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三个大数据:
第一个大数据——把2010年到2019年算为一个十年时段。2010年,北京地区的电视机开机率为70%,而到了2013年则降到了30%。当时有人曾提出这样一句口号:要将网民再拉回到电视机前。
第二个大数据——到了2018年,北、上、广、深这四大城市的电视开机率已经降到21%左右,而这部分受众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国已经步入了“具有4亿人口”的老年社会。在2013—2018的时间里,网民不仅没有被拉回到电视机前,反而其队伍在不断壮大。
第三个大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的网民已达8亿,中国的手机用户14亿左右,而每周手机被打开的数量达到了10亿部,加之“华为”的到来,“手机族”的队伍将会不断壮大(数据引自2019年1月26日《人民日报》)。
面对着这组大数据,我们曾看到这样的现象,也听到这样的声音:
曾几何时,有家电视台效仿国外一个达人秀节目,把主持人放置于大幕旁边进行串联主持,引得多家电视台纷纷仿效,于是乎,便听到一种声音:主持人要被“边缘化”。
曾几何时,有家电视台按照国外公司的制作“宝典”,让串联节目的“主持人群”全部换成音乐界的四位“导师”,“导师”坐在摇椅上轮番点评,于是乎,又一个话题出现在报端:让节目“去主持人化”。
君不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和江苏卫视孟非主持的《非诚勿扰》雄踞榜首,节目期期精彩,这样的节目能“去主持人化”吗?能把这两位主持人“边缘化”吗?
君不见,马东在中央电视台主持的《挑战主持人》火,走到网上主持的《奇葩说》还是火!湖南卫视汪涵主持的《天天向上》火,走到网上主持照样火!这样的节目能“去主持人化”,能把这两位主持人“边缘化”吗?
君不见,白岩松的《新闻周刊》在传统媒体上做了十多年,仍然有口皆碑,上海电视台何婕在《这就是中国》节目中一亮相,收视率就居高不下,这样的节目能“去主持人化”吗?能把主持人“边缘化”吗?
——主持人“边缘化”是个伪话题,“去主持人化”是个伪命题。
先进的总要替代落后的,光明的总要替代黑暗的,优秀的总归是优秀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当今的观众会毫无痛感地看着主持人纷纷离去呢?是因为太多的主持人拿不出手。
如何拿得出手?当今的主持人就应该是“多面手”。
面对秦畅的小故事,面对三个大数据,面对主持人要成为“多面手”,我们就要响亮地发出这样的声音:
“互联网+主持人化”——融媒体时代的转移、转型与转化。
“互联网+主持人化”是一个整体概念。概念中的文字由“互联网”、符号“+”及“主持人化”组合而成。符号“+”为加号,代表着添加与联合。
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才能让“互联网+主持人化”这一新思维模式在主持艺术的提质、升级、增效的创新实践中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