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以场景为基础、以区块链为支撑的商业变革

1.1 生活就是多场景的连续体验

随着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价值逐渐体现为重塑人在场景中的生活方式,塑造场景价值,提升场景体验。

自2012年面世以来,滴滴出行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已成为出行服务场景中的独角兽企业。滴滴出行选定了一个出行场景,凭借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技术(如定位技术、云计算、物联网、传感技术等)和新思维(如连接思维、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算法思维等),为用户提供基于出行场景的解决方案,给出行者提供效率更高、体验更佳的出行服务。

滴滴出行改变了传统的路边招手的打车方式,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将出行场景中的供需角色聚集在平台上,并通过场景科技、支付科技等手段将线下场景需求与线上场景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大规模供需角色实时匹配与互动,并以此解决人们在出行场景的出行服务需求,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人在场景中的服务体验。

在滴滴出行平台,只要是符合要求的司机,都可以参与服务乘客的生态。滴滴出行为司机提供的价值是自主、开放、高效等服务体验,司机可以有选择地高效接单;滴滴出行为乘客提供的价值则是方便、快捷且相对便宜的出行用车服务。滴滴出行的服务逻辑,是界定出行场景并找到价值供需的角色。对于滴滴出行来说,在其价值链上司机和乘客是两个核心群体。滴滴出行的主要工作就是连接这两个核心群体,制定场景机制,激活核心群体,并满足双方的需求,提升司机和乘客的体验。滴滴出行改变了平台两端“司机和乘客”的关系,通过技术赋能使服务变得简单、有趣。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基于场景痛点构建的服务改善、业务重构和产品升级也是企业转型的一种路径。而且,这种场景导向的商业变革会越来越流行。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说率先占取场景是企业的主要战略,那么争夺场景则是企业竞争的关键。 例如,对于出行场景,滴滴出行、神州专车、易到用车,以及高德地图等,都争先恐后地争夺场景,进而引发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中心的生态战争。

争夺场景的重点之一在于争夺用户,体验场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体验生活,生活是多场景组合的连续体验。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生活,都在连续经历着若干场景,每个场景都是时间、空间等的综合呈现,在经过场景后,人们也往往会获得场景的意识表达、体验感觉及记忆存留。

小文是某公司的设计师,他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如表1-1所示。

表1-1 小文的一天

续表

每个时间段都对应一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有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使个体在场景中的需求得到满足,并获得场景体验。 商业的价值就是塑造场景,使体验更加流畅、极致、美好。 体验随着需求而变,也由心理诉求而动。体验好是因为产品或服务满足了人们的内在需求,而新技术的出现为这种内在需求的发掘和解决赋能。

在一个物质繁盛的年代,人们要选择一件符合自己所需的产品却异常困难。这是因为:一方面,满足同一需求的产品变得繁多;另一方面,有时候消费者也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需要外在引导。而这种需求的引导往往需要从精神层面着手,如赋予产品一定的精神价值。所以,在产品过剩时代,企业既要重视产品的性价比和使用体验,也要更加重视服务链的闭环体验。毕竟,当产品过剩时,消费者会更加注重服务体验。

同样,体验既包括基本物质层面满足后的感受,也包括基本物质需求之外的精神层面的感受(如惊喜、认同、共情等)。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场景逐渐融合后,各个场景下的需求相比以前更容易及时被满足,企业也较容易给客户提供基于场景的增值体验。

场景时代就是大融合时代背景下的体验经济时代。场景是价值连接、价值体验及价值传播的场所,场景的价值是为价值创造、价值传播及价值转化指明方向。 这个“场”既是空间场、交易场,也是能量场和关系连接的场(例如,滴滴出行这个场景就是实现空间连接的关系场和交易场)。这个“场”中有人、有物、有故事,场景规划者可通过这个“场”界定场景中角色及角色关系,通过场景需求及矛盾的洞察重构需求(具体该如何界定角色、重构需求,5.1节和6.4节将详细说明)。

