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论
重识中国医药

中国医药,既云渊源于道家,而道家又以精微博大著称,其学术自当别自高明。奈何近世以来,一遇西洋医药输入,举国之人,几视其为陈腐朽败不经之学,将欲尽弃而勿论之耶?

吾甚疑之,故喜涉猎其中,探寻其迹。乃知古之习医者,必以《内》《难》二经为初基,再次而研习《伤寒》《金匮》《本草》《脉诀》,然后博通群籍,融会诸学,方可以言医。

至若粗知《本草》,略记药性,读《汤头》《脉诀》或专于科方针砭者,即骤自行医,实为医家之左道,人群之危人也。

夫《灵枢》《素问》《内》《难》之旨,先须详知人身气化之本,经脉血气与天地阴阳盈虚消长之理,然后效法以养生,应用以医世。

神仙方技,故奉之为修炼之宝典,但研读之者,苟未识小学训诂,不知天文物理,且乏文学之修养者,则往往被其阴阳名目之迷而益滋烦惑,反视为虚玄谬说矣。至若《难经》之五行六运之说,辄取《周易》八卦之理则,智者知其为人生物理学术之最高原则,浅者反视为一派胡言乱语而已。何况《黄庭》内外景与丹书所言,龙虎水火、婴儿姹女,尤迹近神妙,苟不好学而深思之,必不易知其设喻所指之真谛也。须知《内》《难》二经等所言生老病死之变迁,并天地间物理与人生之关系,统纳法则于《易经》,而易学之理,则本于天文地理人事物理之自然规律。其学术秉承,渊源有本,确非空言妄构,徒为虚玄也。

老子有言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盖谓人之生存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本能现象,与天地自然规律之气化,固有息息相关者存焉。识知天地生物盈虚消长变通之理,然后方可以言养生与医药。中国医药之学术,其根本基础实秉此而来,则较之西洋医学,徒以人身为本位,以卫生医疗药物理论等为专科,大有不同者在焉。

人生天地之间,生活起居,不离地域,日月运行,寒暑迁改,皆与人有俯仰往来密切之影响。穷探此自然规律之来源,则须以本系星球中心之太阳为准则,古称五行以日元为主,即此意也。而所谓五行者,谓太阳辐射能之及于地球,互为吸引排荡而生变化,其间并感受其他四大行星互相放射之作用。地球上生物与人,即受行星间各种辐射能而生存,复皆借地气之中和而受其变化之妙用。行者,即为旋转运行不息之意,强名谓金木水火土,亦为代表显示其现象之名词,并非谓金即金铁,木即林木也。如食古不化,死守成文,则剑过已远,刻舟何用。

至于九宫八卦,六壬推步,乃效法天地生物演变之一种固定法则。以卦显其演变之现象,以宫定其变迁之部位,六壬记其次序,推步述其过程,详知四时寒暑代谢之间,生物之成坏有序;昼夜明暗之际,精神之衰旺不同。例如七日来复,为天地气化同人身气血盈亏之规律;春生冬藏,为热胀冷缩心身互用之情形。良知疾病之由来,非但为外界传染与饮食起居之所致,即太阳系内各星球之影响人类生存者,随时间空间而互变,更有大且甚者。医药所以为养生,养之医之而不穷究其本元在此,徒为术耳,未足以言学也。

由此研究人身之本能,法则天地造化之奥秘,其微密精细,如出一辙,古称人身为一小天地,亦决非夸大其词。丹书所谓:“日出没,比精神之衰旺;月盈昃,喻气血之盛衰。”则知精神与气血,并为生命之中心;五脏之互相关系,有同于五行之运转;六腑之流通,有同于天地气机之往来;血管神经,同于江河之流注;情意畅抑,同于气象之阴晴;奇经八脉,为本能活动气化之径道;丹田命门,为能量储藏之机枢。此皆为生之学,从生命存在而可验其状况,并非有固定之质,不能于死后解剖可知其究竟。

余如认窍穴以针灸,为佛、道两家之特长;炼神气以长生,乃神仙方技之专业。秉其学而致用为医药之术,则有一针二灸三砭四汤医之分;辅之以精神治疗,如祝由符咒之神异;见之以本能力量,有推拿气功之妙用。其他如辨药性,须知地理、地质、气象性能之互变;究物理,须知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用。总此方得言医,岂非综罗百代,集学术精微之大成者耶!

中国医药之所长既在此,而近世不知而辟之者亦正以此,每况愈下,乃不能会中西医药之精华,而发扬光大之,徒持门户之争,而蒙文化之羞,不亦事有必致,理所固然者乎?须知中国医药,其源流由来虽久,而于东汉南北朝间,已随时代文化而一变;其间吸收古印度与西域诸国之所长,至盛唐而别具其光芒;历宋金元明,虽间有小变,但皆秉此余绪,出入乘除。现代一切文明,既与西洋文物接触,其交光回互,发扬精辟,正为此一时代有心者之职责,应当急起直追,融会而贯通之,实无暇闭户称尊,彼此拒纳也。

西洋医药,寄精细于解剖,穷详证于物理,假机械之神明,试临床之实验,其小心仔细,确非泛知虚玄理论之空言也。但其囿于生物之理,而昧于宇宙大化之机,视人如物而忽视其气化之精神,此则较之中国医药,似有逊色。若能截长补短,互相熔化于一炉,苟日新而日日新之,岂仅为民族之光,进而可为人群世界造大幸福。则所谓自亲亲,自仁民,而及于爱物,直致于大同之世者,实有厚望焉。

吾愧才疏学浅,有志于医药而限于智力所未能。今因此书 编者坐索为言,乃不辞简陋,略抒鄙见所及之处为论其概要,并引大医孙思邈真人之言以证吾知。如云:

凡欲为大医……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运体真,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苟医能若此,则其为儒为道,实不得而分,直为圣人之智,吾不得而识其精微博大之涯际矣。

(选自《中国文化泛言》) znFx0dFsUqu340+lvmFExdxLQpv2Yeq7a1aF/daJmqPC4og/Fj9fErs1E9es/Ae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