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综述与数说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新机·新局”为主题,于2021年9月21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本届电影节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电影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新格局,新亮点。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年度主线工作,立足北京优势资源,结合第十届“云上北影节”办节经验,为影人、影迷们奉献了一场光影盛宴。

一、综述:新机新局,开启光影新十年

在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中国电影市场逐步恢复,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设置主竞赛单元“天坛奖”评奖、开幕式暨红毯仪式、北京展映、“注目未来”单元、北京策划·主题论坛、北影节发布、电影大师班、北京市场、电影嘉年华、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电影+”等十余个板块,高质量组织开展了120余项活动。

(一)时逢新机,开拓新局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秉承“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宗旨,倡导“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核心理念,坚持“大师、大众、大市场”的风格特色,将电影与中国文化、北京特色加以融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电影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主线,重点展现建党百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下的中国电影发展的光辉历程。

电影节开幕式立足于“新机·新局”主题,开幕式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出发,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努力塑造崭新的不同凡响的国际电影节形象。

1.回顾红色经典,重温百年峥嵘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聚焦建党百年主线,通过展映红色电影、致敬影人前辈和举办红色主题论坛等方式重温党的百年征程。

电影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主线,设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冰雪冬奥特展”“中国故事”等主题展映单元,致力于推进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

开幕式上,王晓棠、田华、谢芳三位年逾90的老电影艺术家登台,真诚讲述了对于中国电影的“心里话”。“天坛奖”最佳影片《云霄之上》,以东方水墨影像、山水诗性审美,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红军故事。“北京展映”板块在线上线下设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冰雪冬奥”等特展,举办“旗帜引领·光影华章”红色电影公益展览。开幕论坛“恰是百年风华——庆祝建党百年电影主题论坛”,回顾经典佳作,致敬影人前辈和电影艺术,为中国电影强国建设积极出谋划策。

电影节助推中国电影业全方位发展,重点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重点剧组、业内嘉宾、院线代表、影业负责人在新时代的新形象。

2.中外佳作云集,多元渠道展映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持续丰富文化惠民内容。

电影节通过多国别、多风格、多类型的展映影片,辅以影院、线上、电视三大展映渠道,并且增加公益电影展映、“光明影院”视障人群专场放映,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北京展映”板块精选250余部中外优秀电影作品,在京津冀地区的31家影院展映1200余场次。放映首日票房突破千万元,创历史纪录。

在电视展映方面,选取了19部境外影片,力求做到多国别、多风格、多类型、多体验,覆盖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群体,其中既有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经典影片《淘金记》《摩登时代》,又有多个国家导演的近年新作,如《最后探戈》《海莲娜:画布人生》等,助力“客厅影院”进入千家万户。

爱奇艺“云上北影节”也重磅上线,推出近百部境内外佳片进行展映,爱奇艺与北京广播电视台一起打造多元传播矩阵,服务影迷。云上电影节、电视+电影节,不仅帮助用户打破限制,观看全球佳片,还能够让其自由聆听大师演讲、参与行业前沿论坛,共享光影旖旎。

3.艺术理念交融,汇聚学术洞见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邀世界电影“美美与共”,5场“北京策划·主题论坛”、2场北影节发布、5场电影大师班,汇聚了国内外百余位业界知名人士,尽显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行业影响力。

王晓棠、谢芳、陶玉玲等老艺术家,比利·奥古斯特、阿斯哈·法哈蒂、陈可辛、叶锦添、黄建新、娄烨、张冀、赵又廷、增田弘道、凯勒·杰斐逊、伊韦塔·格罗福娃、斯尔丹·戈卢博维奇、卡塔林·罗塔鲁等中外电影人,张丕民、傅若清、李卫强、黄群飞、周茂非、于冬、王长田、孙喆一等机构负责人,侯光明、尹鸿、胡智锋、左衡等专家学者,围绕不同议题发表见解、交流观点。

北京国际电影节还和大学生电影节联合举办青年电影人论坛和“学院日”主题论坛等活动,嘉宾们探讨了如何加强青年电影主创的工业意识和主流表达能力,以及新时代高校影视教育、影视创作实践如何为行业输送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等问题,以推动行业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4.科技赋能产业,建设“影视高地”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力推精品,服务业界,用足、用好北京影视文化资源,着重推介北京电影成果,助力北京电影发展。

电影节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电影+数字”“电影+科技”的模式,实现科技为电影赋能、产业为电影赋能的目标。怀柔区举办的电影嘉年华点亮北京夜经济,探索“电影+科技+旅游”新模式,尽显怀柔“影都”魅力;本届电影节还特设衍生品专区,让北京国际电影节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影视盛会。“电影+”在电影艺术中融入新内容、新玩法,拓展创作维度,以跨界融合活动打破影像边界,拉动电影文化消费新热点的增长。

