令人不安的局面: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文明能够创造出当代人类所拥有的手段,不仅能摧毁一座城市,甚至可以摧毁整个地球。

反思历史,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制约性问题,以及各种对人类社会的不利因素,都不能责怪自然。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人类在各个领域,可谓成绩斐然,但疏忽了唯一能够不断起协调作用的哲学、伦理和信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人已经丢失了的整体感和平衡感。这是一种严重的倒退。

现代社会应该找回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观念。实际上,前人早就确立了整体、和谐、平衡的发展观,正是这种发展观的缺失才导致当代发展的诸多问题。其实古代的东方哲学已经系统论述过“天人合一”整体和谐的发展观念。

(二)东方哲学蕴含的发展理念

1.东方哲学的整体性

东方哲学论及的整体和谐发展,主要指人与自然、社会、内心世界间的共生与和乐。东方哲学从“道”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来逐步论述整体发展观。东方哲学对“道”的理解,基本上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所应当遵循的规律和法则,既有自然规律又有社会规律。宇宙有四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但世人只知“人”之大,而不知人之所以为大,乃是效法“天地之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而道的法则是自然而然,即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东方哲学把人作为宇宙万物的一部分,应当师法自然,实际上就是中国较早的“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对人类描绘人、自然与社会共生与和乐的蓝图有着重大影响,同时这种发展观也是对人与自然对立的片面发展观的反驳。长期以来,人类以万物之主自居,掠夺性地开发和征服自然,同时也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师法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已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为政者若能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万物将自然生化,百姓和乐相助,四海安居乐业,“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东方哲学始终强调整体和谐发展的主题。它从宇宙化生、万物一体的自然而然的和谐推及社会安邦、人的身心世界的和谐,并合乎逻辑地将发展归结为“无为”之发展。这种整体和谐的发展观,在不断地启迪着人类向前发展。

2.东方哲学的二元性

东方哲学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阴阳二元性,阴阳是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阴与阳的统一、对立和互化。正所谓“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存在二元性,从阴阳的角度,把人看作阳,把自然环境比作阴,现在人类大量地开发自然资源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阳盛阴衰”。当阴阳失衡,灾难就会降临。东方哲学告诉我们,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持阴阳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整个社会持续而稳定的发展。异度均衡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观,把经济事物的结果分为总收益与总损耗的二元结构。

3.东方哲学的公平性

东方哲学主张社会财富大致公平的仁政,并把社会的不公平归根于政治的贪婪、妄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它警示为政者不要过多盘剥百姓,若百姓被逼上绝境,则会以生死抗争,为政者将自取灭亡。

东方哲学主张在财富分配方面效法“天道”,做到“以有余奉天下”“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不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它认为“天道”非常公平且无任何偏私,它均匀地将自己的“甘露”洒向人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如果出现贫富悬殊等不公平现象,天道将加以损益。“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然而“人之道”却往往违反了“天道”,出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现象。东方哲学劝世人应自觉效法“天道”,主张财富公平和共同发展,同时又猛烈抨击那些追求奢靡生活、大量积蓄私财而不顾他人的统治者和财富拥有者。

东方哲学认为人类的远见卓识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和社会规律,按“道”而行,人类才能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东方哲学认为善行“道”之人,以其洞察宇宙和社会规律的智慧,为自身和后代发展创造条件,引导人类走向和谐持续的发展之路。

(三)异度均衡是东方哲学“适度”观念的现代延伸

异度均衡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观点包括:第一,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阐述事物的整体性,即过去、现在与未来才是事物的全部,事物的影响应放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讨论;第二,事物都具有二元性,任何事物都存在收益和损耗,且收益和损耗都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两者的共存是其经济属性成立的条件;第三,强调公平性,所谓公平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相处,从时空上界定了人、自然和未来公平相处的原则。由此可见,异度均衡理论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暗含了东方哲学的理念。

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哲学,最值得汲取的精华可以浓缩为“适度”二字。整体性、二元性、公平性都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如何在发展的目标下承认差距、获取动力,又兼顾左右前后、当下与未来、收益与损耗,关键就在于“适度”二字。异度均衡就是寻找发展中的“适度”区域,保持合适的兼顾各种经济主体权益和未来权益的新的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但东方哲学对其核心内涵的探讨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提供如何实现其主张的明晰路径。而异度均衡理论以当下为时间轴的中心,进一步把以往和未来折叠起来,进行经济元素的均衡考量,既从以往预测未来,也从未来回望当下。依靠计量方法和数据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这种预测未来和回望当下的做法都已成为可能。新的技术和方法使异度均衡理论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

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异度均衡理论,它既是对东方哲学的继承,也是进一步的拓展创新,是以“适度”为价值评判标准的经济思想体系。适度,在经济学上就是指某种客观上最优的均衡状态。 ooUY60koTV4o1O7vo2Eh3TJV3nZQeOPlDZDl8cXpYTqKbWHj817YQt+nOxCVOu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