具体来说:空间场是人们的活动区域,是对人们活动范围的界定,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家庭,还可以是生活或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交易场是传播价值、满足需求、实现交易的环境;能量场则是营造场景氛围,实现精神导向的无形场,这种能量场多数是由人性导向的文化价值来营造,最终在这个场域中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连接。“景”是蓝图,是愿景,是心中的远方;“场”到“景”的连接主要由组织通过价值创造来实现。因此,组织的使命往往是达成目标效果、满足场景需求。

在互联网出现或者普及之前,场景的价值只有通过线下活动才得以体现,对场景价值的挖掘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人们生活或工作中的很多场景都没被“关注”。随着移动设备和智能终端以及各种新兴技术的出现和普及,通过借助互联网的产品或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现实场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基于场景而进行价值创造、价值分享的方式越来越成为主流。移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正在改造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市场中畅谈的“元宇宙”亦是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的产物。虚拟场景与现实场景相融相合,即元宇宙是在多种新技术基础上而形成的新型虚实相融的应用。在该应用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数字身份、通证经济体系,人们可以结合现实世界的场景,在元宇宙中进行场景创建、需求洞察、场景造物、场景传播与场景体验,并获得更多元的需求满足和沉浸式体验。本书第4章与第5章所提出的区块链思维与场景思维可以为元宇宙中商业价值活动(包括场景造物、场景协作等)提供指南。

1.2 场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人们应对多变且复杂的商业环境创造了更多可能。 技术的本质是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认识自然、解决问题,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前人们认识某一事物需要四处访谈调研,耗时耗力,很多时候别人对一个事物已经充分研究过,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调研成果没有被充分利用。当资源共享、万物互联后,人们认识事物、认识自然、解决问题时就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平台、搜索平台上的相关共享资源,然后匹配自己的需求,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新技术带来的是新市场与新机遇。在数字化时代,笔者认为: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抓手是场景,基础是技术和数据应用,核心是业务转型。 各场景、各节点和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孪生可以将场景数据、物理产品数据、业务运行数据等实现线上共享,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数字化生态构建让资源、信息、业务等都可以互联。因此,笔者认为, 数字化的本质是基于互联网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将数据应用于商业模式创新、业务重构、组织重塑、改善用户体验等。数字互联技术下的数据互联共享、组织共识共创、生态互利共生,让组织、产品、服务等实现了生态 联结与价值递增,在互联互生下就有更多新物种可以被孕育,也有更多业务场景痛点可以更容易在数字技术赋能下被解决。 因此,基于新兴技术的场景化应用也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突破口。

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将成为未来产业/企业数字化的核心驱动力。各产业/企业通过信息技术重塑商业服务平台,对其生产、运营、交易、融资、流通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并以平台的数据要素驱动生产、运营、管理等的效率升级和产业数字化升级。最终以技术应用、网络建设、平台联通等方式促进全场景价值互联生态构建 ,以此提高资源配置与供需匹配效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全球数字经济总值在2018年就已经达到26万亿美元(约172.1万亿人民币),占总体经济的30%。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其中,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29.0%。2020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1.2%。如何能抓住数字化浪潮,通过数字化转型为产业/企业发展赋能,是每个行业和企业都关心的课题。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最大的战略就是数字化战略。如果我们想在多变且复杂的商业环境中生存,就需要实现资源、业务、流程以及个人能力等的数字化。如果企业数字化,其会造就更多的业务组合、业务协同、产业连接、生态连接机会,以及高质量、低成本、敏捷反应等商业发展机会。

数字化技术塑造了数字化商业活动。企业数字化后,最大变化就是消费和服务变为全场景、全时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但关注功能性诉求,而且更加关注内容质量、服务质量、参与度、场景体验等升级性诉求,诉求开始变得复杂、多变且模糊,并逐渐向碎片化、场景化方向发展。这时,企业最核心的发展逻辑就是制定一个可服务于某一场景人群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基于数字化技术连接场景,洞察场景需求,重塑客户价值,并以场景思维、生态思维等构建分布式、智能化协作方式和业务模式,从而实现场景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再造。同时,企业数字化也为其洞察用户需求、重塑用户需求、服务用户需求和以之为基础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的机会。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快速了解自身、员工、环境和客户的基础,也是敏捷反应的基础。 在数字商业背景下,企业要想长期成功,则需建立数字化管理架构和数字化解决方案逻辑,即基于大量的场景数据和相关信息平台,随需在线化调用,系统之间实现分布式互联互通,赋能业务团队对业务场景的产品/服务升级,敏捷反应、高效协作、按需交付。就产业数字化而言,产业数字化的基础是产业上下游中各场景的数据互通与业务联动,并实现产业链资源整合和产业中各业务的高效协作与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

