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投奔起义,崭露头角

朱元璋从淮西流浪归来,重返於皇寺待了三年,刘福通在颍州发动红巾军起义,彭莹玉、芝麻李、布王三、孟海马等纷起响应。又过一年,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和俞某、曹某、潘某四人起兵响应,攻占濠州,归刘福通节制。定远和濠州一带农民欢欣鼓舞,纷纷前往投奔。朱元璋在於皇寺得到消息,自然十分兴奋。因为他觉得这个社会实在太过黑暗,太不公平。那些大地主连阡累陌,每年收租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石,穷人却无立锥之地,陷于饥寒交迫的困境。朱元璋小时候和同村小伙伴给地主放牛放羊,就常常愤愤不平地议论:为啥财主家不用干活,却天天有大鱼大肉吃,我们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却填不饱肚子呢?当时州县的衙门官吏,又“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老百姓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朱元璋见到他们亦“心实怒之”(《明太祖实录》卷三九)。朱元璋时常想起儿时在油灯下听母亲陈氏边纺纱边给他讲的外祖父陈公抗元的故事。五六十年前,朱元璋的外公曾在宋朝大将张世杰手下当过亲兵。元朝大军南下,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了宋恭帝,张世杰和陆秀夫等将领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做皇帝,继续抗元。文天祥出任丞相,招兵买马,转战于江西、广东一带。不久,赵昰病死,赵昰的弟弟、广王赵昺做皇帝,继续坚持抗元斗争。文天祥不幸兵败被俘,张世杰、陆秀夫护送九岁的小皇帝退往崖山(今广东新会崖门附近)。元朝水军穷追不舍,被张世杰顽强击退。后来,元军攻占崖山海口,切断宋军砍柴取水之路,于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发动大规模攻势,突破宋军的防线。陆秀夫见大势已去,拔剑令妻儿跳海自尽,自己背起小皇帝投海殉国。张世杰趁天黑率领十几条船只冲出重围,图谋再举。谁知四天后却在平章山海面遭遇飓风,船只倾覆,张世杰落水殉难。外公也掉在海里,侥幸被人救起,辗转返回老家。母亲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朱元璋。他从心底里佩服外公,盼着有一天能像外公那样拿起长矛大刀,把蒙古、色目贵族斩杀净尽,从此不再受他们的欺凌压榨。后来,朱元璋在淮西游方时,听到白莲教徒宣传“明王出世”“弥勒降生”,号召贫苦农民起来冲破黑暗的现实世界,他打从内心表示拥护。如今,这股以冲破黑暗世界,推翻元朝统治为目标的起义浪潮已在淮西掀起,并波及他的家乡,朱元璋心里当然兴奋异常。他天天暗自祈祷,求菩萨保佑起义队伍能越战越强,取得胜利。不料,没过多久,濠州就来了一支官军,据说有三千人,归一个叫彻里不花的蒙古军官带领。他们驻扎在濠州城南三十里处,不敢与起义军对抗,而是四出骚扰,见到百姓就抓,往其头上缠条红布,说是“乱民”,交给长官报功领赏,闹得村民惶恐不安。有一天,朱元璋正外出躲避,经常出城打劫地主富豪财物的郭子兴队伍来到於皇寺。当时的寺院大多拥有大量土地,残酷剥削佃农,寺院僧侣又常以正统自居,对起义军信奉的白莲教持反对、排斥的态度。于是,红巾军士卒就放了一把火,把寺院点着了。到傍晚,朱元璋回到庙里,偌大一座寺院已被烧掉大半,到处是残垣断壁,只剩下伽蓝殿还算完好。朱元璋的生活因此失去依靠,下一步该怎么办?他绕着残破的寺院转了几圈,也想不出办法,“出为元兵,恐红军至,欲入红军,畏元兵至,两难莫敢前”(《天潢玉牒》),真是愁煞人。

过了几天,从小一起放牛的同乡汤和,从濠州捎信给朱元璋,说他已参加郭子兴的队伍,整天打打杀杀,但不愁吃饭。现今兵荒马乱,人无宁居,待在乡下很不安全,何不前来投奔?朱元璋读过信赶紧烧掉,反复思考了几天,也拿不定主意。后来,同室一位师兄告诉他,有人见他收到濠州来的信,准备去官府告发,劝他赶快逃走。朱元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忙找知心的熟人商量,那人劝他向菩萨讨个卦,再决定去留。朱元璋原先并不怎么相信神佛有灵,对菩萨也不怎么恭敬。记得有一天,自己打扫伽蓝殿,不小心被石座上伽蓝神的大腿绊了一跤,曾举起扫帚狠揍了伽蓝神一顿。又有一天,供在佛殿堂上的蜡烛被耗子啃坏了,怒火中烧,心想,你这伽蓝神整天守着大殿,耗子来了也不管,还害得我挨长老的骂,就提笔在伽蓝神的背上写下“发配三千里”几个字,以发泄心中的怒气。但事到如今,朱元璋只好硬着头皮试一试。他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走近伽蓝殿,看大殿内外没有人,便走了进去,恭恭敬敬地点上香,磕了头,再拿起神案上的两块珓,对伽蓝神祷告说:“今兵难如此,吾欲出避兵,志无所定,愿与神卜之。出与处孰吉?明以告我!”然后,投珓于地。不料,卜了三次,都是否定性的凶卦,不同意他“出与处”,即外出躲避或留在寺里。他拿起珓,再次卜问:“出与处既不吉,无乃欲吾从雄而后昌乎?”投珓于地,竟然是个吉卦。但他觉得现今豪杰纷起,究竟哪支队伍能够成功,实难预测,而且投奔起义军,风险极大,弄不好得掉脑袋,于是又祷告说:“兵凶事,从雄吾甚恐,盍许以避兵?”再投珓于地,两块珓都立了起来,表示不赞同他外出避难(《明太祖实录》卷一)。他这才下定决心,于当晚摸黑前去投奔起义。

