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重树儒学的独尊地位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的元朝,虽然“附会汉法”,但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地位,仍坚持采用“回回法”和“蒙古法”,形成蒙汉杂糅、“蒙古本位”的政治文化体制,儒学被边缘化,丧失汉唐以来的独尊地位。

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后,决心接续汉唐的政治文化传统,重树儒学的独尊地位,以之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登基伊始,他明确宣布:“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相并,故后世有天下者,莫不致敬尽礼,修其祀事。朕今为天下主,期以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明太祖实录》卷三〇)汉代以来,被定于一尊的儒家思想,再次被朱元璋确定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

为确保儒学的指导地位和作用,朱元璋积极提倡尊孔崇儒。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即下诏以太牢(牛、羊、豕三牲全备)祀孔子于国子学,并遣使至曲阜阙里致祭。四月,又召见元代最后一位衍圣公、国子祭酒、孔子第五十五世孙孔克坚,说:“尔祖明先王之道,立教经世。万世之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有赖焉。”(《明太祖实录》卷三一)并赐田二千大顷,又赐宅一区、马一匹、月米二十石。十一月,诏以孔子第五十六世孙孔希学袭封衍圣公,由元朝的三品升为二品,赐银印,置衍圣公官居,以其族人孔希大为曲阜世袭知县,立孔、颜、孟三氏教授司,立尼山、洙泗二院,并免除孔氏子孙及颜、孟大宗子孙的徭役。洪武十五年四月,诏全国通祀孔子。五月,京师国子监落成,又释奠于先师孔子。到第二年二月,据谏官关贤的报告:“国家崇尚儒术,春秋祭享先师,内外费至巨万。”(《明太祖实录》卷一五二)尊儒之风盛极一时。

在儒家学说之中,宋代的程朱理学将封建纲常化为主宰万物的精神实体——“天理”,它比先秦的孔孟学说、汉代的经学、唐代的佛学更加精密,更具哲理性,因而更加适应在战乱的废墟上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因此,朱元璋对程朱理学的提倡更是不遗余力。登基之后,朱元璋继续任用元末朱学在金华(婺州)的传承人物与学者,进一步树立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如金华朱学的正宗传人柳贯、黄溍的弟子宋濂,自应召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教太子读经,寻改起居注,恒侍朱元璋左右,备顾问。明开国后历任翰林院学士、赞善大夫、知制诰、《元史》修撰总裁官等,除为朱元璋谋划建国方略外,还参与礼乐制度的制定,“一代礼乐制度,濂所裁定者居多”(《明史》卷一二八,《宋濂传》)。承“儒先理学之统”(《诚意伯文集》卷首序)的刘基,奉召至应天后,备顾问,除不时“敷陈王道”外,还为朱元璋平定天下献计献策。明开国后历任御史中丞、资善大夫、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参与制定律令、完善科举制度、编定《戊申大统历》及《大明集礼》的工作。柳贯、黄溍的另一弟子王祎,洪武初年受命参与礼乐制度的制定,并一起与宋濂担任《元史》总裁官,与之一起将金华朱学“文道合一”的主张写进《元史》的《儒学传》。《元史》修成,擢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又“奉诏预教大本堂”,教太子和诸王读经。元代金华著名理学家许谦之子许存仁(许元,字存仁),奉命出任国子学第一任祭酒长达十年之久(包括吴元年),对树立程朱理学在教育部门的主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元璋还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提倡读经。他反复告谕群臣:“道之不明,由教之不行也。夫《五经》载圣人之道也,譬之菽粟布帛,家不可无。人非菽粟布帛,则无以为衣食。非《五经》《四书》,则无由知道理。”(《明太祖宝训》卷二,《尊儒术》)他除经常命儒士为太子、诸王和文臣武将讲授儒家经书外,还规定学校生员必修《四书》《五经》。他特命国子学祭酒许存仁教授生徒要“一宗朱子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陈鼎:《东林列传》卷二,《高攀龙传》)。在国子学和各府州县学均立有一块卧碑,上刻几行大字:“国家明经取士,说经者以宋儒传注为宗,行文者以典实纯正为主”,强调“不遵者以违制论”(《松下杂抄》卷下)。全国的科举考试一概从《四书》《五经》中出题,以程朱注疏为准,《四书》主朱熹《集注》,《易》主程颐《传》、朱熹《本义》,《书》主蔡沉《传》及古注疏,《诗》主朱熹《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这样,举国上下所有思想言论,都被纳入程朱理学的轨道。

儒家思想、程朱理学的内容非常庞杂。从维护君主专制、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出发,朱元璋特别强调其中的“敬天”“忠君”“孝亲”思想。儒家的“敬天”思想宣扬君主是受命于天的“天子”,三纲五常是“天理”的具体体现,“天理自然而常者,三纲五常也”(《明太祖集》卷一二,《大祀文并歌九章》)。因此,敬天就必须听从君主的旨意,按照君主的意志行事。所谓敬天,其实就是为了敬君。儒家的“忠君”思想,要求臣民不仅要忠于君主,而且要忠于他所代表的国家社稷。儒家的“孝亲”思想是与“忠君”思想相辅相成的,“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家齐而后国治”,只有家庭和睦,整个国家的社会秩序才能安定。因此,朱元璋特命东阁大学士吴沉等人从儒家典籍中辑录有关内容,编辑成书,以便观览传播。他交代吴沉等人说:“圣贤立教有三:曰敬天,曰忠君,曰孝亲。散在经卷,未易会其要领,尔等以三事编辑。”(《明史》卷一三七,《吴沉传》)洪武十六年(1683年)二月书编成后,赐名《精诚录》,命吴沉撰序,付梓刊刻,广为散发。

正是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出发,朱元璋才会有下令删节《孟子》之举。孟子是儒学的“亚圣”,他的著作历来被当作儒家经典之一。朱元璋读《孟子》,见《离娄篇》有“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几句话,“怪其对君不逊”,大怒道:“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全祖望:《鲒埼亭集》卷五,《辨钱尚书争孟子事》)下令撤去孟子在国子学孔庙中配享的牌位,规定“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刑部尚书钱唐抗疏入谏,说:“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明史》卷一三九,《钱唐传》)。后来,才又恢复孟子的配享牌位。但是朱元璋对《孟子》中那些有悖君权神圣的语句,还是极为不满。洪武二十七年,他又命老儒刘三吾编辑《孟子节文》。刘三吾按照他的旨意,删去书中有悖君权神圣的言论八十五条,只留下一百七十多条。然后刻版颁到全国学校,规定删除部分“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刘三吾:《孟子节文题辞》)。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君主,重新确立儒家思想的国家意识形态地位,使元代一度中断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并为清代所继承,这对明清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深远影响。 Vo80XI5g4RYVD/bpIpqcGfp/1SllGojWtt1jcF2DLd5lNl2XmiRNv2ya8zuknk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