而在此背景下,企业或个体该如何抓住数字化机会,找到数字化转型突破口?笔者认为,应从场景入手。 场景是洞察需求、重塑需求,以及设计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等的逻辑起点,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产品是场景的单一化解决方案,智能互联产品是场景的多元化解决方案。产品系统就是全域场景的生态型解决方案,这种系统具有感知、分析、优化、执行等功能。这是未来数字商业的基本逻辑。

数字商业的建设是为了让企业或个体能够挖掘更多机会,创造价值,提升人在场景中的生活体验。在数字化的商业环境中,首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重塑组织环境使组织结构网络化、扁平化,使跨职能协作规范化、专业化。其次,需要构建便捷、可信的沟通协作环境,以鼓励企业/个体产生新想法。最后,需要以资源赋能、经济激励等方法支持新想法的落地和决策科学性、行为敏捷性。这也是分布式商业生态中组织或个人创造价值的基本思维。

数字化驱动资源运作方式、成果转化方式、价值创造方式等逐渐线上化、智能化,促使产业创新主体、机制、流程等迎来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组织革新与模式重塑。跨地域、跨场景、共享资源、网络协同、群智群策等新特点的组织方式驱动场景服务创新和体验重塑。在技术创新、场景重塑、组织革新等驱动下, 一种以场景为基础的供给协同化与供需碎片化逐渐成为未来数字商业生态发展的主流, 由数字化带来的创新红利与增长红利逐渐显现。

1.3 企业的价值就是创造场景价值

随着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时代的到来,场景变成了互联的起点,场景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起来。消费者选择决策因素也主要是基于场景的即时即刻需求。此时,只有关注场景需求和场景变化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同样,基于业务场景或服务场景的数字化连接也变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

从场景的网络连接价值来看,场景网络化与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和节点用户数量的增加,促使网络价值呈指数级增长,而这种网络价值的节点多数源于场景,所连接的场景类型、场景业务、业务链条节点及其用户数越多,网络价值越牢固。所以当企业或个体生存在拥有更多用户、更多资源的网络系统中,就会拥有更大的生态价值、生态优势,以及更强的风险抵御力和环境适应力。 根据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网络上参与生态建设的节点越多,整个网络价值就越大。区块链技术所塑造的分布式、多节点的可信价值系统,又为多节点、多主体协作,以及多场景的价值连接、价值创造和价值协同提供了条件。场景中各节点可基于分布式蜂窝网络自由通信和交互,每一个节点都可根据分布式数据和自身权限进行分布式管理、发现、处理信息或任务。

连接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人们可以较容易地连接不同场景中的人、财、物,及其衍生的商品流、物流、信息流等,并以此洞察需求、重塑价值。这种连接和所创造的独特产品或服务,会形成体验、促成消费,甚至会给场景人群创造一种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体验,创造出人在场景中的生活意义。企业存在的作用往往也是创造这种场景价值,为场景人群提供基于场景需求的解决方案。

过去,企业的生产/服务定位多是以行业为切入点,看行业中还有哪些可切入的机会,创造价值主要来源于某些人群的显性需求。而在互联网时代,诸多群体的显性需求已基本被满足,很多产业机会也已经饱和,企业较难进入新的市场。但是当我们以场景为切入点时,或许会发现新的创新机会与商业机会,基于这种机会又能形成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例如,小米是基于家庭生活场景的全链产品解决方案,共享单车是基于出行最后一千米的解决方案。

在互联网初级阶段,企业之间主要争夺的对象之一是流量,当时获取流量成本较低,现在企业获取流量成本急剧上升。怎么办?唯有更换逻辑,以场景为切入点,对某一特定场景的用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深度服务,才更容易建立自有流量池。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逐渐成为企业界定需求、创造需求、提供服务的基础,即场景服务主体对场景感知和洞察后,提供或创造相应的信息、产品、服务。换句话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争夺战中,基于场景而进行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内容的创造、传播、互动等成为现在企业生存的主要逻辑。毕竟, 冲突之下有场景,场景之下才会产生贴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未来竞争的核心是场景的争夺!谁能占据场景,就能赢得未来!