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1352年4月15日),朱元璋穿着破烂的袈裟,抄小路来到濠州,准备入城投奔郭子兴。由于城外驻扎着元军,城门的哨兵怀疑他是元军的奸细,把他捆绑起来,准备押出城外处斩。朱元璋和士兵吵了起来,引来许多围观的群众。郭子兴听到消息,忙骑马赶来,见他年轻力壮,高大威武,又是自己的部下汤和邀来投军的,当即命亲兵给他松绑,收下他做步卒。朱元璋从此脱下袈裟,换上红袄,扎上红巾,成为一名红巾军战士。

从此,朱元璋开始同战士们一块儿上操,练习武艺。他的操练十分认真刻苦,不到十来天,就成为拔尖的角色,得到郭子兴的赏识。郭子兴每次领兵出战,都把朱元璋带在身边,他“从旁翼卫,跳荡无前,斩首捕生过当”(《国榷》卷一),立下不少战功。不久,郭子兴将他调到元帅府当亲兵,授予九夫长的军衔,有事常找他商量。日子一长,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是个将才,开始让他带兵作战。朱元璋每次率众出征,都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得到战利品,自己分毫不取,悉数分给部下。因而深得士兵的拥护,上下一心,所向披靡。郭子兴“由是兵益盛”,对朱元璋更加器重,将养女马氏嫁给他,使他进一步站稳脚跟。

土豪出身的郭子兴,瞧不起孙德崖等四个农民出身的起义首领,每次公会议事,总是吵得不欢而散。后来,郭子兴常闭门不出,不参加公会。领导班子不团结,队伍就难以发展。朱元璋极力加以调解,却不见效果。后来,被元军击败的另一支红巾军首领彭大、赵均用自徐州前来投奔。郭子兴见彭有智术而赵无主见,厚彭而薄赵,更加剧领导班子的矛盾。赵均用乘郭子兴外出上街,派人把他抓住,关到孙德崖家里,准备暗地把他杀掉。朱元璋找彭大求救,彭带兵包围孙家,朱元璋爬上屋顶,揭瓦掀椽,下到屋里,才把郭子兴解救出来。

郭子兴虽然被解救出来,但矛盾并没有解决。加上郭子兴、孙德崖的队伍不讲纪律,“哨掠四乡”,“荡尽民财”,彭大、赵均用也“驭下无道”“以力御众”,单纯依靠打骂惩罚的手段治军,部队的纪律极差,朱元璋觉得他们将来难成气候,决心自己组建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队伍。至正十三年六月,他先回乡招募徐达等七百人为兵,被升为镇抚,正式成为一名带兵的小军官。到年底,朱元璋将这支队伍交给别的将领统率,自己又带着同乡汤和与在家乡招募的徐达等二十四人南略定远,招降多支地主武装,并“倡农夫以入伍”。“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岗”(《明太祖集》卷一四,《皇陵碑》),他因此被升任为总管的高级官职。朱元璋从中挑选精壮男子二万名,严格训练,组成一支听指挥、讲纪律、能打仗的队伍,然后杀向东南,于至正十四年七月攻占滁州。在攻打定远、滁州的过程中,费聚、吴复、冯国用、冯胜、丁德兴、毛麒、李善长、范常、邓愈、胡大海等一批战将和儒士,先后归附。冯国用、李善长等儒士成为朱元璋的第一批幕僚,为他出谋划策。冯国用对他献策:“金陵(今江苏南京)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明史》卷一二九,《冯胜传附冯国用传》)李善长也向朱元璋进言:“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献征录》卷一一,王世贞:《中书省左丞相太师韩国公李公善长传》)朱元璋的眼界为之大开,开始立下一个远大的目标,决心效法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先攻拔金陵作为基地,然后四出征伐,行仁义,收人心,平定天下,夺取全国的最高统治权。

岂料,就在朱元璋进攻滁州之时,彭大、赵均用与孙德崖等已带兵攻占盱眙、泗州。赵、孙等将郭子兴挟持至泗州,时刻想杀掉他。不久,郭子兴所依靠的彭大在同赵均用火并中死去,他的处境更加危险。朱元璋想尽一切办法,劝说与贿赂并行,才使赵均用答应放人,让郭子兴来到滁州。

