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融合对广电系统意味着什么

大力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对于促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广电系统作为“三网融合”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及发展融合业务方面,承担着重大责任和使命。

广电系统不仅拥有多种现代传输手段构成的传输网络,还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强大的人才队伍、丰富的制作经验和完备的制作机构,在网络传输和内容提供两方面具有战略优势。

今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工作要求。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大力发展信息网络产业,列为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三网融合”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并进入实施阶段。

一、“四个层面”解析“三网融合”的战略意义

“三网融合”,是指现有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近,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相融,形成能共同为用户提供语言、数据和广播电视内容等多种服务的信息网络新格局。三大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具备了融合的基本条件,相互融合已成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力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对于促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经济层面看,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发展信息网络产业,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紧迫的战略任务。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都属于高科技支撑的信息网络产业,在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在融合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适时地推进“三网融合”和全业务开发,将会产生倍增的效益,既可以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信息网络产业是科技手段与内容生产的有机结合,其内容产品和服务属低碳服务性产业。因此,国家将其列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政治层面看,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可以拓展、优化传播平台和渠道,为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和保障。“三网融合”,使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大大拓宽,传播链条得以延伸,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传播覆盖面有效扩大,传播影响力大为增强。“三网融合”,也为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广电传统主流媒体开办新媒体,与新媒体联动传播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与重大突发事件,已在实践中取得很大成功。这种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的拓展和优化,实质上巩固了主流媒体作为党的舆论阵地的地位,具有政治上的战略意义。

从文化层面看,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广电自身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网融合”,可以发挥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实现业务相互渗透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形成适度的竞争,大大促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三网融合”,将会加速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技术升级和向下一代网络演进,为业务深度融合开发和今后的“四网(加物联网)融合”奠定物质技术基础。“三网融合”将有力促进广播电视系统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有力促进数字电视、高清电视业务开发和内容生产制作,有力促进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广电媒体与视听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从而全面增强广播电视的制作、传输、覆盖、传播能力,推进全国广播电视的现代化进程,使广播电视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从社会层面看,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可以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信息交流互动架设桥梁,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网”是当代中国规模和覆盖面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基础设施。目前,全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手机用户达7.47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37亿(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6175万),互联网用户达3.84亿,广播电视受众超过12亿。而且,上述用户数量还在持续上升之中。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和受众群,对中国社会建设、发展和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网融合”,可以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表达民意、建言献策,实行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信息交流互动,提供最先进、最直接、最广泛、最畅通的平台和渠道。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将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增强公仆意识,提升整体形象和威信;人民群众将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增强主人公意识,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增强全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由此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两个方面”彰显广电系统的战略优势

广电系统作为“三网融合”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和发展融合业务方面,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新中国成立60年来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庞大传播系统,不仅拥有多种现代传输手段构成的天地一体的传输网络,还拥有丰厚的内容资源、强大的人才队伍、丰富的制作经验和完备的制作机构,在“三网融合”和业务开发中占有独特的战略优势,可以在网络传输和内容提供两大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善的广电网络系统,为全国广电实施“三网融合”奠定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广电网络是由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构成的综合性传输网络。无线传输系统,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和扩建,目前全国广电共拥有发射台、转播台6万多座,发射总功率大大增强;有线网络系统,经过20余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全国已拥有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320万公里,其中国家干线网40.9万公里,省级干线网59.6万公里;卫星网络系统,自1995年开启卫星传输广电节目以来,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已全面实现卫星传送,目前全国广电系统拥有卫星地球站34座,卫星收转站1738万多座。上述三大传输系统,承担着对内对外传输发送广播电视节目和其他信息数据的业务。到2009年年底,全国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6.31%和97.23%。

新世纪以来,广电系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并已取得重大进展。卫星传输网络已率先全部实现数字化传输,直播卫星已经启用,卫星技术的应用范围大大拓展;有线电视网络已在全国163个城市和广西、宁夏、海南三省区全面实现数字化整体转换,北京、天津、青海、贵州、吉林等省区市数字化转换率已超过50%;地面数字电视工程正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实施;我国自主研发的“非线性电视新闻综合网络系统”和“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传输接收设备”获得成功并已启用和试播;中央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制作和网络化管理;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并已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开通了信号,在29个省区市建立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与此同时,我国相继建立和完善了覆盖全国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和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国家广电总局与科技部、上海市合作,相继签订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启动了上海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示范区建设。所有这些,都为全国广电系统实施“三网融合”奠定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也表明广电行业自身在网络基础方面的强大优势。

“十二五”期间,广电系统在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中,将全面加强和推进广播电视传播能力建设。其重点是:加快广电媒体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加强高清电视制播能力建设,构建面向多种播出平台和多种终端用户的内容制播管理系统;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数字化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实施由小网向大网、模拟向数字、单向向双向的转变,构建全国统一的数字电视网络;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基本实现全国县级(含)以上城市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加快研制数字声音广播技术体制,推动声音广播的数字化及新的服务模式的推送;加快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网络覆盖、运营体系建设和内容、形态创新,构建全国统一运营、共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以有线数字电视网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为基础,构建包括NGB传输网络和NGB管理系统在内的、有线无线并用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使之成为具有“三网融合”基本特征的新一代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到那时,“三网融合”将全面得以实现,其业务和多样化服务将使人们普遍享用,信息网络产业和广播电视产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丰富的内容资源和强大的节目制作能力,能适应“三网融合”后用户对内容产品和服务的巨大需求。当具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之后,内容的提供就成了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用户最终消费的是内容产品和服务。“三网融合”后,市场对内容的需求将会大幅提升,如何满足人们对不同接收终端内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是信息网络产业和广电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与电信行业或其他相关行业相比,广电系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拥有丰厚的内容资源、强大的人才队伍、丰富的制作经验和完备的制作机构,也就是具有实力雄厚的内容供给能力。几十年来,各级广电媒体,尤其是中央和省级广电媒体,积累了大量的节目资源,仅中央电视台就有上百万小时的节目资源。这种资源经过数字化转换后,可以得到有效开发和运用,成为各种新的节目形态的原材料。目前,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5l座、电视台27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2087座、教育电视台44座,拥有编制内制播方面的专业人才16.16万人,占全部编制内专业技术人员的50%。从总体上看,这支专业人才队伍,既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又具有很强的制作能力和丰富的制作经验,是内容生产制作方面的主力军。以2008年为例,全国广电系统共制作各类广播节目649.4万小时、各类电视节目264.19万小时。现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4189家,其中社会制作机构3349家,社会制作机构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制作力量,尤其是在电视剧和动画片制作方面,已形成不小的生产制作规模。2008年,全国共生产制作电视剧502部14498集、动画片249部13.1万分钟,其中大部分是由社会制作机构生产制作的。只要把广电系统和行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可以发挥强大的优势,形成巨大的内容生产制作能力和规模,以适应“三网融合”后对内容产品和服务的巨大需求。

在实施和推进“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广电系统和行业既应注重发挥自己的上述两大战略优势,又应加强同电信、互联网等相关行业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推动融合进程和既定目标的实现,共同推动信息网络产业的大发展,以造福于全国各族人民,促进国家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2010年第5期) Mxd2uH6EE6+IIGgEIseszQwptjq+QshxgyCpq08GFRlPh2WEm4+FFIuFux9Lalj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