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算法会不断记录你在平台上的偏好,
然后根据你的偏好再重新定义“兴趣”。

如果在你面前有两个按钮,按下左边的,可以直接获得 500 元;按下右边的,则有 50% 的概率得到 1000 元,那么你会选择按下哪个按钮呢?

我们经常听到“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归根结底,一个人的选择往往取决于成长过程中种种因素影响下的认知。如果一个人总是追求稳定,那么他会选择直接拿走 500 元,落袋为安。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敢于以小搏大,那么他多半会选择按下右边的按钮。

每个人都有一套处事原则。这套原则主导着他的种种选择,同样决定着他会在短视频平台观看什么内容。

就拿我们身边的人为例,家里老人、中年人和年轻人的手机里,几乎都有好几种短视频 App。当我们打开每个人的同一款 App 时,可以看到首页推荐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是因为,当你打开并注册了一个 App 账号之后,App 就会让你填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见图 2-1),而它背后的决策机器,会根据你选择的兴趣爱好来为你推荐初始内容。也就是说,平台(即 App)在用户注册时就对这个人的认知做了初步判断,平台知道这个人将来可能会选择看什么视频,进而给他推荐更多相似的视频。

那么,平台或者说机器是如何进行学习,并“投其所好”推荐用户喜爱的视频的呢?要知道,新用户刚刚注册 App 的时候,选择的兴趣偏好往往并不精准。

{%}

图 2-1

案例:观众标签的变化

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注册短视频 App 时,基于学业与就业的压力,他很有可能会选择“阅读”这个兴趣方向,但在真正使用 App 的时候,这名学生多半把阅读这件事忘在脑后了,而把时间都用在观看游戏视频上了。这时候,这个用户的“阅读”标签就是极不精准的,算法会重新根据用户在平台上看的内容,刷新他的标签。

如果学生顺利毕业,身份变为职场人,那么他的内容偏好和标签会再次发生变化。要理解算法,就一定要理解这种 动态变化 ZbavdA1uqPjEcbZ4ij3cdghiXXpyKy4Mj8Fmx1PyEMxmA4inA3FM6yXjf7cFoPd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