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系列教材的热销是一个奇迹。短短四年时间,总销量接近100万册。我原本是在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经济学等领域耕耘,也写过一些学术著作,读者范围比较窄。所以,这套书成为畅销书我有点始料不及。不过,冷静下来想一想,这套书的热销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少儿口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二是这套书的内容体系和训练方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自从这套书出版以来,少年宫、广播电视系统的少儿培训中心、社会少儿口才培训机构等都用它作教科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第一版有些遗憾,如内容有些欠缺,训练的方法有些不够具体,排版还不那么美观。我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提出修订的请求,出版社非常高兴地答应了。这套书的修订历时半年才完成。就在这套书第二版很快要跟大家见面的时候,编辑部赵欣主任嘱我写几句话。自2010年开始,我做少儿口才教育至今,已经整整六年。六年的时间足够让我来反思这件事。
什么是口才?口才其实就是口语表达的能力,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强,我们说他口才好;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差,我们说他口才差。中国传统上对于口语表达是不重视的。孔子说过,“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有一个成语“祸从口出”也在告诫我们口语表达不慎的危害。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上,政治家更加重视政治传播的效果。经济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开放也需要沟通和交流。基于此,演讲、交谈、讨论等口语表达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口语表达能力应该从娃娃抓起。我在很多场合论述过,在这里,我不再赘述。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训练?
“播音主持”是一个职业,这个“职业”在大学有相应的“专业”来对接。“少儿播音主持”作为一个职业其实还不存在,这个概念之所以提出来,是因为如果孩子在少儿阶段系统接受播音主持的专业基础学习,如语音发声、朗诵、即兴评述等,对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完全照搬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一个所谓的“少儿版播音主持”是有问题的。我在2015年“两个黄鹂”举办的全国少儿口才领导者论坛上专门阐述过这个问题。第一,播音主持是针对大众传播需求的,孩子们的口语表达需求主要还是当众讲话、人际交流等,而这些需求跟大众传播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第二,孩子们社会经验缺乏,有些训练需要在虚构情景里进行,这也符合孩子们的特点。所以,《少儿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在“少儿版播音主持”的基础上增加了“日常口才训练”的内容,但还远远不够。修订后的第二版增加了讲述和沟通、童话剧、曲艺等内容,使少儿口语表达训练更系统、更实用、更符合孩子们的特点。
有了教学内容,还必须有一个好老师来组织实施。一个好老师能很好地控制课堂,一个好老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一个好老师能做到思路清晰、深入浅出,一个好老师能让孩子们喜欢他,这些能力就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需要经验的累积,也需要学习和观摩。到现在为止,我在中国传媒大学做了十多年的老师,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眼睛里没有学生;现在上课,眼睛能跟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我觉得这是一种教学的境界。
其实,少儿口才教育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仅仅靠教材和教学经验还远远不够,很多少儿口才教育培训机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个“复杂性”背后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这就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学科背景来支撑。
具体地说,一个小孩子说话不清楚,有可能是家庭抚养和家庭教育的原因导致的。除了训练,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庭,又是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一个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差,那我们必须清楚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哪些,传播学的传播结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如果我们能掌握好儿童心理学,孩子表达时出现的紧张、怯场、不自信、焦虑等心理问题能很快得到解决。我们教小孩子创编故事,这是虚构和想象力的问题,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具备较好的文学修养。口语表达本身就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音发声的机制、语言习得的规律等,语言学都有专门的解释和阐述。
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还包括艺术学、教育学等,都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支撑。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一个现象,一个标准化的教案给一个普通老师和一个有多学科基础的老师,教学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普通老师仅仅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而有多学科基础的老师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优秀的少儿口才教师必须具备三个能力:一是扎实的口语表达专业能力,包括规范的语音发声、当众讲话、戏剧表演、朗诵等。二是教学能力,要懂教学法,要能上好课。三是研究能力,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要能研究现实问题。
总的来说,教材仅仅是少儿口才教育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是为序。
肖弦弈博士
2017年1月5日
于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E座21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