在推介北京电影成果方面,电影节将开幕影片定为中宣部电影局主抓指导、北京市委宣传部大力扶持的庆祝建党百年重点作品《长津湖》。参加开幕红毯仪式的剧组中超过四成为北京立项影片,电影节还特别邀请怀柔科学城科学家代表组团亮相。北京市场签约仪式上,北京银行与北京市电影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首都电影企业提供不少于20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助力“影视高地”建设。文投控股发布了“百城冬奥文化推广计划”,保利、万达等在京企业也发布了重点项目。本届电影节增设了面向业内人士的市场放映环节,50多部国内外影片踊跃报名,组委会最终精选了18部优秀中外新片,为北京企业提供在“家门口”进行版权交易的便利机会。

北京国际电影节立足于北京这一关键地理位置,立足于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立足于北京“四个中心”和“影视高地”建设大局,充分发挥产业平台作用,致力于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二)影展升级,合力生光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从影片、影人、影都三个维度进行“升级”。“天坛奖”评奖、北京展映、电影嘉年华、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等活动以云端连线、远程交易、视频会议、直播互动、线上观影等数字化手段,为嘉宾、媒体人、影迷提供更好的云端沉浸式参与体验。

1.影片:云端发力,影节评奖新形式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了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创新推出“云评奖”解决方案,首次将“天坛奖”评奖、颁奖全流程工作转移至线上:由巩俐担任主席的“天坛奖”评委会,通过网络连线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激烈讨论;闭幕式首次应用多点实时连线技术,两位外籍评委和来自五大洲19个国家的12部境外入围影片的20位主创全程与现场连线,在“云上”参与了闭幕式暨颁奖典礼;闭幕式还运用虚拟技术,在影像上加入“天坛奖”虚拟奖杯,增强了颁奖典礼的仪式感和庄严感。

“天坛奖”十大奖项在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揭晓。由刘智海执导的国产战争影片《云霄之上》获“最佳影片奖”;安德烈·扎伊采夫执导的俄罗斯影片《攻城日记》获“最佳导演奖”;团体男演员陈伟鑫、吴嘉辉、聂劲权、应林坚、林裔、陈文元、陈雨泽等凭《云霄之上》获“最佳男主角奖”;诺亚·阿比塔凭法国/比利时影片《坠雪少女》获“最佳女主角奖”;沙哈布·侯赛宁凭芬兰影片《此时此爱》获“最佳男配角奖”;娜娜·斯卡劳浦·沃斯凭丹麦影片《信誓》获“最佳女配角奖”;克里斯蒂安·托普凭丹麦影片《信誓》获“最佳编剧奖”;宓鑫君凭《云霄之上》获“最佳摄影奖”;图奥马斯·尼基宁、林达·阿思基尔凭芬兰影片《此时此爱》获“最佳音乐奖”。经评委会反复讨论、严谨评判,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视觉效果奖”空缺。

《信誓》《最后一场胶片电影放映》等8部境外入围影片的主创、比利·奥古斯特、宾·纳伦等国际知名影人还参加了“云上映后”这一放映交流活动,日本影片《生命的停车场》的导演成岛出、主演吉永小百合则精心录制了视频,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

2.影人:星光汇聚,中外评委新阵容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于9月20日晚在怀柔区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央视频、CGTN多语种新媒体平台、北京时间、爱奇艺同步直播。

电影节首次设置主竞赛单元“媒体场刊”,邀请专业电影媒体组成观影团并对“天坛奖”入围影片给出评分、评价,以官方发布的形式每日公布这些信息,通过多渠道传播提升评奖话题热度。

“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成员巩俐、陈坤、陈正道、乌尔善、张颂文,影人王晓棠、谢芳、于冬、蒋德富、陈红、梁凤英、黄建新、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吴京、朱亚文、李晨、韩东君、张涵予、李岷城、周冬雨、佟丽娅、杜江、俞灏明、王戈、张骥、袁弘、梅婷、陈明昊、杨枫、魏晨、徐帆、张婧仪、许亚军、张歆艺、齐溪、邱天、林德禄、董璇、白百何、范丞丞、王紫璇、陈都灵、李梦、彭昱畅、荣梓杉、俞白眉、朱一龙、于和伟、郑恺、杨颖、姚晨等200余位国内外业界嘉宾,《长津湖》《惊天救援》《铁道英雄》《关于我妈的一切》《扫黑行动》《门锁》《热汤》《五个扑水的少年》《不速来客》《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爷们信条》《丛林迷雾》《大漠飞天》《平原上的火焰》等剧组主创人员,逐一亮相红毯仪式。

