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新媒介语境下探究动画本体始终是一个难点和重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数字经济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动画艺术在与科学技术、传统文化的互动过程中生产出了新的美学诉求、亚文化形态和市场需求。但是,这种互动关系却在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将动画的领域不断泛化,在拓展其应用功能的同时也导致了动画边界的消失。这些趋势不仅弱化了我们对动画的“整体”认识,而且表现手段看似多样的背后是动画美学观念、审美趋向和创作输出上的同质化。可以说,动画是丰富的,它不仅是一种审美形态、技术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因此,建构整体阐述动画知识型的理论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动画的物质性研究实际上是探究动画媒介与生产策略之间的关系问题,本书在第一章以观看和生产的关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围绕着动画观看体制的演化路径展开论述,主要阐述观看的量化生产、观看方式的转变以及动画媒介对主体(制作与观看)的塑造作用。第二章进一步探究动画的语言学结构并分析动画的本体特征及物质性的视觉表征,通过对“拉康模型”的重读与转换来建构动画媒介与生产策略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地研究各种动画生产范式提供理论构型。

在第三、四、五章中,本书从“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角度分别阐述在媒介技术、文化环境、生产模式、认同机制等语境下不同动画生产策略的物质性问题。其中第三章主要分析工业化的动画生产模式、电影院的场域构造和动画媒介的特殊性,以及电影和动画在观影体验、认同机制上的差异,探究工业动画生产系统的闭合性、观者与动画互动作用的社会生产性、动画在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同时保持自身意指作用的本体性。第四章主要分析作者动画在创作实践与话语机制层面上的特征、媒介材料与作者性在叙事和形式层面上的创新,探究动画与现代艺术理念的关联性,艺术家通过媒介实验否定模式化动画生产体制等问题。第五章通过探讨人与机器的关系分析二者在影像生成过程中的独立性,探究以客体为导向的动画生产策略其自身“非意义化”的生产特性,以直接动画电影制作(direct-on-film animation)为研究对象探讨反“符号性框架”的动画生产策略。结论部分总结和回顾本书的主要观点与结论,指出本书的创新、研究意义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本书是笔者从艺术实践过渡到理论学习的研究文本,也是在跨学科的语境下对动画影像艺术的一种思考。希望本书能够为动画理论研究提供另一种视角,在动画媒介考古学与哲学思考之间为动画本体研究开辟一条新路径,为中国多维度的影像创作实践带来启示。 jFvOqIJrLtj0VsoK0Vmn9aF3Uk0BWeCjThsofgfA3lXrecMF+Aw32NFAHFC6s55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