罗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和谢尔·伊斯雷尔(Shel Israel)所著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Age of Context)一书指出了与场景时代相关的五个要素: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他们把这五个要素称为“场景五力”,并认为:“五种原力正在改变你作为消费者、患者、观众或者在线旅行者的体验。它们同样改变着大大小小的企业。”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的价值创造往往需要通过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等工具获取场景数据,洞察需求,挖掘线下或线上场景的商业价值。然后借助 移动互联网技术或平台 创造或提供满足多场景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实现线上线下高效融合与多场景商业服务。

全场景商业布局是企业拓展商业渠道、获得商业竞争资源的关键策略。一般地,全场景商业服务的构建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软硬件开发和平台服务两个层面,为开发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支持。在软硬件开发层面,企业主体通过软硬件产品开发和全场景生态布局可实现多类型用户触达、多场域服务触达,并通过场景产品和场景数据帮助开发者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服务;平台服务层面,应用生态连接与布局可拓展企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为用户提供基于场景的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服务等。

随着场景化商业时代的来临,企业的商业竞争将转向场景的竞争。未来,谁能占据更多的场景,谁就越容易在未来的商业中存留并取胜。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的商业生态布局,本质上就是对人们生活的多场景的布局,以及多场景之间的融合共生。因此, 找准场景,深度挖掘,巧妙连接,打破边界,多方融合,协同共创,将成为未来企业生存的新机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技术多变、市场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生存与发展则需借助于技术手段挖掘场景价值及其人群潜在需求,为场景人群提供更多的连接与交互渠道,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融合,进而促进产品或服务创新,提升场景体验。尤其是在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出现后,“场景”一词更是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行业从业者开始从场景角度寻求新的创新应用机会。

网络社会拓展了企业和个体的生存空间,但由于网络社会中存在虚假、不确定性等问题,使得网络生态资源的价值难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与体现。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生态环境中资源共享程度低、信任关系难建立等诸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可信网络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就企业而言,则需 借助于数字化技术重新界定与设计数字化的连接与交互场景,让场景中的“人、事、物”实时在线,并基于网络化交互场景设定与连接各商业活动主体,以多方互联的可信价值网络和分布式组织体系为基础,构建数字化商业活动管理系统,以此驱动商业变革与企业管理的升级。笔者认为,这是产业组织实现数字化管理与经营的基础。

1.4 数字化的未来:构建全场景可信互联生态

数字商业源于智能终端和新兴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随时随地都可以连接。

场景本身就是一个连接域,数字商业建设的目的往往是服务全场景的供需主体。 连接域可以留下各种迹象,对各种迹象的挖掘与分析有助于促进需求关系的价值供给改革。企业主体通过连接域造就新的场景关系、协作关系以及利益关系等,在新的关系连接基础上获得更深层次的场景体验。

例如,滴滴出行的出现不但通过需求与供给的高效匹配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而且也使供需双方得到了社交体验、零售体验,以及全生态出行服务体验。这种体验的实现关键在于放大连接,这种连接可以穿越时空限制,塑造一种场景氛围,为消费者提供更佳的场景体验。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企业都可以以“价值、平等、开放、互联、体验”等核心思想重构新场景,将原本静态的物理空间和没有多大价值的场景重构为一种多元化、有调性、可以留住消费者/客户的价值场景。

场景时代,连接为本,体验为上。 人生活在场景中,每天都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时刻处于“场景体验”中,并以这种体验后的反馈升级某个产品或重塑某项业务。这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重塑的核心逻辑,是价值闭环形成的关键。

