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记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青少年只能在小说、小人书、广播剧、评书、国产电影等有限的娱乐形式之间做着选择,而在这些文本中,颇为常见的是由电影单幅画面连缀而成的影视类小人书。那一时期被大量印刷成小人书的是大多是兼有悬疑、反特、犯罪类型的电影改编故事。如1977年由陈方千和刘春霖导演的悬疑电影《黑三角》风靡一时,那时每一个买冰棍的小朋友都会仔细观察包装纸,看上面是否有传递情报的“黑三角”,用狐疑目光看着卖冰棍的老奶奶,解读她脸上的表情,由此可见此类型电影在当时的影响力。

但我们发现,悬疑类型的电影很少被纳入中国电影史学和美学的研究视野。一直以来,悬疑电影在中国电影的脉络中都是细流和支脉,所以很高兴该书的两位作者注意到了这一创作类型和创作现象。

张希和付晓红老师是我的同事,我们相识多年,经常一起交流学术问题。2017年,得知她们对此研究方向感兴趣后,我对她们的研究给予了支持。自那时起,她们初步确立了范围和研究,并以此为研究目标,在《当代电影》等相关学术期刊上陆续发表学术文章,逐渐积累,直到今年集结成一部学术著作。

该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中国悬疑电影的学术专著。在电影史的梳理方面,该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中国悬疑电影的衍变进行了梳理,对类型电影的本土化历程和电影导演的创作脉络进行了厘清;在叙事和美学方面,该书对中国悬疑电影独特的、多样的、复杂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和厘清,比较全面地廓清了悬疑电影的空间表达、暴力美学与叙事美学,并涉及悬疑电影对禁忌的影像化表达和集体潜意识的体现。

该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戏剧影视理论体系丛书”专项出版资金的资助,在此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关玲院长和张宗伟副院长对于此项研究成果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研究生张琪璐、田筱玥、吴佳谕、韩睿、史青云、朱芷萱、叶逢春、王润泽、安安、郭轶杰、朱天霖等,为本书收集资料、核对文献、设计图表,并参与了本书的后期校对工作。

该书中的某些章节曾以《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情绪叙事”》《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暴力叙事》《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叙事文体与表意特征的诗意化倾向》等为标题发表于相关学术期刊,部分内容有扩充或删减。

第一章“中国悬疑电影的历史梳理”的第一节至第五节,作者为付晓红,第五节的第四部分作者为张希;

第二章“幻象:中国当代悬疑片的暴力美学”第一节,作者为付晓红,第二节和第三节作者为张希;

第三章“迷宫:中国悬疑犯罪电影的镜语与空间”第一和第二节,作者为付晓红;第三至第五节,作者为张希;

第四章“中国悬疑犯罪片叙事美学研究”,第一节作者为付晓红,第二至第四节,作者为张希。

做电影学术研究需要一定的使命感,更需要强大的自制力和忍耐力,一路走来,看着我的两位同事互相鞭策、互相激励,这种精神和力量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文本。

愿我们这一生与电影同行!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部副学部长
周涌
2022年11月 北京 mUmiKkXi/0AYp2RwEMqMy93F3qnAIxh7zN3WOpBkwubzQrzmhpwkFaIIwvyljKU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