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狗咬狗,一嘴毛

对家奴这个定位,杨国忠本人也心知肚明。

他深知自己的一切权力都是皇帝给的,他的所有竞争力都来自皇帝的宠爱,因此,要想巩固自己的权位,就必须用心揣摩皇帝的心思,取得皇帝的欢心。

还有,排挤同样得宠于皇帝的臣子。

比如安禄山。

安禄山是贵妃的养子,可以随意出入皇宫,可以随意与皇帝嬉戏,与皇帝的亲密程度不在自己之下!

更令他觉得不安的,是安禄山对他的态度——安禄山经常入朝,与杨国忠接触的机会不少。

虽然杨国忠刚上台的时候,安禄山曾与他合作过——一起指控死去的李林甫,但那纯粹是公事公办,实际上他对杨国忠是非常鄙视的。

在安禄山看来,杨国忠就是一个完全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小人物,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不管是工作水平还是阴谋水平和之前的李林甫比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这么说,天大的事到了李林甫手里都只是屁大的事,而屁大的事到了杨国忠那里都会被折腾成天大的事!

更何况,杨国忠还是官场小辈,自己前几年入朝时上下台阶这小子还要卑躬屈膝地过来搀扶,现在却总是鼻孔朝天,一副小人得志的猖狂样,他能看得惯吗?

当然看不惯。

别人怕你,我可不怕你!

因此,在杨国忠面前,安禄山很不客气。

杨国忠说东,他偏要说西;杨国忠说吸烟有害健康,他偏要说吸烟可预防肺痨;杨国忠说人不能吃大粪,他偏要说人中黄被编入了《本草纲目》……

这让杨国忠很不舒服。

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安禄山拉下马。

当然,要对付手握重兵的安禄山,没有军界的支持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在这方面,杨国忠并不担心。

因为他早就在军中物色了一个得力的盟友——陇右节度使哥舒翰。

作为王忠嗣大力提携的老部下,哥舒翰对陷害自己恩人的安禄山一直非常痛恨,两人的不和比司马昭之心还要“路人皆知”。

正如汽油和烟头不能在一起否则会引起爆燃一样,安禄山和哥舒翰也不能出现在同一场合,否则必然会发生冲突。

对这两位爱将之间的矛盾,皇帝李隆基也非常担心。

公元752年底——也就是杨国忠刚当上宰相不久,两人同时入朝,李隆基特意让高力士在宫中组织了一次饭局,想要借此调和两人的关系。

宴席上,考虑到皇帝的面子不能不给,安禄山主动抛出了橄榄枝:我的父亲是胡人(唐朝时把包括昭武九姓在内的西域诸民族称为胡人),母亲是突厥;而你的父亲是突厥,母亲是胡人(哥舒翰的母亲是西域于阗人),我们两人族类相近,怎么能不友好呢?

然而,他嘴上虽然说着友好,但脸上的神色却比参加追悼会还要阴沉。

从这种脸口不一的表现可以看出,安禄山的话是没有丝毫可信度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

如果一个女人上身穿一本正经的西服正装,下面却只穿一条底裤,你难道会认为她一本正经吗?

于是,哥舒翰也摆出一副牙疼的表情,语带讥讽地回应道:古人说,狐狸向自己的洞窟嗥叫(意指同类相残)是不吉利的,因为它们忘了本。如果你真的有这份心,我怎么敢不友好呢?

没想到安禄山一听见“狐”这个字,竟然当场就跳了起来——他认为哥舒翰在讽刺自己是胡人。

他指着哥舒翰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狗突厥,竟敢如此无礼!

这下哥舒翰也火了,一拍桌子,霍地站了起来。

眼看原本设想中的“喜剧片”就要变成“武打片”,高力士急了,连连对哥舒翰使眼色。

哥舒翰这才强压着怒火坐了下来。

随后他假装自己喝醉了,甩手离席而去。

此后,两人的矛盾更深了。

可这却是杨国忠所乐于见到的。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杨国忠对哥舒翰大加笼络。

公元753年五月,哥舒翰大败吐蕃,收复九曲(今青海贵德)。

此役让他威名大振,陇右一带因此而传诵起了著名的《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得知哥舒翰立下奇功,李隆基大喜。

杨国忠趁机推荐由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

之后不久,他又奏请李隆基加封哥舒翰为西平郡王。

这样一来,安禄山和哥舒翰一个是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东平郡王;一个是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两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一个号称东邪,一个人称西狠。两人几乎是平起平坐、势均力敌,安禄山在军中一家独大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接下来,杨国忠又利用自己和皇帝经常接触的机会,屡次在李隆基面前告发安禄山,说他居心叵测,必然会造反。

李隆基对此却根本不相信——他对安禄山如此厚待,安禄山怎么可能会造反呢?

可惜他错了。

事实上,安禄山早就有了反意。

常言道,距离产生美。其实权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靠距离才能产生的。

安禄山经常往来宫中,与李隆基、杨贵妃等人接触多了,对皇帝也就失去了敬畏:所谓天子,原来也不过是个凡人。什么芫荽,不就是香菜嘛!

就像有的人在看了某些畅销历史作品后产生了“这些书我也可以写啊”的想法一样,一个念头在安禄山的脑海里油然而生:这个皇帝我也可以当啊。

但真正促使人做一件事,光有想法是远远不够的。

尤其是“造反当皇帝”这种风险极高的事。

事实上,安禄山之所以执意要反,也是因为他不得不这么干。

当初他为了拍皇帝的马屁曾得罪过太子,还曾和李林甫结盟企图谋划废立,如今皇帝的年纪越来越大,随时可能撒手人寰,而太子一旦继位,必然会拿他这个仇人开刀,到时他只能任人宰割!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

不过,他原本的打算,是想等李隆基驾崩后才造反。

只是后来发生的一切,让他不得不提前采取了行动。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UaESgDIFJImRHM/EuTZWERUnlhfdEyvIy8NEiN4dFyMUZSsXuqQcAIe/AnaeWs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