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萧规曹随

现代汉语中有一个由历史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叫作“萧规曹随”。现在,这个词的一般含义是陈陈相因、无所创建,并不算一个褒义词。但这个成语的来历,却有很丰富的文化含义。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七月,丞相萧何病死。吕后、惠帝遵汉高祖遗嘱,召齐国国相曹参入朝,要他继萧何之职为丞相。曹参奉诏入朝,面谒吕后、惠帝,接了相印,入主丞相府。

当时朝臣们都私下里议论,说萧何、曹参二人与刘邦一起起家,同是沛吏出身,原本十分友好,后曹参战功甚多,封赏反而不如萧何,两人遂生隔阂。现在曹参为丞相,必然会因前嫌而对人事做大的调动。为此,相府里的各级官员都感前途未卜,一时间人心惶惶。谁知曹参接印数日,相府依然如故,且贴出文告,一切政务、用人都依前丞相旧章办事。官吏们这才放下心来,守职理事。

数月之后,曹参已渐渐熟知属僚,对那些好名喜事、弄文舞法的人员,一律革除,另在各郡国文吏中,选那些年高忠厚、口才迟钝者,补上空缺。自此,曹参将自己关在府中,日夜饮酒,不理政事。

有些和曹参关系密切的官员、宾客看到这种情况,都感奇怪,入见曹参,想要问个明白。

然而,只要见到曹参的,还没等到发问,便被曹参邀入席中饮酒,一杯未完,又是一杯,直到喝醉方止,所以没有人能够明白曹参的真正意思。俗话说,上行下效。参既喜饮,属吏们纷纷仿效。相府后面有个花园,经常有些下属聚在园旁,饮酒为乐。饮到半醉,或舞或歌,声音传到了很远的地方。曹参明知,却装聋作哑,不加理睬。有两个侍吏实在看不下去,以为曹参不知,便寻机找了个借口,请他往游后园。曹参来到园中,赏景闻声,兴致渐高,遂命侍吏摆酒园中,自饮自歌,与园旁吏声相互唱和。侍吏见此,感到莫名其妙,也不好再问。

曹参不但不去禁酒,属下办事稍有小误,也往往代为遮掩。属吏感德,但朝中大臣往往不解,有的便把曹参的作为报告了惠帝。惠帝因母后吕雉专权,残酷地杀了戚姬,毒死了戚姬的儿子如意,心感愤怨和绝望,遂躲入宫中,不理朝政,借酒消愁,沉溺闺房,消遣时光。及闻曹参所为,心想:“相国怎来学我?难道因我年幼,看不起我?”正在惠帝猜疑之时,中大夫曹窋入侍。曹窋乃曹参之子。于是惠帝便对曹窋说:“你回家后,可替朕问问你父:高祖新弃群臣,皇帝年幼未冠,全依相国辅佐。现在,你的父亲为丞相,只知饮酒,无所事事,如何能治理天下?不过,你要记住,不要说是我让你问的。”曹窋辞别归家,把惠帝所说的话都告诉了他的父亲。

曹参听后,竟然勃然大怒,不问是非,取过戒尺,打了曹窋二百下,而且边打边说:“天下事你知多少?还不快快入宫侍驾!”曹窋挨打,既觉委屈,又不理解,入宫后,向惠帝直说了此事。惠帝听后,心中更感到疑惑,翌日朝后,便将曹参留下道:“你为何责打你的儿子曹窋呢?他所说的话,都是我的意思。”曹参忙伏拜在地,顿首谢罪,问惠帝道:“陛下自思,您的圣明英武,可比得上高祖?”惠帝道:“朕怎敢与先帝相比!”参又问道:“陛下察臣才,与故丞相萧何比,谁优谁劣?”惠帝不知参所问为何,还是答道:“恐不及萧丞相。”曹参这才说道:“陛下所言圣明,确实如此。从前高祖及萧丞相定天下,法令、制度都已完备,今陛下垂拱临朝,臣等能守职奉法,遵前制而不令有失,便算是能继承前人了,难道还想胜过一筹吗?”惠帝听了以后,才了解了曹参的真正意图,说:“朕已知道你的意思了,请退下休息吧。”

曹参回去后,依然照旧行事。百姓经过大乱后,只求安宁,国无大事,徭役较轻,便算太平。所以曹参为政,竟得讴歌,歌云:“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曹参主持相府整整三年,于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八月病死。

曹参原本就擅长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汉初的社会在经过了长期战乱之后,也正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曹参的“萧规曹随”政策与当时的社会需要十分吻合,与当时吕后专权、皇帝无能的朝廷状况也是十分吻合的。而这一切,似乎并不能完全归功于曹参,实在是由于刘邦和萧何的明智。

(参见《汉书》等) tMje/3tfBM7Fuy2SbDenL4/jeONnbpNjjNL1pwNaDCY2dA1Yd7XTGwN7HQ+0hB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