300余家媒体现场报道红毯仪式和开幕式,近40家央属、市属主流媒体对各大剧组及嘉宾、演员进行采访报道。此外,4位“丝路大V”到场录制视频,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邀请外国“网红”感受电影节氛围,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国际传播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3.影都:红毯列车,影都发展新路径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怀柔雁栖湖会议中心举办了首届中国影都发展论坛,探讨如何加强科技、影视产业联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打响中国影都品牌。

电影节红毯仪式增设了“开往影都的电影主题列车”特别环节。市郊铁路怀密线联合北京国际电影节打造了“电影主题列车”,可谓电影节历史上“最长红毯”。这一环节助力怀柔“科学城、会都、影都”建设,打造“来影都过周末”文旅线路。

“网红”铁路怀密线发布“开往影都的电影主题列车”海报,特邀《铁道英雄》《热汤》等7个剧组的主创——魏晨、俞灏明、孙茜、陈都灵等影人乘坐怀密线列车前往开幕式现场并在列车上接受媒体采访,北京时间APP全程直播,市属媒体矩阵广泛传播,“北影节史上最长红毯”成为热门话题,吸引全网媒体强力播报,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了精美的主题宣传片,通过航拍大片展示怀密线沿途的城市风光与自然景观,“开往影都的电影主题列车”话题登上微博同城榜,主流媒体评论其“形式创新、意义重大”。

市郊铁路怀密线是一条通勤、旅游功能兼备的市郊铁路,也是铁路界的知名“网红”。此次与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动,有效带动了怀柔区相关产业发展,吸引更多市民“来影都过周末”,感受怀柔科学城、会都、影都魅力。

(三)共享资源,共赢未来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全面在线上开展,运用多种线上传播手段,充分调动市场资源,举办有特色、有亮点的“云北京市场”。

“云北京市场”部分由五大板块升级为六大板块。其中,2021年全新推出的市场放映板块,甄选国内外优质影片进行内部放映,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文化平台引领作用,与全球电影人“共享资源、共赢未来”。

1.项目创投,挖掘新生力量

项目创投板块是北京市场为具有市场潜力的青年影人和优质电影项目打造的孵化器,致力于搭建集“培训、评选、扶植、洽商、孵化、追踪、展示”于一体的项目交易平台,通过项目甄选、专业培训、奖项激励、国际交流、资源服务等,为市场挖掘人才、储备项目。

第十一届项目创投增设创投训练营,这是北京市场为进一步孵化培育兼具创作才能与制作执行力的青年影人而设立的华语电影实训计划。训练营邀请中国杰出的电影工作者担任随班导师,导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课程培训指导,带领学员实地体验短片拍摄全过程。

项目创投共征集到839个项目,经过初审和复审,10个创投项目和7个制作中项目(WIP)脱颖而出,进入培训、终审路演环节。终审评委会主席曹保平、评委俞白眉和赵方对项目逐一进行了交流、点评。经过一天的路演,终审评委会从入围的创投项目中评选出1个“特别大奖”、1个“最佳原创剧本奖”、1个“最具商业潜力奖”和1个“最具创意奖”;从入围的制作中项目中评选出1个“最具投资价值项目奖”和1个“最具潜力创作团队奖”;所有入围项目被授予“优秀创投项目”称号。

20位来自业内一线影视制作宣发公司的代表组成“市场决策团”,从产业视角出发进行投票,最终推选出“最具市场关注奖”。

2.签约洽商,额度再创新高

签约仪式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的重要板块。北京市场签约仪式通过一系列电影项目及产业建设等重磅合作项目的签约,吸引各界目光,振奋行业士气,为电影行业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交流提供平台。

9月25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签约仪式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举行。在仪式上,共有44个重点项目、39家企业签约,总金额达到352.23亿元,同比增长约6%,再次打破纪录。

签约项目涵盖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包括公司年度电影投资制作项目、影院院线建设项目、影视基地和文化地产建设项目、电影资金投融资项目、青年影人培养计划等。

签约仪式从数字层面肯定了北京市场“吸铁石”的作用。签约仪式11年来共促成346个重点项目洽商签约,交易总额累计2002.51亿元,而新项目、新技术、新市场的新合作,可以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市场有机发展。

3.“电影+”跨界,提升产业动力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的“电影+”活动,让电影艺术叠加更多新内容、新玩法,以跨界带动产业新局的发展。

电影节从电影艺术表达与品牌宣传需求两方面入手,开发了多项创意跨界融合活动,通过优质内容,打破影像边界,调动品牌、用户参与行业话题讨论的积极性,带动餐饮、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跨界融合新探索,加速释放北京文旅消费潜力。

