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随着战争结束,韩国国民经济乘着东亚经济腾飞的东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为标志,韩国开启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并实施以促进出口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韩国于1973年公布并开始实施“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大力推动重化工业的发展,工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汽车、造船、电子工业逐渐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进入80年代后期,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韩国社会经济的自由化趋势日趋明显,特别是韩国威权时代的结束使得韩国的国家发展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进入90年代,韩国经济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呈现出经济区域化发展态势,1996年韩国加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这标志着韩国正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从二战结束后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到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韩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濒临破产,社会秩序混乱,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陷入了暗淡期。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产业单一化所造成的经济脆弱性,于是韩国政府迅速调整国内产业。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文化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对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金大中明确提出:在韩国的未来发展中,要将“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放在立国之本的重要地位上。“文化立国”战略制定之后,韩国政府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文件,确定将无污染、低损耗、具有创新创意特点的文化产业作为韩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产业。此后,韩国政府出台和完善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演出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韩国政府还对文化产业给予政策、资金、组织上的支持,进一步将韩国的文化产业引领到有序且快速发展的轨道上。
在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韩国政府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重点培养具有战略意义的文化产业,在淘汰低端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将高端文化产业集中起来,在国家有力的宏观调控下,将人力、设备、资金、技术等资源迅速向重点文化项目集中,这些举措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联动体系下,韩国文化产业在短短数十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以电视剧集、电视综艺、流行偶像、电影为代表的影视文化产业成为韩国经济发展成就的新名片,亦是二十一世纪韩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文化立国”战略从构想逐渐变成现实,韩国的国家软实力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大幅跃升,这也间接提升了韩国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
2014年以来,在朴槿惠和文在寅执政时期,韩国同样将文化繁荣视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石。朴槿惠在上台之初就提出“经济复兴、国民幸福、文化昌盛”的治国纲领,把“开发以就业为中心的创造性经济”视为头等国政目标,力图通过文化振兴促进社会经济繁荣。为达到目标,朴槿惠政府颁布了《文化基本法》以确立国家文化发展基本方针和原则,保障国民文化权利,并修订《文化艺术振兴法》《艺术人福利法》《表演法》《博物馆及美术馆振兴法》等;随后,成立文化繁荣委员会、人文精神振兴协议会等机构。政府先后投入占总预算规模1.5%(约5.3万亿韩元)的资金支持文化工程,扶持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支援创新型产业,挖掘国家发展的新动力。
此外,为加强韩国文化海外宣传和输出,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未来创造科学部发布《韩国文化产业对外输出促进方案》,力争提高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额。文在寅上台后,一方面延续朴槿惠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另一方面力图恢复受到冲击的文化对外输出渠道,扩大就业。
2017年,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实施整整二十年,韩国文化产业销售总额达到110.5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29亿元),约占韩国当年GDP总值的6.5%;
在文化产业出口方面,2000年韩国的文化产业出口总额只有5亿美元,到了2017年韩国的文化产业出口总额达到68.9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从2018年到2020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总额实现了进一步跃升,截止到2020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总额达到了119.2428亿美元。
。2021年韩国文化产业克服了疫情影响,出口总额达到1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目前,韩国文化产业的概念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影视、广告、动漫、音乐、出版、游戏、演出、软件、工艺品、创意设计、传统食品、卡通形象等,还包括互联网以及手机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和高商业潜力的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韩国经济的崛起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使得韩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路径,我们力求结合历史的发展轨迹,从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回顾始自这一历史拐点的产业涅槃与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