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手绘哲学

列夫·马诺维奇(Lev Manovich)在《新媒体的语言》中,对当下的动画和电影的关系做过这样的论述:“电影诞生自动画,它一度把动画排挤到边缘地带,但最终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动画中的一个个案。” 在他看来,实景电影是作为动画史中的一个特殊事件出现的,可以溯源到早期的动态图像史。手工创建影像的方式曾是动画和电影共同的制作形式,但随着摄影机的出现,动画被逐渐边缘化了,到了当下的数字时代,动画又以基本技术的身份重新出现,至此,活动影像的历史成了一个循环。

动画突出了人工特征,它并不掩饰自己的画面是一种再现,它的视觉语言更依赖绘画而不是摄影。用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的话说,它的本性是“非连续的”,手工性才是动画影像表面上的连续性运动的物质基础,即动画建立在非连续的、一个又一个独立画格的拼接组合之上。 相较于胶片相机捕捉的动作,动画是离散的、不连续的,是在一个固定的、精致的背景下对物体进行移动,并且是从分离的一层层图像上建立起来的空间。这正是动画物质性的操作维度:逐层(layer-by-layer/compositing )与逐格(frame by frame)制作。

相反,实景电影作品却在努力地消除制作过程中留下的蛛丝马迹,掩饰那些可能暴露而非实景拍摄的种种痕迹。公众一直认为电影通过胶片对现实进行了“捕捉”,这样来说,似乎电影拍摄了镜头前真实发生的事情,而不是用各种特技“营造了一个幻境”。然而正如马诺维奇所言,电影努力掩盖的正是这样一个事实:电影里的影像经常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通过一个场景,再结合模型、镜像、遮罩绘制以及光学印片与其他图层合成,最终实现一个幻境。它伪装成记录了一个真实场景,无论是对观者而言,还是对它本身而言。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背投、绿屏抠像、遮罩绘制、玻璃叠拍、镜像和微缩景观、视觉特效以及其他影视技法使电影制作者能够建构和调整动态影像,这揭示了电影与动画在制作上是异曲同工的。在数字媒体兴起的今天,这些曾经被边缘化了的技术重新回到了舞台中心。实景电影的直接成像手段成了数字电影的构建因素之一,它作为一种素材的记录方式,通过胶片、视频或者直接数字格式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每个图像无关来源,都会在电影形成之前经历很多个加工处理的程序,电影正是这些操作最终汇集的结构效果。

当代数码影像似乎走向了复古,回归了“手绘”的道路,回归到了动画特殊的“手绘哲学”中。手绘在这里不是真正用铅笔去描绘,而是指在人的综合意志的统摄下,用非自动机械的方法去结构形象的意愿和能力。 用马诺维奇的话来说,叙事电影不过是被动地用科技去模仿现实的一种故事叙事而已,是绘画的一个子流派。

数码影像之所以是对动画制作技术的继承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并非一种科技至上的艺术,而是更受人的意识控制的艺术。随着数字技术对动画制作的介入,我们必须明确数码叙事的特点,即数码叙事并不是一种不掺杂传统人工因素的、完全自动生成图像的科技产品;相反,它需要人为的设计因素,而且是重复手动的、经过反复设计的拼合图像。 正是在这个人为的拼合过程中,在不连续的、“断裂的”画格之间生成了动画本体论层面上的“事件”(event)。 Q88oEkErDoMRylk42azBXrDto6/bEBezfBejo4tlbB2ZM7vCK+BdoeRAvLEcwB9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