电影节联合三星手机,共同打造“三星手机电影短片单元”,打破影像边界,拓展创作维度。三星手机电影短片论坛主题为“技术引领影像变革”,制片人叶宁,著名编剧、导演束焕,导演李蔚然和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共同探讨了技术推动影像变革以及手机短片创作的意义。

除“三星手机电影短片单元”外,组委会还举办了中国电影营销大会、纪录单元、科技单元、虚拟现实(VR)单元、北京民族电影展、青少年科学影像单元、游戏动漫电影单元、“品牌助力中国电影”公益直播等跨界融合活动。

(四)科技赋能,数字转型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5G、4K、VR技术被应用于多个环节,尽显科技力量,助力北京国际电影节数字化转型发展。北京国际电影节通过签约环节推动影院向数字化转型;采用5G网络传输多部展映影片,在闭幕式中首次应用多点实时连线技术,并运用虚拟技术,在影像上加入“天坛奖”虚拟奖杯,让技术赋能电影节的各个环节,推动节展数字化转型。VR作品、4K修复电影、科幻电影也为拥抱科技、发展未来影像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1.同频共振,云上云下拓展空间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云上发力,通过云上融媒和线上展映两个方面推动节展数字化转型。

为了配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电影节迅速转变思路,打造“云上北影节”品牌形象。电影节突出了云上融媒厨房(内容策划)、云上传播雁阵(渠道亮点)、云上新闻中心(媒体报道)等三大“云端亮点”,通过云直播、云采访、云连线、云互动、云推送等多种传播手段,充分与媒体合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播媒体集群。一是针对电影节重要新闻点,结合媒体渠道调性、受众偏好,设计融媒体产品,同步实时向媒体提供云图库、云素材库的“一键下载”,实现媒体服务数字化升级。二是在数字化技术上发力,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算法等科技手段,推动电影要素、项目创投、电影版权三大交易平台的数字化升级。在线上方面,以云端连线、远程交易、视频会议等数字化手段,为嘉宾、媒体提供更好的云端沉浸式参与体验。

在线上展映方面,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与爱奇艺联合首创“云上北影节”模式,2021年“云上”模式再度升级。“云上北影节”专题页9月15日在爱奇艺正式上线,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界限,让用户自由观看璀璨星光、全球佳片,聆听大师演讲,观摩行业前沿论坛,不惧时空距离。线上影展覆盖中秋、国庆两节,“第一视角”“聚焦俄罗斯”“震式发布”“迷影新声”“特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冰雪冬奥”“北京民族电影展”“好戏登场”“环球经典”“网络新浪潮”十大主题单元共上线95部全球佳片,其中15部为新片,包括全球同步发行的温子仁最近力作《致命感应》,集结袁和平、甄子丹等华语最强“武师阵容”的《龙虎武师》,多部影片播放量突破200万,一部达到千万级播放量。此次还特别上线了代入式互动电影《如果有当初》,该片包含76个内容片段、55个互动节点、23种结局,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沉浸感,尽显科技力量。

2.先锋体验,VR电影造梦未来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VR单元主题为“空间之间”,选取了近年来全球重要的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作品,展现VR所带来的空间呈现和解读方式。

9月18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VR单元沉浸式剧场系列展映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本次VR单元沉浸式剧场系列展映以“空间之间”为主题,用“回——同—问”串联科技与艺术,通过13部不同风格的VR影片为影迷们展示“小虚拟”向“大现实”的不断生发,用视界增强世界的光影魅力。

作为备受北京国际电影节影迷们关注的展映单元,VR单元沉浸式剧场系列展映从主题到片单都承载着不俗的匠心,带来了不小的惊喜。这次的主题“空间之间”以开启任意门的手法,让汉字回归造型、结构和象形符号,从用“回——同—问”构建闭环到开放,从静观到主动,从“小虚拟”向“大现实”不断生发,用视界拓展世界。从映射到创造,从拟象到抽象,“空间之间”是一个平行于现实声道的虚拟声场。

从9月19日至9月26日,电影节展映了13部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片,这些影片分别代表了当下VR影像创作人对于科技与艺术的解读和传达。其中,《变迁》《盲眼女孩》《2021太空漫游》《熵变》《终点》《嘘》代表“回”,从文学、电影、建筑出发,为观众在现实中搭建虚拟边界,提升影像表达的艺术质感。《家中的刽子手》《库松达语》《重力》《上坠》《艺术的黎明》代表“同”,意味着开启跨越现实之门,体现文化多样化的交互作品通过位移、语音、触摸等方式,让观众以VR为手段感受文化氛围。而《VR走廊》《睡神的遐思》则代表“问”,用具有开拓性实验意义的混合现实作品为观众带来“重定向行走”感受。

