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罗马
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二世纪

几乎所有哲学史家都认为,古罗马哲学缺乏独创性。这基本上是事实。罗素干脆说:“没有什么是可以归功于罗马哲学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罗马哲学。”这么说好像有点儿过分了。在古罗马,我们的确找不出一个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的或者哪怕只是进行过深入思考的哲学家,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像古罗马那样,哲学家们围绕人生问题写了这么多书,做了这么多讨论。古罗马哲学的中心是人生论,是对幸福、道德、政治的思考,今天看来这些思考仍具有启发意义。

在古罗马,活跃在哲学舞台上的是伊壁鸠鲁派和斯多葛派,这两派所关心的都是伦理学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两派对人生目标和幸福的看法,重点都放在心灵的宁静上。斯多葛派推崇理性,强调理性的作用在于对苦难不动心,目的是获得心灵的宁静;伊壁鸠鲁派讲究快乐,强调快乐的实质在于避免痛苦,目的也是获得心灵的宁静。这两派都是苦难时代的哲学,都力图从哲学中获取力量和安慰。斯多葛派尤其注重内心生活的建设,事实上为基督教的诞生做了准备。

著名的哲学家中,西塞罗对两派持调和立场,卢克莱修是伊壁鸠鲁主义者,这两人都生活在公元前二至前一世纪,即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转折的时期。他们之后,斯多葛派完全占据了主流地位,代表人物有三人:一个政治家,叫塞涅卡;一个奴隶,叫爱比克泰德;一个皇帝,叫奥勒留。这三人都生活在公元一至二世纪,即罗马帝国由盛向衰转折的时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这五位哲学家。 rXz1Py+4dXcgATes5Y6gaVZAfMQEcVgZb6xvmAtXfzGdMLRKDbhsZ9FcRrqLE63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