多场景之间的连接与融合往往是商业生态构建的过程。生态的构建多是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场景化、产业化应用,让某一产品或者服务跨平台、跨场景发展成为可能,同时也让企业开辟新应用服务场景成为可能,在多场景融合下,较容易衍生出全场景智慧化服务。

就拿区块链技术来说,区块链作为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分布式存储的记账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安全可信等特点。通常,区块链基础架构可划分为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六个层次。数据层通过区块数据、链式结构以及区块上的随机数、时间戳、公私钥数据、非对称加密等加强各个节点数据的安全性;网络层的作用通常是基于P2P网络协议进行各节点之间的广播等通信手段实现信息或数据的交互与验证,网络中的各节点以分布式协同通信的方式为整个网络环境提供基本的信任支撑;激励层,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更多的节点参与到区块链系统中,增加网络节点的复杂度,从而增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系统数据的流动性;合约层能够对不同的数据输入由算法自动验证并执行不同的操作,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系统的可信度;应用层是区块链技术发挥可信链接与应用价值的上层表现。

区块链的各个基础层次所构成的可信系统能大幅降低契约建立和执行的成本,为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五大红利,即 降低信用建立成本、降低信用传递成本、降低监管审计成本、降低协议联通成本、降低组织管理成本。 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广泛落地将为我国经济结构改革和“数字化经济”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1] 。换言之,区块链技术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企业主体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数字网络营商环境和可信互联生态,这是区块链的价值所在。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区块链也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各行业供需有效对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以往,工业时代公司的经营是以资源为导向,互联网时代是以需求为导向,发展到区块链时代则是以价值为导向。根据对商业进化规律的研究,笔者认为,每一次重大的商业变革都以解决各行业存在的诸多痛点为基础,都是商业文明的一次进阶。这些数字化技术不仅连接了相互割裂的传统线下商业活动场景和业务场景,还连接了各商业活动主体,促进各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就区块链而言,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是在塑造一个高效、公平、对等、可信的商业新生态。这种商业生态可助推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人们的衣食住行、金融、文化等场景都可能被区块链重塑,重塑场景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提升场景体验,塑造一个更加高效、绿色、公平、和谐的场景环境的过程。具体来说,区块链对商业各领域可产生如下变革(包括但不限于)。

服饰方面, 区块链对服装的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供应链等方面都可能产生重大变革。例如,企业主体搭建联盟链,将服装的采购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等上链,在联盟链上,不仅可以溯源、追踪服装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数据信息,解决供应链信息不透明、数据失真等问题,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接资金方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餐饮方面, 区块链技术依托其具有的数据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以及基于时间戳的存在性证明机制,很好地解决食品供应链体系内各参与方的数据安全问题及数据被篡改时产生的纠纷,实现有效的追责和产品防伪,避免人为的弄虚作假,切实解决了每个人都关心的食品安全绿色问题。

住房方面, 该领域大量的中介机构和虚假房源、租客和房东之间缺乏信任、行业交易率低下等问题一直存在。通过区块链网络,使用特殊加密算法共同维护同一账本,可以将若干记录区块连成一个个数据链条。相关企业主体通过该分布式价值网络,打破了信息存储壁垒,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同时,区块链的核心优势之一就是不可篡改性和机器信任性,通过区块链记录的各种信息会完整、安全地存储在数据块中,在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交易平台上,交易的真实、公平、高效等都能得以实现。

出行方面, 相关行业企业将区块链应用在出行领域的保险、租赁、共享等业务场景中亦能产出诸多业务创新。尤其是在共享方面,其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等功能特性,共享平台就无须通过传统的中心化机构来建立不同个体之间的信任关系,不同个体之间也无须再进行信任相关的验证就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交易。这种方式可以改变传统中心化共享平台的较为烦琐的参与规则和运营模式,从而为出行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更多可能。

金融方面, 金融行业存在大量交易数据且需要建立很多信任契约关系,最容易出现区块链的创新应用机会。例如,在保险行业,利用分布式智能身份认证系统,可以在确保客户身份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上,防止信息泄露。客户在区块链上注册的用户名与个人其他有效身份信息相互验证并形成“共识”,助于实现个人信息数字化管理,同时个人信息丢失、被人为篡改的风险也将大大降低。