3.4K修复,再现时代经典记忆

经典电影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精神财富,但胶片上留下的岁月刻痕,让经典电影很难以最佳的形式让今天的观众感受其真正魅力。电影修复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其中4K修复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修复技术,工作量是2K修复的4倍。 我国目前已经完成了不少电影的修复,但由于4K修复难度系数较高,目前完成4K修复的电影相对较少。2006年到2021年1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已完成525部电影的2K修复,但完成4K修复的只有15部。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历时7个月精心修复的首部黑白转彩色4K超高清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北京展映”单元的首展影片。原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出品,而此次展映的修复版本充分体现了技术的创新,修复团队把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机交互式AI上色技术与传统修复手法相结合,对原来的黑白影像进行逐帧的修饰与着色,为红色经典增添了新的艺术魅力。

而备受瞩目的“修复经典”单元展映了《镜子》《胭脂扣》《秋天的童话》《教父3终曲:麦克·柯里昂之死》《忠烈图》《穆赫兰道》《男人四十》等17部作品。在电影节的线下展映活动中,近300部中外佳作在京津冀31家影院展映1200多场,全新修复的经典作品的4K版本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影迷和影人们展现了全球前沿的电影修复技术,时代的记忆在银幕上重新焕发生机,技术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为世界电影的革新与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五)拓展平台,共享成果

经过十年的发展,北京国际电影节有力推动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也成了世界电影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得到了全球电影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秉承“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宗旨,通过首设“主宾国”项目,举办五场“北京策划·主题论坛”、五场电影大师班,开展青年创投营等多种活动形式,拓展交流平台,深化展映和市场环节的国际合作,还通过多种宣传方式,精准触达海外头部社交平台,覆盖全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打造良好国际传播口碑。

1.首设“主宾国”,深化国际合作

北京国际电影节肩负着用电影“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责任,致力于推动影视资源整合与发展共赢。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希腊、乌克兰、俄罗斯等多国电影周成功举办,“主宾国”项目的设立更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深化国际合作的一大亮点。

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翻开了中希关系的新篇章。2021年是中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5周年,2022年是中希建交50周年。2021年9月16日,“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正式开幕。为配合这一重要活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特设希腊为首届主宾国之一,并与希腊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了希腊电影周、外景地推介等各项精彩活动,介绍希腊优秀影片、拍摄地、电影产业发展情况及各种优惠政策,同时邀请了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部长莉娜·门佐尼女士担任电影节荣誉嘉宾。这一举措不仅能推动中希两国电影产业共同发展,更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下两国文明的交相辉映。

202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在此背景下,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板块首设的“主宾国”项目由中国——东盟中心担任支持单位,邀请了东盟国家影视主管部门及影视企业参与北京市场,以文化交流为契机,以电影为载体,开拓东南亚市场,集聚、整合亚洲电影资源,通过北京国际电影节持续向世界展示中国和东盟优秀的电影作品、电影理念,将北京国际电影节打造成亚洲电影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电影节重点聚焦于泰国与印度尼西亚两个东盟成员国,邀请其国内重要的影视公司与影视机构作为代表,携项目参与北京市场的活动。北京市场为这些项目提供宣传推介等支持的同时,也向参与“主宾国”项目的海外公司推送优秀的国产项目,促成双向合作。除招商展会及市场放映外,“主宾国”项目还重点推介了泰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影视拍摄扶持政策等,为未来的双向合作展示更多可能。

2.搭建交流平台,拓宽发展空间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通过五场“北京策划·主题论坛”、两场“北影节发布”、五场电影大师班,汇聚了国内外百余位业界知名人士,尽显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行业影响力,搭建了影视行业成果分享与道路探索的交流平台。

“北京策划·主题论坛”于9月22日至9月28日举办。电影节特别策划了五场主题论坛,聚焦建党百年、艺术电影发展、青年影人发展、动画电影创作、影都发展建设等前沿和焦点问题,与会嘉宾碰撞思想、交流观点,分享电影带给他们的机遇与收获。为彰显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引领性与权威性,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增设两场“北影节发布”活动,邀请了国内外权威电影人和专业人士围绕电影投融资、电影营销等产业热点,深挖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五场主题论坛中,中国电影发展高峰论坛——恰是百年风华·庆祝建党百年电影主题论坛通过“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三个层面展开,回顾经典佳作,致敬电影前辈、致敬电影艺术,总结百年来中国电影发展的经验成果,并展望未来,继续助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首届中国影都发展论坛主题为“科影融合智引未来”,整合怀柔科学城、国际会都、中国影都三大优势资源,立足中国影都发展实际,邀请高等院校专家以及科技影视企业、影视业界专家展开最高规格、最强阵容、最前沿的论坛研讨;青年电影人论坛主题为“工业意识与主流表达”,邀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生代导演、演员、编剧等电影创作者,就中国电影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文化意义、价值体现与创作特色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艺术电影论坛主题为“关心故事,关心人”,这是艺术电影的初心与使命,优秀的创作者与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共同探讨在中国电影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当下艺术电影的初心与使命,新一代电影人如何发扬艺术电影传统的重大价值,把握属于他们的历史机遇;中国动画电影论坛主题为“数字智能时代动画电影产业新格局”,全球动画电影业界领军人物、产业一线精英、行业资深专家学者、IP商业授权与营销专家等共同深入探讨,推动中国动画电影产业高质量地向国际化与产业化轨道发展。

