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译者目标:文字对等、意义对等与效果对等

通过前面的论述分析,可以总结出影视剧翻译的对象是以生活语言为依据、经过文学创作和艺术加工的艺术语言,是以“剧”为本体特征的戏剧文学文本。如此说来,影视剧翻译的根本目的不是把“意思说对”那么简单,而是要使译文具有跟原作同样功能的文学本体特征,其翻译的好坏要按照文学翻译的标准来判断,在艺术层面上也要有与之相符的评判标准。关于文学翻译的标准,古今中外的翻译家已经提出不少可借鉴的理论。

在中国传统译论中,关于翻译标准的论述,可以参考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以及各种对诗歌翻译具有指导意义的“音美、形美、意美”的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其实,关于翻译的标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说法,都脱离不了忠实于原文这一原则,不仅要把原文词句表达的字面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还要把原文语言形式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完整地再现。除此之外,译文还要做到行文流畅、语言优美,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下面就以严复的“信、达、雅”作为影视剧翻译的标准进行一番探讨。

一般认为,严复在其翻译的《天演论》卷首“译例言”中提出了译事三难,即“信、达、雅”。关于这一翻译标准的讨论学界从未停止过。在严复眼中,“信”就是要译文“修辞立诚”“取名深义”“而意义则不倍本文”;“达”就是要译文“辞达而已”“以显其意”;“雅”就是要译文“求其尔雅”“刻意求显”。 说得简单一点,“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达”的目标是使译文通顺明白,保持原文的内容融会贯通;“雅”则是要选词得体,提高欣赏价值。

在翻译影视剧的语言时,解读影视剧语言的特征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译者对影视剧语言感受最直观的就是人物对白中的用词、句子的语法结构以及文本使用的修辞手法等。其次,影视剧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被打上了艺术创作的烙印。对白通过语言来表达事实,不仅要符合人物的形象,构成场景故事的叙事要素,同时也要表达出创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反映作品的主题。这是语言形式背后的艺术内涵。最后,影视剧的语言还受到地域文化、时代背景乃至创作者个人思想观点及其语言外因素的影响。例如美剧《绝望主妇》中Bree和她的儿子Andrew吵架的场景:

译例评析:美剧《绝望主妇》片段“母子吵架”

续表

分析:在众人眼中,Bree是完美主妇的典范,她做任何事情都力求满分,这也正是她唯一的缺点——强迫性的完美主义。她对自己的外貌时刻保持一丝不苟,家务和烹饪也要尽心尽力做到最好,对待家人也是一样严格要求。她的丈夫和子女不但毫不领情,还责怪她事事刻板,让人喘不过气。在一次晚餐时,母子二人的矛盾突然爆发,发生了争吵.Bree的话本意是责怪儿子行为反常,就像嗑药了一样突然变得挑三拣四,还指责妈妈,不像以前那么顺从;儿子则借用“竞选Stepford市长”来反驳和讽刺行为不正常的人是她。译文2将“asfresh as paint”直译为“精神饱满”,但在语义上,这一短语与“行为反常”相对,字对字的译法违背了原话的语义逻辑,更不能表达出人物原话背后的意思以及人物的语气、情绪等。原文中,Andrew借用“run-ning for mayor of Stepford”作为隐喻,讽刺妈妈:“你看上去很完美,但就像个机器人一样,毫无情感,已经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了。”Stepford是美国电影《复制娇妻》( The Step for dWives )中一个城市地名,这里的主妇们都是完美的机器人太太,她们每天把自己打扮得很精致,但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在家打扫卫生、做饭、相夫教子。后来Stepford这个地名就被引申出“墨守成规、缺乏个性、没有真情实感”的意思,但中国的观众可能根本不了解这一典故。因此,译文1将其翻译为“竞选市长”及译文2译为“竞选完美娇妻市市长”,按照“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进行评析,这种字对字的译法或许勉强达到了“信”的要求,但是从“达”和“雅”的要求来看,两个译文版本皆有不妥之处,不但没有准确传达出人物的情绪,也不符合“母子吵架”这一主题。

通过上述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按照“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影视剧翻译不仅要把话说对,更要把话说好,不仅能让观众听出或看出人物讲的那个“字儿”,而且还要明白“字儿”所指的那个“事儿”,更要品出话语表达的那个“味儿”。也就是说,翻译不仅要按照译入语的句式把人物对白的意思讲清楚,还要通过翻译说明对白语言背后的含义,包括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场景等,力求把对白要讲的那个“事儿”重新讲出来,让观众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能够欣赏和体会其中的“味儿”。这就是“影视剧翻译要实现不同层面上的对等”的真正含义。

翻译家奈达基于其对语言功能的划分,认为翻译追求的应该是功能对等,即译文与原文具有同样的功能,原文的读者和译文的读者在读同一本书时必须具有相同的反应和体会。影视剧的话语是以对白为主的人物语言,不仅具有传情达意的信息功能,而且具有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功能,是影视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按照功能对等的要求,影视剧的翻译可以从三个层面的对等来分析,即文字对等(word-for-word)、意义对等(sense-for-sense)和效果对等(effect-for-effect)。通过下面的译例,我们来分析“三个对等”的不同意义。

译例评析:电影《绿皮书》片段“Tony的家书”

分析:电影《绿皮书》讲述的是白人保镖Tony被聘用为优秀的黑人古典钢琴家Don Shirley的司机,负责Shirley博士一路的起居。他们从纽约出发,前往美国南部举办巡回演出,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旅行。在辗转各地进行巡演的途中发生了许多事情,展现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社会现实,凸显出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谊。白人保镖Tony没什么文化,混迹于社会的最底层,说话、行为比较粗俗。案例中的这段话是他写给妻子的家书,从原文的用词以及简单的句式等,可以看出他的文化水平不高。

这段译文是配音版的译文,总体上来看,译文流畅通顺,无论是语言还是意义都实现了与原文的对等,可以说很好地发挥了语言的表意功能。但是,从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和艺术审美的角度看,观众从这样的译文中不能体会到Tony的人物特征,因为有些词语的使用并不能凸显出一个没有文化、言语粗俗的大汉形象。例如,“I c a nt e l lh e’sa l w a y s t h i n k i n ga b o u t s t u f f i n h i sh e a d”被译为“会发现他经常一个人默默思考”,原话中的“t h i n ka b o u t s t u f f”是“不知想些什么、胡思乱想”的意思。但是配音版却翻译成“默默思考”,感觉Tony还是一个有点文化素养的人,这话并不像一个粗俗大汉的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就不够突出,语言塑造出的人物屏幕魅力也会受到影响。这等于说译文没有实现“效果对等”的艺术功能。

通过上面的译例分析可以看出,停留在文字对等层面的翻译,文字表达的意思也就只能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与人物的性格形象往往貌合神离。相对来说,意义对等的翻译超越了字面意义,实现了语言的表意功能,这属于语言工作者的水平。但这还不是最高境界,因为只有效果对等的翻译才考虑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因而属于艺术工作者的境界。

可见,“三个对等”体现了三个不同层面上的翻译思想,不同的指导思想会影响教学的方向,影响译者的态度,决定译者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目标。译者的追求不仅在于“把意思说对”,更要努力“把话说好”,从而实现作为“剧”的本体特征。总之,使译文达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风格、体现审美品质的艺术水准,是影视剧译者追求的根本目标。 vgbsrEAhBOdVUKX4BRozi7BhWwbu8+SCm0mZukqF0UDrt6oHczgIUPUjcPXiC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