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怀坦荡,才能活得自在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qī)戚。”

“君子坦荡荡”,“坦荡荡”意为心胸开阔,为人坦然。

为什么君子总是坦坦荡荡的呢?因为君子求诸己。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哪儿做得不对,自己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就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他不把自己的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自然能够每天坦坦荡荡、开开心心地学习和生活。

“小人长戚戚”,“长戚戚”是忧愁的样子。有的人一天到晚紧张、担心、抱怨,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永远有心事,显得一副心情沉重的样子;总容易和别人爆发矛盾,焦躁不安。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人求诸人”。这类人出了事情,总喜欢在别人或者外物身上找原因。比如考试没考好,就怪试卷太难或者抱怨老师没讲过,内心就全部被外在的东西牵动,当然“长戚戚”了,毕竟外在的东西,大多数我们都不可控。

我们没法控制外在的、属于别人的东西,如果我们把一切寄托于外界,自然会感到焦虑、痛苦、难过。但如果一个人能够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所承受的一切,其源头都是自己,学会“向内求”,我们的内在就会充满能量,有使不完的劲儿,出了问题也能够从容地面对、理性地解决。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过坦荡的生活。生活坦荡自在,便会觉得没有那么多需要担忧的问题,没有那么多需要抱怨的地方,没有那么多需要怨怒的事情。

我们能做的是做好该做的事,行所当行,这就是儒家带给我们最大的力量。

本节打卡小知识

对于“君子”和“小人”该怎么理解,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说法。《论语》中虽然多次提到这两个词,但在不同的语境下,这两个词所指向的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般来讲,“君子”是指品德高尚的人,“小人”则对应的是品行恶劣的人。而我认为,君子和小人并非完全不兼容,一个人往往既有君子的部分,也有小人的部分,我们要不断地往君子的那一边靠拢。

不过,从生活场景、身份地位的角度看,有的学者对于君子和小人也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不妨对孔子所处的时代再做些了解。

孔子生活的春秋晚期,是一个等级秩序森严的时代,贵族和平民界限分明,上层阶级一般包括以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为主体的特权集团。除了特权阶级以外,就是平民和奴隶,平民还分“国人”和“野人”。“国人”简单来说就是被允许生活在被城墙围起来的城镇里的人,一般从事手工业,以及为贵族提供服务;“野人”则不被允许在城中生活,在离城不远的周边从事农业生产,通过交税来换取贵族们对他们的保护,但这种保护通常很脆弱。

至于奴隶,在春秋时期更是没有人身自由与尊严,甚至还不如牛、马等牲畜。

从上述背景中,我们是否可以对“君子”和“小人”有更多不一样的解读呢?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思考和探讨。 tP7Qx65AItWow0apa21orP3EN4PNY4yNntDEDfZK1jZWs8CmvYFjjyfX/PV6n/a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