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发挥广电优势 实现“三大创新”

目前,“三网融合”再度成为传媒界的热门话题。三网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客观上要求走向融合,以求得可持续的发展,而国家的政策正在推动“三网融合”。

三大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探索,现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融合条件。过去讲“三网融合”,往往有一种片面的理解,以为“三网融合”就是网络的合并。实际上只有两大物理网络,在中国就是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互联网是可以基于通信网也可以基于广电网来进行传播业务的。那么所谓“三网融合”,实际上就是网络上的互联互通和业务上的相互融合。广播电视是“三网融合”的主体,在“三网融合”当中承载着重大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一方面由于性质不同和多重性,广电行业在推进和实现“三网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探索和解决一系列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有利条件和战略优势,在推进“三网融合”,在开发传媒和信息网络的新业务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广播电视就其特性、功能和业务来讲,拥有资源基础能力等方面的战略优势。从资源拥有方面看,广电系统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频谱资源。频谱是广电的战略核心资源,也是广电的特性和性质,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使得广电拥有的频谱资源较电信更为丰富。而且这是其他传媒和文化部门不具有的资源。它具有很强的垄断性,是广电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在数字和宽带技术广泛应用于“三网”的条件下,它们可以从信息远端直达客户端,这更显示出价值。

二是内容资源。各级广电媒体,尤其是中央和省级媒体,几十年来积累的内容资源是巨大的。除新闻、专题、文艺节目资源外,广电部门还拥有大量的故事电影、新闻纪录电影。这些资源经过数字化转换之后,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各种媒体和节目形态的原材料,是宝贵和丰富的战略资源。

三是人才资源。目前全国广电系统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2万人以上。专业类别包括编辑、记者、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制片人、编导、导播、播控、发送传输等专业。这是“三网融合”中提供内容和技术保障的最重要的人才资源。

从技术条件方面看,广电系统具有两大优势:

一是网络技术基础。广电网络是由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组成的,目前拥有卫星地球站34座,卫星接收站1738万座。随着广电网络数字化转换,特别是随着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和示范网建设的推进,广电系统在网络技术方面将形成强大的优势,可以在“三网融合”中与电信基础网络实行强强联合。

二是广电覆盖的基础。由于广电传输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覆盖面和覆盖率居于各种传媒覆盖之首。目前全国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6.3%和97.23%,广播电视受众达12亿以上,有线电视用户已达到1.73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175万户。对外广播拥有59种语言向全球播出。对外电视拥有中国长城电视平台,共传播中央、省级电视23套节目,拥有海外付费用户10万户。这些都是广电在“三网融合”中的基础优势。

从能力建设方面看,广电系统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制作和播出能力。目前全国广电系统拥有广播电台25l座,电视台27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2087座。全行业共有节目制作机构4189家。全系统年制作广播节目649万小时,电视节目260多万小时,各级广电媒体年播出广播节目1160万小时以上,电视节目1490万小时以上。全行业年生产制作电视剧502部14000多集,动画片13万分钟左右。可以看出,广电节目制作和播出均有很强的优势。

二是公信力。广电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法令、政令,报道新闻,以其真实的内容、正确的导向赢得了广大受众的信任,形成了很强的公信力。又由于广播电视自身的特性和传播方面的特性,所以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形成正向的合力,进而在各类传播中具有优势地位。

三是控制力。“三网融合”意味着传播网络更加开放,因此必然会带来监管问题。广电媒体更加注重运用法律、行政、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内容和技术方面的监管机构和科技手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管体系。这是在应对“三网融合”并使之健康运行的发展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广电系统已经基本具备这方面的控制能力。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广电系统在“三网融合”中具有战略优势,但是这些战略优势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挥。当前“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由国家制定,广电系统上下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是否已经考虑好了怎样才能发挥广电自身已有的和潜在的各种优势?这是广电人不可回避的课题。以我之见,广电系统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要解决好三个创新问题:

一是理念和共识的创新。在信息化时代,在新老传媒竞争激烈的时代,广电人必须开创融合合作的新理念。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始终与改革开放相伴。新媒体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要想始终占据理论阵地和传媒市场,广电人必须走开放、融合、合作的道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融合,以融合的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传播,以合作的意愿和举措求得双赢和两个效益的最大化。这就是共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广电系统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三网融合”问题,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力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对促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具有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经济层面看,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发展信息网络产业,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和又好又快发展。从政治层面看,可以拓展优化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为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和保证。从文化层面看,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从而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从社会层面看,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可以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表达民意,提供最直接的渠道,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共识。

二是体制机制与政策创新。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新型监管体系,也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第一步要探索形成保证“三网融合”规范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第二步要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网络格局。这是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由于我国广电具有与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适应的特殊性质和作用,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这就决定了它的体制和政策体系方面,与信息产业部门存在着差别和矛盾。比如正确导向和安全播出,始终是广电系统压倒一切的任务和最重要的保障标准,其政策体系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这与信息产业部门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显然有很大的差异。如何使现行广电体制机制的政策体系与“三网融合”相适应,确实需要认真探索和慎重选择。在推进“三网融合”中,必须牢牢掌握党和政府对广电播出内容和播出平台的主导权和控制力,使“三网融合”后广电在各种新业务的开发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是广电网络建设的创新。就是要继续着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数字化转换和双向化改造。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有线电视网络长期处于分散割据状态,而众多的利益主体又成为阻碍网络整合的客观因素。近年来,许多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加大了行政推动力量,广电行政部门也在探索和实施适合当地情况的推进方式,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有了较大的进展。其中有13个省区市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了本区域范围内的网络整合。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已在全国229个城市进行。广西、海南、宁夏已经完成了全省区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同时,许多地区加快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加强内容和服务的本地化,大力开发高清电视、电子商务等各种新业务,使电视机逐步成为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在国家提出“三网融合”阶段性目标的新形势下,广电系统应该尝试加大力度,继续着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尽早形成全国全省全网互联互通、统一运行的新格局,着力加快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提升网络的整体水平,普及开发信息网络的新业务。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国家高性能宽带网,即自主创新和示范区的建设,努力构建适应“三网融合”的更加先进的现代广播电视网络,为我国广播影视未来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新的领域、新的阵地和新的市场。

“三网融合”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势在必行。广电是“三网融合”的主体,具有资源基础能力方面的战略优势,应当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广电系统发挥自己的战略优势,应当从理念与共识创新、体制机制与政策创新、网络建设与创新入手推进工作。

(本文发表于新闻出版总署《传媒》2010年第5期) m4Va7H9c/mEMifTPMqvS8r9BPBPObRtgfOfJ9LkOV7I5v4wavHBFL84R6v9xqa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