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命无穷与长生久视

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在研究宇宙人生的问题,想在其中求得使人类得到永久平安的对策。然而哲学思想,正如宗教信仰一样,都是基于对人生的悲观、对世界的缺憾而发出的。虽然哲学与宗教一样,也都为现实人生与现实世界问题而努力,可是它的最终要求与最高目的,大体都是为了研究生死问题。

尤其在宗教思想上,正如一般人所说,都为死的问题做工作,鄙弃人生而否定现实。虽然也在尽力善化人生,美化现实,但它的目的,仍然是把现实人生努力的成果,作为死后灵魂超脱的资本。换言之,宗教与哲学,大致都站在死与灭亡的一边喊话,呼唤灵魂的升华。而只有中国文化,根据《易经》学系的思想,与这种精神,大有不同之处。

因为生与死,存在与灭亡,只是两种互相对峙的现象,等于一根棒的两端;也犹如早晨与夜晚,如果站在日薄崦嵫、黄昏衰草的一方,看到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情景,一切只有过去,没有未来,实在充满了无限凄凉的悲感。然而站在晨朝的东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一面,看到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源头,永远会有明天,永远有无尽的未来,实在能给予人们无比的生气,无穷的远景。

中国文化《易经》学系的思想,便是从生的一端,观看宇宙万有和人生,因此而建立“生生之谓易”的观念。

上古两大文化的主流,道家与儒家,便从这个生命无穷的哲学基础上出发,认为人类生命的价值与人类智慧的功能,对于缺憾的天地、悲苦的人生、生灭的生命,都可以弥补天地物理的缺憾,于是便确立人生的目的与价值,是有“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功能。换言之,人这个生物,有无穷的潜能,如果自己把它发掘出来,就可以弥补天地万有的缺憾。道家的学术思想,基于这种观念,认为人的生命,本来便可与“天地同休(龄),日月同寿(命)”,而且还可以控制天地,操纵物理。

可是为什么不能发挥这种潜能?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第一,由于人类自己不能认识生命的根源,所以被外物所蒙蔽,被七情六欲所扰乱,自己随时随地制造麻烦,减损寿命。第二,由于不知道延续补充的原理,只知道减少的消耗,不知道增加的妙用。

到了战国时期,因为时衰世乱的刺激,因为自由讲学风气的盛行,因为民间研究学术思想渐为上流社会所重视,于是燕、齐之间笃信这种思想观念的方士们,有的根据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的研究,认为人身生命的规律,是与天地运行不息的规律相同的,便建立一套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在这种方法的总则之下,方士们有的做物理、生理的研究,有的做化学药物的研究,有的做锻炼精神、颐养神气的研究,有的做祭祀、祈祷、净化思想信仰的研究,花样百出,各执一端。

可是,这只是举出他们对于人生修养的方术观念而言,他们从这种方术观念出发,至于立身处身,用在对人对事的观点,也各有一套思想和理论,这就构成诸子百家异同的学说了。

我们姑且不管这种绝对而崇高的现实理想是否真能做到。至少,这种对于人生价值与生命具有伟大功能的观念和理论,实在在世界文化思想史中,是史无前例的,只有中国一家,而道家首倡其说。过去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完全由道家这种学术思想而来,因此在魏晋以后,医家不通《易经》《内经》《难经》与道家学术的,便在医理学上大有欠缺了。

《老子》中说的“长生久视”,又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几千年来讨论纷争、解决不了的道家问题。例如,“祛病”是道家的功夫,起码少病或无病,绝对健康,“延年”是活得更长久。而道家标榜的“长生不死”,这个不死的观念有问题。死是要死,可以活得长久一点,或者活上千把年也许可能。

但正统的道家,像老子,很少说“不死”这两个字。老子曾经说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生死的机会相等,两者都是十分之三,是平等的,不生不死也是十分之三的机会,要看各人自己的修养。他并没有提出不死的道理来,他只说可以长生、活得久。但久到什么程度?后来的道家则说可以“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

世界上很多宗教,许多哲学、科学,也都追求生命的根源,但所有的宗教、哲学与科学,都不敢说现有的生命可以延续不死。所有的宗教都劝人不怕死,早一点脱离这痛苦的人世,到那个宗教的天堂去;人要在死后才可以得永生。

只有中国文化的道家提出一个口号,不需要经过死亡这个阶段,现有的生命即可“长生久视”。不管能不能成为事实,只有中华民族的口号有如此大胆,敢说现在自己的生命,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生命可经由自己维持长久。所以叫作“长生不老”之道,或“长生不老”之术。

而老子的讲法,为“长生久视之道”。要注意“久视”两个字,我们的眼睛是不能久视的,每个人的眼睛也许看了一两秒钟,就要眨两三次,不能久视。真修道的人,眼睛的神光不变不退,就可以久视,乃至可以透视,这时对于维持自己的生命,就有点可能了。

根据道家的思想学说,比老子更早的黄帝所著的《阴符经》上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又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姑且以自然科学的物理现象来解说,一个人的心近似发电厂,而要用电时,则必须有插座,人的眼目则等于是插座。佛家的《楞严经》所说的明心见性,其中提到“见”,由眼睛的“见”,说到理性的“见”,“见”是一个实际的东西。人到夜里疲倦想睡,眼睛就先闭上,先要眼睛入睡,脑筋才能入睡,如果眼睛不先入睡,脑筋就无法入睡。人死也是眼光先落地看不见,眼神先散,瞳孔放大在先。

所谓“长生久视之道”,从来道家对“久视”的解释就是内视,等于佛家修行的观想,道家叫作“内照形躯”。所以“长生久视之道”就是精神永远明亮,就是见道。久了以后,因功力到了“深根固柢”的境界,便能神光返照,内脏活动甚至血液流动的情形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这时,他就会知道身体什么地方出了毛病,乃至知道生病的程度;自己克服不了,也能知道大约什么时间可以结束,到时候就丢了这个身体走了。

因此就要知道,在功夫上如何达到“久视”才能长生,能够长生,才能到达“深根固柢”的境界,这个生命就在自己手中控制了。

(选自《禅宗与道家》《老子他说》) A6/JBUeDPAgXWIlMIDE9fOcuMdi1LsXLWfrW5Pkev+0vVpKL81u/cdwIE4mrX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