“北影节发布”包含两场活动:中国电影投融资峰会主题为“影视投融资与文化强国建设”,其持续观察和深挖电影投融资领域的现状、规律和问题,以促进双方之间的互通互信,并现场发布专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营销高峰论坛主题为“新消费时代下的电影营销发展”,观照电影营销领域近十年间发生的颠覆性变革,凸显时代特点,并现场发布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影响力的专著及研究报告。

2020年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通过首次举办电影大师班,在电影行业最特殊的一年,向电影人和影迷传递了鼓舞人心的力量。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继续举办电影大师班活动,为电影行业持续注入智慧、勇气与决心,与爱电影的人一起跟随大师们在电影之路上坚定前行、上下求索。“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巩俐、丹麦国宝级导演比利·奥古斯特、全能导演陈可辛、伊朗电影大师阿斯哈·法哈蒂,以及世界知名电影与美术指导叶锦添分别担任五场电影大师班的主讲嘉宾,以“电影与我们”“从文学到影像:丹麦导演的世界之旅”“从《中国合伙人》到《夺冠》——十年创作之路”“秘密与答案:法哈蒂的现实主义根基”“中国传统美学的新生”为题,分享了他们的电影经验,用专业的视角带领新一代影人们探索电影内核,共同感受电影魅力。

3.升级创投项目,夯实产业根基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项目创投板块是北京市场为具有市场潜力的青年影人和优质电影项目打造的孵化器,也是集“培训、评选、扶植、洽商、孵化、追踪、展示”于一体,集投资、制作、营销、宣发全产业链为一身的综合交易平台。在过去十年间,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项目创投板块共征集到5334个项目,不仅见证了项目从故事到影像再走上银幕的质变过程,更发掘出了很多有潜力的优秀青年导演。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创投板块在项目征集数量方面再创历史新高,共吸引了839个项目申报,此次入围项目类型多元丰富,囊括喜剧、悬疑、剧情、奇幻、科幻等类型,在题材类型、主题表达、完成度上表现突出,其中更是不乏商业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项目。除项目类型丰富外,创投入围作品在拍摄方式上也呈现出多样性。以荣获“最具潜力创作团队奖”的《在他乡》为例,影片讲述北漂故事,全片均用手机拍摄,在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支持后,《在他乡》也有望成为国内第一部完全用手机拍摄的院线电影。

此外,项目创投板块的制作中项目(WIP)多数已完成前期拍摄,它们有望得到北京国际电影节从初期筹备到最终宣发上映的全程护航,这也体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进一步扶持青年创作者、培养中国电影青年人才的初心。

经历了从初审到复审的评选,17个优秀电影项目最终入围终审路演,于9月23日项目创投终审路演现场亮相,其中:《晴天有时》荣获“特别大奖”;《旧城之王》获“最具商业潜力奖”;《犀牛狂奔在鼓楼大街的夜晚》荣获“最具创意奖”;《侠女事务所》荣获“最佳原创剧本奖”。制作中项目《一个和四个》荣获“最具投资价值项目奖”;制作中项目《在他乡》荣获“最具潜力创作团队奖”。美国电影协会的“MPA大奖”和“MPA亚太合作特别奖”分别由《旧城之王》和《晴天有时》夺得,此外还有14个优秀电影项目入围了本届项目创投洽谈环节。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创投板块增设创投训练营,挖掘风格多元的作品,完善“项目创投闭环”,进一步向欧洲三大电影节靠拢。训练营邀请优秀的中国电影工作者担任随班导师,导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课程培训指导,带领学员完成短片拍摄,4部成片在爱奇艺“云上北影节”专区进行全球首映,播放量达15万次。

“带一个故事来,换一部电影走”是项目创投板块设立的初心,北京国际电影节一直致力于“寻找最优秀的人和最好的故事”,不断为中国电影市场输送生力军,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4.全媒内外宣推,扩大品牌影响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围绕“新机·新局”主题,结合“云上北影节”特色,展开有高度、有深度、有流量、有正能量、有专业度、有人情味的宣传推广。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全网收获超340个热搜、热榜,共有超4200家媒体和平台参与报道。其中,国内主流媒体报道超5万篇,产生全网相关信息近360万条。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国际传播中也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海外媒体报道超8800条,覆盖74个国家、25种语言,呈现出全媒体、全领域、全时段、多区域、多语种、多角度、多事件的外宣版图。

