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物一元

这个生命,勉强说是心物两方面的结合,所以中国的文化说,是心物一元,一体的,一体两面的功能。中国上古,五六千年以前,讲的是阴阳两方面的结合,阴阳是两个代号;八卦,八八六十四卦,都是代号、逻辑,不是呆定讲某一个东西。

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心”,是包括整个人体的头脑、四肢、百骸、腑脏,甚至所有全体的细胞。乃至现有生命活力所波及的反射作用,以及它能起思维、想念和意识所反映的“见、闻、觉、知”等功用,都是一“心”的“能知”“所知”的作用。它既不是纯生理的,又不是纯精神的。而生理的、精神的,又都属于“心”的范畴。所以便可知道传统文化中的“心”是一个代号,是一个代名词。如果把它认定是说心脏的“心”,或是脑的反应,那就完全不对了。换言之,“心”是生理、精神合一的代号,既不是如西方哲学所说的“唯心”,也不是“唯物”,它是“心物一元”的名称而已。

《黄帝内经》讲生化互克的理论,如果对于上古的传统科学没有基本知识,你读了会觉得很好笑,认为太玄了!也很矛盾,好像很不合于现代人的科学逻辑观点。其实,上古中国文化中的医学、天文、地理等学问,它的立论,都从科学的哲学基本出发。所谓上古传统的科学的哲学,它是从“心物一元”“天人合一”的立足点来发挥。因此庄子有“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名言。又如道家所说“人身是一小天地”,换言之,天地万物乃是一个整体生命。如果你从这个认识去探讨,精密研究《内经》等学识,就可知道《内经》之学的内涵,并非只属于医药的范畴。

原始的医理,除了阴阳五行之外,将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归纳为德、气、神、精、魂、魄、心识等类。这些与哲学以及生物学、心理学都有关系。

何谓德?《内经》上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德者,得也,就是成果的意思,在《内经》上来解释,有生命就是德。这个德用在道德方面是秦汉以后的事,在传统的医学上却只是得的意思。

何谓气?“地之在我者,气也。”气是体内活动的气,对地球上的生命而言,好像是活的一种生命之能。

何谓精?“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男女双方与生殖有关之分泌,是为精。

何谓神?“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相搏成为神。此神既非宗教方面之神,亦非道家所谓之神,乃是生命之神。神既是自身的生命,如生命完结则神亦不存在了。这个意思不像儒释道方面对神的观念,认为离开肉体生命之外有神,儒释道这种对神的观念在中医医理之中是找不到的。

何谓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跟着神往来者,是为魂。如此说来,魂并非神。何谓魄?“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跟精出入者,是为魄。

何谓心识?“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看看这种说法,其中毫无阴阳五行,仔细研究其内容,似乎不成系统,本身互相矛盾,至于人类之思虑如何而来,则仍不得而知。所以这种说法只能算是模棱两可的,不彻底的,使学者难以明了。

在中国上古的时候,所重视的是“神”;中古时代,所重视的是“气”;在宋元以后,最重视的是“精”。不幸的是,宋元以后所讲的精,却违反了原来的意义,而成为男子之精液及女子的卵脏,使精的含义变为狭义而且表面化了。

实际上,精血包括了激素及维生素的内分泌系统,精从脚下生,脚下涌泉穴通会阴穴(又称虚危穴),是开始精的生发部位。由下向上,到了海底穴,是生命能的基点。

在《内经》中,我们可以了解:五脏属阴,是藏精气神的地方;六腑属阳,藏质体的所在。但是精神究竟是什么,仍然无法得知,只好借用老子的话,“恍兮惚兮”。中国古代医理的形而上学,是唯心的,属于天人合一,本体论的范围。《内经》是偏重于形而下的应用,所以对形而上与精神魂魄问题,无法有圆满的解说,结果就变成“恍兮惚兮”了。

如果发展形而上的基本研究,医学可以达到一种伟大的新境界。就是由自我心理治疗,进而超越生理现象。这才是基本的重要问题。

道家有一本重要的书,名叫《黄庭经》。晋朝的王羲之,是有名的书法大家,他曾亲写《黄庭经》,可见《黄庭经》在人心目中的分量。《黄庭经》中提到了上药三品,就是精、气、神。就好像奇经八脉中的气血问题,也是语焉不详,互相借用。怪只怪那时候的字汇太少了,因此显得暧昧不明。如果用今天的复杂词汇,勉强借来描述一下,那么所谓的“精气神”就好像现在人们心中的“光热力”。把一个死去的人做解剖,既无精,又无气,更无神。当然光、热、力也不存在。

所谓气,是一种生命能;所谓精,是一种生命力;所谓神,就是一种生命之光了。但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这种说法只不过是一种比喻的解释,使我们比较接近明了而已。

孔子在《易经·系传》中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关于魂魄的问题,我们常听到人们说某人有没有魄力,某人气魄够不够大!这是有活力与否的意思吗?其中含有气与精的要点与因素。

再由一个“鬼”字来说,一切由“田”字开始。从田向下发展,上面戴上歪帽就是一个“鬼”字。神字是从一开始,一为天,一之上加一,下面垂象三画就是象征天象的垂示,右边加上下通达的“申”字,便是“神”字,神表示上下通达之意。这就是说,依据天象的垂示,通达上下左右是为神。

在人的活力充满时为之“气”,气动则变为“神”。用“神”的方法,呼吸往来,使身体充满了气,气是生命之能,就能转化为神了。

大家都知道孟子的话:“养我浩然之气。”古来谈养气的人真是不少,庄子、列子都谈过养气。庄子所说的,人能养气,成为真人,等于说,不懂养气的人都是假人,至少是白活了。

夜气是什么?那正是子时,一阳来复的时候,夜静如水,那时的宇宙浩然之气,充满在天地之间,对养气的人来说,多么地重要。

有经验的人,可以借着嗅觉,判断时间的变化。譬如说,在古时夜里行路,没有钟表,有些人可以努力嗅一下空气,便知道是什么时刻。因为天地的变化,反映在气的味道上,自有其共通之处。

那么真正的生命也同《黄帝内经》讲的一样,有灵魂来入胎,那就是我们的思想,叫作神,这个神是无形无相的。现在医学只讲脑,其实不是脑。以佛学的观点,我们的脑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佛学讲眼耳鼻舌都在头上。这个身是什么?由脑到每个毛孔都是属于身。这个神是神志意识,不在脑里。神志意识通过脑起作用,存在身体内外旁边都有。至于有多大的范围,就很难讲了。不过,刚才我讲光的道理是这么一圈,意识也是这么一圈的范围,所以人有时候有灵感,这个灵感莫名其妙一下加进来,但是又看不见。要形成一个生命,神和气很重要。

(选自《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原本大学微言》
《易经与中医》《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tiao5sS2+WN8RN7vrUAWEdco4fcnCoWj0lM9jWOIqRDJSiwUVAfzjz9qh2xRf9s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