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李林甫活着的时候机关算尽,却无论如何也算不到自己的身后事会如此悲惨!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也是幸运的。
因为,就在他死后仅仅三年,大唐帝国就经历了一场难以想象的浩劫!
而这一切,李林甫已经感觉不到了。
当然,此时的杨国忠也不会感觉到。
他现在的权势比当初的李林甫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林甫虽然专权,可在首席宰相的职权以外也只是掌握了官吏的铨选即人事权,而杨国忠不仅继承了这些,还外加全部的财政大权以及剑南道(今四川一带)的军政!
他的骄横跋扈也远超李林甫。
不年轻的人往往喜欢表现自己的年轻,没威望的人往往喜欢表现自己的威风。
杨国忠就是如此。
可能是知道自己难以服众,他特别喜欢摆谱,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人是铁,范儿是钢,一日不装憋得慌”的装样子,对百官颐指气使,作威作福,眼睛总是瞪得跟死鱼眼似的,嘴巴总是臭得跟盛夏时节的粪坑似的,脸色总是难看得跟刚死了老婆似的……
除了对人的态度,他对制度的态度也和李林甫完全不同。
李林甫这个人虽然以奸诈闻名,但对朝廷的各项规章制度却还是非常尊重的,即使算计别人也都尽量遵循法度,尽量按照程序,尽量做到有法可依。
而杨国忠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却全凭个人的好恶,看待制度如同一头猪看待一张存有巨额资金的银行卡——根本不当回事。
比如选官。
本来唐朝选拔官员是极为审慎的,从开始提名到最后确定,都要经过严格的“三注三唱”程序。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每年春天,六品以下的官员报名赴选,先集中考试,再一一唱名并面试,随后由吏部官员根据其政绩评语和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标注其适合担任的职务,这个过程称为“一注一唱”,这样的程序要进行三次即“三注三唱”后,才把择优录用的人选递交门下省,再经给事中、黄门侍郎、侍中层层审核后上奏皇帝,最终下诏宣布。
一般来说,整个铨选程序要持续几个月的时间。
然而杨国忠上台后却根本不这么做。
在铨选开始前,杨国忠就与几个心腹僚属私下圈定了入选名单——入选的依据是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
内定好人选后,他再把另一名宰相陈希烈、给事中以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全都叫到自己办公室:今天宰相、给事中都在,就不必再到门下省审查了。
随后他按照名单一个个唱名、一个个面试——平均每人面试的时间还不到嗑一粒瓜子的工夫,接着当场拍板敲定并标注,不到一天就搞定了原来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选官工作。
选官比买菜还要随便,选出来的人会没有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
不过,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但没有一个人敢提一点意见,只有一片赞歌:这样的大手笔,只能出自杨相之手!
由此可见,此时的唐朝朝廷已经完全成了一言堂。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最主要的责任人无疑是皇帝李隆基。
从李隆基近二十年来所任用的首席宰相来看,先是忠正直率的张九龄,接着是有才无德但尚有底线的李林甫,再换成无才无德且毫无底线的杨国忠,道德水准一个比一个低,而权力集中度则一个比一个高;与之相对应的是,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小,个人的重要性则越来越大。
到了杨国忠当政的时代,很多制度完全沦为了摆设!
而这也许正是李隆基所需要的。
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国家的日益富强,他早已失去了当初励精图治的进取心,现在的他想的是享受,是快乐,是任性。
张九龄这样的士人喜欢进谏,让他无法为所欲为,只能戴着镣铐跳舞;而杨国忠这样的小人喜欢拍马,让他可以尽情享乐,不用受到任何约束!
张九龄这样的士人学问高,名气大,他必须对其礼遇有加;而杨国忠这样的小人,虽然名为宰相,但其实不过是个家奴,他完全可以将其呼来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