郭子兴到达滁州后,朱元璋将自己的队伍交给他。谁料刚过一个月,有人在郭子兴面前挑拨离间,说朱元璋的坏话。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郭天爵又嫉妒朱元璋,常在郭子兴面前搬弄是非。有一天,郭天叙、郭天爵设宴请朱元璋,“阴置毒酒中,欲害之”。朱元璋事先得到消息,届时随二人前去赴宴,走到半道,朱元璋勒紧缰绳,马遽跃起,他即大骂郭天叙兄弟:我哪点对不起你们,你们为何要害我?两人吓得汗流浃背,“自此不敢萌害意”(《明史纪事本末》卷一,《太祖起兵》)。郭子兴本来就没有多大气量,不能容人,他不想让朱元璋的势力过分膨胀,妨碍儿子将来接班,就对朱元璋猜忌、疏远起来。朱元璋处处小心谨慎,对郭子兴毕恭毕敬,马夫人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孝敬郭子兴的正室张氏,这才使郭子兴逐渐消除对他的怀疑。紧接着,元朝右丞相脱脱统兵百万在高邮大败张士诚,分兵围六合。六合此时在赵均用、孙德崖手里,他们眼看抵挡不住,派人来滁州求救,遭到郭子兴的拒绝。朱元璋从大局出发,主张出兵救援,曰:“六合被围,无救必毙;六合既毙,次将及滁。岂可以小憾而弃大事?”(《明太祖实录》卷一)郭子兴终于被说服,答应派兵救援。但诸将慑于百万元兵的威势,无人敢于领兵赴救。最后还是朱元璋亲自出马,带兵驰援六合,经过一阵激战后,用计诱骗元兵撤退。

至正十四年底,由于元朝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脱脱被罢官,围攻高邮的百万元兵一哄而散。自此“元兵不复振矣”(俞本:《明兴野记》卷上),处于劣势的各支农民军,纷纷乘机出击。这时,郭子兴的队伍困守滁州,粮食非常紧张,朱元璋按照攻取金陵以为根本的计策,提议南取和州(今安徽和县),移兵就食。和州城小而坚,难以力攻。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建议计取。郭子兴问怎么计取,他说可精选三千勇士,穿上缴获来的地主武装庐州路义兵的青衣,腹背都悬挂“庐州路义兵”的标志,赶着四匹满载牛酒的骆驼,假装进城犒赏元军。再派万名战士,穿着红巾军的红衣,跟随其后,相距十余里。待青衣兵到达州城,举火为号,红衣兵即鼓行而趋,必可破城。至正十五年正月,郭子兴采纳这个建议,派妻弟张天祐带兵袭取和州,接着命朱元璋领兵驰援。攻占和州后,升任朱元璋为统率和州兵马的总兵官。

和州诸将成分复杂,纪律差,出征时往往乱抢乱杀,掳掠人口,霸占民女。他们又欺负朱元璋年轻,不把他放在眼里,每次议事皆抢占上席,而把最末一个座位留给他。为此,朱元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有一天,他把将领们找来商议修建城池之事,约定每人负责一段,限定三天之内完工。过了三天,只有朱元璋一段由徐达督工修完,其他几段均未完工。他拿出郭子兴的令牌,严肃地说:“总兵,主帅命也,非我擅专。且总兵大事,不可无约束。今甓城皆不如约,事由何济?自今违令者,即以军法从事!”(《明太祖实录》卷二)诸将理屈词穷,连声说:是,是!朱元璋接着下令释放掳来的百姓妻女,他们都一一照办。部队的纪律从此开始好转,朱元璋的威信逐步建立起来。

不久,郭子兴病死,孙德崖想乘机吞并他留下的队伍和地盘。此时,刘福通已在亳州迎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建立宋政权,年号龙凤。小明王派使者到和州,让去人商议论功封帅之事。和州诸将经过商量,决定让朱元璋带兵戍守,由张天祐前往亳州受命。四月,张天祐带回小明王的命令,封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开始觉得接受封号就得受制于人,但转念一想,目前自己实力不大,四面受敌,“林儿势盛可倚藉”,接受他的封号,可利用他的旗号来掩护自己,号令群众,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于是就和郭、张一道接受封号,奉龙凤为正朔。三个元帅之中,都元帅郭天叙年轻没经验,右副元帅张天祐虽然岁数较大,但缺乏智谋,优柔寡断,左副元帅朱元璋位居第三,但和州的这支部队大多数是他招募或招降来的,并经过他的严格训练,听从他的号令,加上身边又有李善长、冯国用、冯胜、徐达等一批心腹骨干,他实际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

就这样,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朱元璋便以其远大的目光、突出的才干和高超的谋略脱颖而出,由一名普通的士卒成长为一支起义队伍的实际统帅。 ZduatudYRLLNxNAPbjpwjaCp5t5yEURNAkfF/bZBZ1suU+1mjLhGqWWpd8LuaJ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