文创方面, 文学作品版权混乱、艺术品鉴真、盗版音乐和视频盛行等问题,以及其确权难、盗版多、公开性差等一直是行业痛点。区块链作为一个分布式账本的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与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一个区块链账本,这个数据库是开放的,可以共享,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匙查询其中的数据,任何一个区块都可以向前追溯,查询与之相关联的全部交易,并且每个区块所记录的数据信息都无法篡改。区块链的这些特性为解决文创产业的资产确权、保真、流通等诸多环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开放、共享、公平、真实、可信、高效皆是衡量一个行业良性、健康的重要标准。可以看出,很多行业因为有了区块链才使得该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也更有助于各行各业塑造一个良好的数字商业新生态,助推其构建一个更具生命力的价值生态系统。例如,零售电商类企业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技术优势,赋能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将原材料供应、食品安全和质量检测、产品分装、储存保管、运输、产品流通等关键环节通过区块链建立更完善的质量控制、产业互联及分布式管理体系,进而实现供需优化。

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价值互联网生态环境。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共享基础架构和可信网络有助于实现对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不同人群、不同行为下数据的完整、可信记录与共享。生态参与者可根据需求随时查看、处理信息,解决了信息资源共享中的信息失真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及价值交换与转移中存在的欺诈、效率低下和不公平等现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数字商业将会更加真实可信、公平高效,经济社会由此变得更加公正和透明。

区块链技术与各产业融合正是当前机遇。基于分布式网络能有效在各个物理节点之间建立关联,各物理节点、产业主体通过区块链将产业内各个参与节点分布式互联、互通,不仅能有效改变产业内各链条节点数据采集、流通与应用方式,而且在区块链的“机器信任”模式下,能有效保障产业内数据、交易的可信性,提高产业组织协作的效率,以及每个节点的商业价值。产业区块链是实现产业价值深度重塑的重要工具,各产业主体可将区块链深入到企业生产、研发、销售等内外各个环节,并基于各环节数据要素充分挖掘其价值,发挥其价值创造、价值流通能力,进而提升产业价值。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开展数字化价值活动往往需要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互联互通、数据透明、身份对等的可信价值生态。在可信数据共享下,不同节点、不同场景下的数据更容易被实时感知、分析与洞察。在数据互联、场景互通的商业业态下,更利于开展数字化运营,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online to offline,O2O)、分布式金融等场景服务。以此改变生产关系,重塑业务流程,提高企业和个体的协作和交易效率,及 其应对不确定变化的能力(见图1-1)。 最终,以全域场景连接的方式,将生活或工作的商业场景打通,并在数据全域获取与全要素资源的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和人工智能的搜集、分析和判断,预测各类场景人群的行为信息,反哺于商业认知和实践。在这种方式下,企业洞察或感知需求与变化会更加灵敏,场景人群的服务也可以更加精细化,各节点的共享与共创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全要素资源的流通与转化效率。

图1-1 全场景互联的智能数字商业生态

总而言之,由区块链带来的价值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面对区块链的这些新兴技术特性和商业思想上的变革,可做如下应对:在企业层面, 回归到企业的原有各业务场景,审视其是否可以利用区块链思维更迭企业业务场景的经营逻辑,对于企业原先存在、并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用区块链思想和技术重新审视一番,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以此驱动企业和行业生态质量的改良; 在产业层面,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其可为产业各环节提供公平、透明、高效的内环境,为构建可信产业环境、提升产业组织协作效率,以及提升资源的流动效率等提供技术基础,同时区块链的深层商业应用也助力重塑人们在沟通协作、生产供应、融资交易、供需转化等业务场景的价值体验,从而推动全场景可信互联生态的构建、分布式商业生态环境形成及分布式商业生态的运行。 TDuhlqjXR7UFTthjaBur/41vfUMUtaSNS2tizPhmv7+cPO6OQayqtVX7ZnAjxkC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