线上媒体专区“百家齐放”,线下硬广宣传“万屏互动”。电影节总计开放39场活动的线上预约报名,媒体注册人数1305人,报名预约累计3710人次。云上新闻中心升级,提供数字化便捷服务;建立“云素材库”,制作近100张长图海报、超230条短视频,实时上传44场活动、10万余张精修图片,推动融媒体广泛传播;通过微信小程序优化媒体预约工作,提高媒体满意度。电影节的立体化广告四海触达:连续一周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播放宣传片,每天滚动播出30次;在国内超20个城市、8万块线下广告屏上投放主海报、主宣传片。

“用正能量内容撬动流量”是2021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爆款频出的“制胜法宝”。由易烊千玺出演的主宣传片,吸引了近200家国内媒体报道,还有超500条外宣报道,传播至19个国家及地区,官博浏览量超4300万次,转发破100万次。同时,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合《视相Variety》策划的“合力生光”主题大片,官博播放量近400万次。

台前幕后以小博大,从亮点和共情点切入,传播“感人碎片”。其中有巩俐给工作人员的留言、评委和媒体共度中秋的留影、老艺术家的发言、展映的4K修复版《永不消逝的电波》、陈正道给首届创投训练营的寄语等。除此之外,北京国际电影节还联合《新京报》推出了荐影专题、北京国际电影节日志vlog等传播作品,从而展现“北京国际电影节情怀”,展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人情味”。

专业媒体文艺评论深度聚焦,26个电影、传媒、文艺垂类“大V”发布42篇原创文章,转载超140篇北京国际电影节重点资讯,从奖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展映片单质量、论坛和大师班干货、市场签约额再创新高、市场创投人才培养、电影节行业影响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亮点。本届电影节首次设立“天坛奖”媒体场刊,《中国电影报道》《中国电影报》《北京日报·艺绽》《新京报》等13家专业媒体组成观影团,为15部入围影片评分、评价,彰显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专业标准和开放包容的态度。

建立覆盖千家媒体的国际传播矩阵,强势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海外媒体报道近9000条,覆盖超70个国家和地区、25种语言,热度口碑持续攀升,《联合早报》《纽约邮报》《纽约日报》《香港文汇报》及雅虎(西班牙)、 Variety 等境外主流媒体、专业媒体参与报道。首次邀请外国“网红”视频博主探秘北京国际电影节,他们以直播互动、视频记录的方式,介绍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中国电影产业现状,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在全媒内外宣推的带动下,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品牌形象高质量、引领性地走向线上和线下、国内和国外,“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这一文化名片更是成为国内外影迷的坚定信念。

二、数说

回望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1300余位中外嘉宾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出席相关活动。“天坛奖”评奖、北京市场、北京展映、电影嘉年华、媒体传播等相关数据清晰地展示出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全貌和成果;同时,通过与前十届相关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可梳理出北京国际电影节创办11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创新突破。

(一)基本数据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有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300名业内人士参加;近300部中外佳作通过线上和线下的3种方式展映;北京市场签约仪式中,共有44个重点项目、39家企业在现场签约,项目签约金额达352.23亿元,同比增长约6%;新闻中心有445家中外媒体的1305名记者注册,4200多家媒体、平台参与报道。

(二)“天坛奖”评奖

“天坛奖”从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始设立,征集评选具有国际水准、代表世界电影最新艺术成就的高水平精品佳作。“天坛奖”共设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10个奖项(第三届曾设1个评委会特别奖)。

图1-1 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参赛影片数(单位:部)

注:第三届:56个国家和地区的531部影片报名;第四届:88个国家和地区的837部影片报名;第五届:90个国家和地区的930部影片报名;第六届:42个国家和地区的433部影片报名;第七届:59个国家和地区的424部影片报名;第八届:71个国家和地区的659部影片报名;第九届:85个国家和地区的775部影片报名;第十一届:77个国家和地区的889部影片报名。

(三)北京市场

1.签约金额

北京市场通过招商展会促成项目签约,签约金额十年来逐年攀升,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签约金额已达到第一届的12.6倍。

图1-2 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签约额(单位:亿元)

