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肌群发力较多。 做卧推动作时,协同肌群和拮抗肌远比本书标注的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常见的就是肱三头肌感受强烈。如果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充血感远远强于胸大肌,那么说明你卧推的动作还需要练习,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无法很好地控制卧推时的运动轨迹,在动作不熟练的前提下,力量也会减弱,因为身体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防止被杠铃砸到(在胸大肌离心收缩阶段),再加上通常在这个状态下肩关节稳定性偏弱,所以肱三头肌参与度增加;如果熟练掌握动作,不论负重多少,卧推的运动轨迹都应该是一致的。
重量选择过大。 有些人以动作扭曲变形为代价完成试举,导致目标肌肉群(胸大肌)受到的刺激并不大,只是协同肌群发力增加,并且关节、韧带、肌腱承担了较大风险。通常建议在增肌、力量训练阶段,尽量选择更大的重量,但请牢记,这里指的是标准动作下可以举起的重量。
卧推造成的大小胸。 抛开脊柱侧弯等左右不平衡因素外,部分人的大小胸是动作不熟练、不标准、滥用爆发力、试举重量过大导致的。例如在卧推过程中,本章反复强调“力的控制”,如果杠铃下放身体阶段采用杠铃“自由落体”方式,那么这时躯干的承重很有可能是失衡的,在这样的状态下推起杠铃,有可能依旧发力不平衡。应该耐心把动作做标准,重新学习动作的发力顺序,不要贪恋重量,也不建议做单侧练习,只有发力顺序和力偶关系正确,才能相对平衡地发展肌肉、肌力。
为什么有些职业选手只推到“一半”?
在很多健美职业选手的卧推视频中,他们卧推只推到一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胸大肌已经足够发达(肌纤维足够肥大),看似只推到一半,实际上肌肉收缩已经足够了。我们一般看一个人是否可以完成某重量的卧推,观察的是他是否明显出现“黏滞点”。所谓的黏滞点你可以理解为运动轨迹的卡顿,黏滞点通常出现在离心、向心“转化”的一瞬间,例如卧推中黏滞点常见于触胸以后推起时。
训练搭配建议:不论是杠铃平板卧推还是哑铃平板卧推,女性都可以练习,需要注意掌握动作的时间成本较大;也可以选择坐姿胸部推举。但肩关节不稳定、脊柱侧弯、“溜肩”的人请不要选择这个动作,或者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可以作为胸部训练日的动作,也可以作为训练后增加三角肌、肱三头肌的训练(胸+肱三头肌、胸+三角肌或者胸+肱三头肌和三角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