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短片是随着媒介环境和受众习惯的改变而产生的,从内容上来看具有主题鲜明、形式灵活、想象丰富、时间短、节奏快等特点。新媒体短片的出现降低了影视创作的门槛,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影视创作的队伍中,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影视形式。
新媒体短片的故事是以非线性思维的迭代法结构的。它对大部分传统电影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为一个完整结构做出一定调整,压缩开端与结局,甚至省略发展,将重点放在高潮的呈现,大篇幅展开。在叙事节奏上,情节紧凑、悬念迭出,加快了叙事的进程,形成了简单明快的叙事风格。时间的限制与受众的碎片化时间接受习惯,使得微电影非线性叙事特点突出,各种多变的元素组合也成为一种非线性的叙事美学。具体而言其特点包括:
新媒体影视的剧本创作主题相较传统影视更为个性化和通俗化,这是由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和受众的特点决定的。新媒体影视要在网络大范围传播,它的受众是全网用户,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影视主题和内容不能太晦涩,而要通俗易懂,易于被不同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的人接受。同时新媒体用户具有年轻化的特点,更青睐有个性、有新鲜感的主题。
现实主义题材是颇受欢迎和关注的一种新媒体短片题材,很多短片都聚焦各类热点现实问题和不同人群的生存现状,呈现出鲜明的现实性特征。新媒体影视的剧本创作要具有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反映新时代人们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文化,这样的作品才能具有现实意义和持续的生命力。坚定这样的创作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视工作者的使命。
新媒体大大降低了影视内容制作和传播的门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行业中。新媒体短片具有不同于传统影视的特征,其制作成本较低,时长较短,目光聚焦于普通百姓的情感与生活,极大赋能草根阶层话语的表达。在创作手法上,常采用戏谑、拼凑剪接、解构主义、后现代等方式表达不同于主流话语的民间话语。例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对电影《无极》的二次剪辑和创作,通过对剧情的解构和重组,传达一个全新的主题,表现创作者鲜明的创作意图,具有典型的草根性。
新媒体从方方面面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从单向的输出变成双向的互动,用户不再只是旁观者,也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信息生产中,进行反馈与互动。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要注重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从选题到制作的过程都要让受众充分地参与进来。“交互式电影”成为一个新的探索方向,即让观众参与到剧情发展中去,跟影视中的人物即时互动,产生更沉浸的观影体验。
直奔主题即通常所说的“开门见山”。新媒体短片时长较短,且观众常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如果开头铺垫太长,很容易造成观众疲惫,令其迟迟难以入戏。因此新媒体短片的剧本在开始就要迅速将观众带到既定的情境中,告知人物所处的状态和境遇,让观众迅速入戏,同时也得以突出主题。
对于新媒体短片而言,情节要尽量紧凑,精简对白并去除不必要的场景。在剪辑上要采取碎片化的剪辑模式,因此常用蒙太奇手法进行拼凑,采用非线性快节奏的叙事。短片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叙事上要更为集中。让短片内容高度概括和集中的同时也更具艺术性。不必事事交代清楚,可以适当留白,让短片更有意味。
反转手法的本质是通过意外制造悬念,恰到好处的反转会让剧情更加紧张刺激,增加情节推进的戏剧化程度,给观众带来意外之喜。比如法国短片《调音师》就是以高能反转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化了主题,让故事意味隽永。
悬念是为引起观众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设置的悬而未定的要素,巧妙的悬念设置能够增加短片的紧迫感,保持观众的观看兴趣。而戏剧冲突迎合了微电影的微时长、碎片化、快节奏的叙事特征,对丰富人物情感、增强剧作的艺术张力以及深化短片主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悬念和戏剧冲突能够很好地增强短片的可看性。
新媒体短片要勇于创新,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避免俗套和模板化创作;要抛弃以往的“陈词滥调”,力求从主题到情节都有所创新,不落窠臼。当然,创新也不是全盘的否定,而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新瓶装旧酒”也是一种创新。创新是维持艺术生命力的不二法则,是每一位艺术创作者的必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