注:第一届签约项目10个,签约总金额27.94亿元;第二届签约项目21个,签约总额52.73亿元,比上届增长约88.7%;第三届签约项目27个,签约总额87.31亿元,比上届增长约65.6%;第四届签约项目32个,签约总额105.21亿元,比上届增长约20.5%;第五届签约项目36个,签约总额138.45亿元,比上届增长约31.6%;第六届签约项目49个,签约总额163.31亿元,比上届增长约为18.0%;第七届签约项目56个,签约总额174.58亿元,比上届增长约6.9%;第八届签约项目38个,签约总额260.83亿元,比上届增长49.4%;第九届签约项目40个,签约总额309.03亿元,比上届增长约18.5%;第十届签约项目110个,签约总额330.89亿元,比上届增长约7.0%;第十一届签约项目44个,签约总额352.23亿元,比上届增长约6.4%。

2.项目创投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增设项目创投板块,向全球公开征集创投项目,对成长性较强的电影项目给予支持和推介,推动电影界新兴力量的崛起。自项目创投板块增设以来,征集到的项目数量逐年增多,第十一届征集的项目数为第二届的16.78倍。

图1-3 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征集数量(单位:个)

注: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征集数量为50个;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征集数量为102个;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征集数量为226个;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征集数量为445个;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征集数量为674个;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征集数量为712个;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征集数量为722个;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征集数量为735个;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征集数量为829个;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征集数量为839个。

3.招商展会

招商展会是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重要的展示、交流、交易平台。从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始,招商展会实行展商注册制,注重展商的质量,覆盖电影全产业链。

图1-4 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招商展会中外电影机构参与情况(单位:家)

注:第一届334家中外电影机构,860多位业内人士参与;第二届640家中外电影机构,2000多位业内人士参与;第三届800家中外电影机构,近4000位业内人士参与;第四届1000余家中外电影机构,248家展商参展;第五届275家展商参展,12 000多位业内人士参与;第六届300余家中外电影机构、235家展商参展;第七届300余家中外电影机构、257家展商参展,其中国际展商74家;第八届300余家中外电影机构、220家展商参展,其中国际展商86家;第九届300余家中外电影机构、202家展商参展,其中国际展商71家;第十届441家中外电影机构、338家展商线上参展,其中国际展商86家;第十一届303家中外电影机构、223家展商线上参展,其中国际展商24家。

(四)“北京展映”

“北京展映”每年向全球征集优秀影片,由选片专家遴选出的具有文艺性、观赏性、代表性的优秀影片会在商业影院、艺术影院、艺术机构、高校和剧院等不同类型的地点展映。前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参展影片数量累计3700余部,展映场次及活动场次累计9000余场。2021年,放映规模恢复至往届水平,京津冀地区的31家影院共展映近300部、1200余场次影片。此外,爱奇艺线上展映影片95部,设置十大主题展映单元。

图1-5 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情况

注:(1)展映影片数量 第一届:征集到57个国家和地区的852部影片,遴选出42个国家和地区的230部影片;第二届:遴选出54个国家和地区的260部影片;第三届:征集到69个国家和地区的1182部影片,遴选出4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部影片;第四届:征集到79个国家和地区的1520部影片,遴选出4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部影片;第五届:征集到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524部影片,遴选出360部影片;第六届:征集到105个国家和地区的2329部影片,遴选出500部影片;第七届:遴选出500部影片;第八届:遴选出500部影片;第九届:遴选出500部影片;第十届:遴选出100部影片;第十一届:遴选出300部影片。(2)展映影院数量及展映场次 第一届:20家影院,放映429场次;第二届:20家影院,放映504场次;第三届:28家影院,放映600余场次;第四届:33家影院和艺术机构,放映600余场次;第五届:31家影院、艺术机构和高校,放映800余场次;第六届:30家影院、艺术机构和高校,放映1000余场次;第七届:31家影院和艺术机构,放映1000余场次;第八届:33家影院和艺术机构,放映1200余场次;第九届:30家影院、艺术机构和高校,放映1400余场次;第十届:19家影院、艺术机构和剧院,放映400场次;第十一届:31家影院、艺术机构和剧院,放映1200余场次。

(五)媒体传播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册媒体445家,注册媒体记者1305人;47家主流媒体及国内一流电影媒体参与64场专访、11场群访;4219个媒体和平台参与报道,境外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共计8882条,覆盖74个国家和地区、25种语言。微博“北京国际电影节”主话题阅读量超61亿,全网热搜热榜340个,26个电影、传媒、文艺垂类“大V”发布42篇原创文章,转载超140篇北京国际电影节重点资讯;北京国际电影节各平台官方账号总计推送230余篇稿件,总阅读量突破120万。北京国际电影节官网日平均点击量180万,日最高点击量达到近300万;官方抖音号发布短视频超270条、总浏览量超1.1亿,抖音主话题“北京国际电影节”阅读量破13亿,“北影节开幕红毯”“抖音云赏北影节”等子话题累计阅读量超10亿。 RAY8SNAd+ty1fyyaksDPY26B5mIgNkxeiGPU4Frb1TATTb6hf2VimNqDOnTjs0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