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扫地僧之问

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扫地僧

时间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地点 :少林寺藏经阁。

人物 :萧峰、萧远山、慕容复、慕容博、鸠摩智、神山、哲罗星、波罗星、少林众僧。

熙宁十年,四十二岁的苏轼在徐州写下了《阳关词·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词描写的景色,恰好也隐喻了“天龙”时代武学的现状:暮云收尽,一片清寒。在天龙表面繁盛的武学背后,是冉冉升起的巨大阴影。“不长好”“何处看”恰恰是距徐州四百多公里外的少林寺藏经阁中,扫地僧之问的背景。

当时萧峰、萧远山、慕容复、慕容博、鸠摩智正为武学动机而争执不休。萧峰倾吐肺腑,他凭不世出的武学加入大辽,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立功业。”

《天龙八部》第四十三章“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

就是这句话,引出了蛰伏在少林寺藏经阁中的武学无冕之王——扫地僧。扫地僧先是肯定了萧峰的观念,接下来一一历数了萧远山、慕容博、天竺僧波罗星来少林寺藏经阁窃取武学秘笈的过往。比如,萧远山入藏经阁偷阅的依次是《无相劫指》《般若掌》《伏魔杖法》;慕容博入藏经阁先偷阅《拈花指》,后来更抄录少林七十二绝技副本。扫地僧还看出了鸠摩智在偷偷研习《易筋经》。

扫地僧接下来提出了自己的武学观 慈悲仁善 。武学对内为了满足自身的追求、强身健体,对外为了惩恶扬善、利国利民、护法伏魔。武学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行善,也能作恶,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所以要注意降伏心魔,要有慈悲仁善的念头。如果武学中没有慈悲仁善的利他念头,只以利己的武林至尊地位为目标,慢慢就会伤害自身。在武学中,越是重大、重要的武功,如果没有慈悲之念的话,带来的伤害就越大。这是因为,越是重大、重要的武学所涉及的名、利、权势就越大。就像拈花指等上乘武功,如果没有慈悲仁善,戾气会越来越大。武学求普利世人,但很多人练武求成名获利,两者即使不是背道而驰,也常相互克制。只有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志和慈悲仁善之念,习武才值得推崇。

扫地僧还认为,“武学障”常常是学武之人的巨大障碍 。大多数武学都花费人力、物力、时间、金钱无数,往往“凌厉狠辣,大干天和”,因此每项武学都须有相匹配的普利众生的价值以求化解,这个道理练武之人都懂。只是一般人练了几门武功,取得一些成果、名气、地位之后,在武学真理上的领悟常常会遇到障碍。佛教有所谓的“知见障”,武林则有所谓的“武学障”。

扫地僧对武学基础更重视 。他认为,大多数武学包含体和用。“‘体’为内力本体,‘用’为运用法门”,也就是武学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这两者需要匹配,没有基础研究的技术应用是不会长久的,而且可能反噬自身。

扫地僧最后抛出自己的质问:“此后更无一位高僧能并通诸般武功,却是何故?”也就是: 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扫地僧之问其实指出了“天龙”时代的武学现状:天资极高者缺少慈悲仁善,天资中等者有武学障,天资一般者不重视基础、急功近利。虽然也有例外,如萧峰就是天资极高而又有博大胸怀的人物,段誉就是天资中等却从不执着于武功高低的人物,虚竹就是天资一般但具有雄厚基础的人物。但更多的情况是:无崖子、丁春秋、鸠摩智等人都是天资极高的人物,却将巧取豪夺看作逍遥,没有济世救人的宽广胸怀;慕容复等人是天资中等者,但是执着于武功广博、声名远播,无法自拔;大多数学武之人注重招数,但是没有雄厚基础,即内力。

其中天资极高者缺少慈悲仁善的问题很严重,比如逍遥派巧取豪夺的恶果远比想象的要大:

原来这“琅嬛福地”是个极大的石洞,比之外面的石室大了数倍,洞中一排排列满木制书架,可是架上却空洞洞地连一本书册也无。他持烛走近,见书架上贴满了签条,尽是“昆仑派”“少林派”“四川青城派”“山东蓬莱派”等等名称,其中赫然也有“大理段氏”的签条。但在“少林派”的签条下注“缺易筋经”,在“丐帮”的签条下注“缺降龙十八掌”,在“大理段氏”的签条下注“缺一阳指法、六脉神剑剑法,憾甚”的字样。

《天龙八部》第二章“玉壁月华明”

逍遥派的武学霸权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天龙”时代武学的停滞不前。大理段氏面对鸠摩智的武功交换提议果断拒绝,甚至不惜毁掉六脉神剑剑谱;蓬莱派和青城派世代仇杀,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受影响最大的是雁门关事件。

三十余年前,慕容博假传消息,说契丹人要来少林寺抢夺武学典籍,才有了少林寺玄慈带领丐帮汪剑通等人在雁门关阻击萧远山事件。推本溯源,恐怕是逍遥派对各大帮派尤其是少林、丐帮的巧取豪夺留下了极不好的印象,才酿成了雁门关的悲剧。

那么,扫地僧之问仅是一声叹息,还是在质问中尚怀着希望 ?可能是后者。面对“天龙”时代的科研乌云:天资极高者缺少慈悲仁善,天资中等者有武学障,天资一般者不重视基础、急功近利,扫地僧绝不仅在少林寺向萧峰等随缘说法,他也身体力行,书写《九阳真经》,并极大地影响了“天龙”时代以后的武学发展方向(后文详述)。扫地僧抛出了问题,也给出了答案,可能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考虑,扫地僧没有将答案轻易示人,就像习题的答案并不直接在题下面给出一样。

扫地僧的武学之问在武林久久回响。

注:萧峰携燕云十八骑大闹少林寺时间考

萧峰遇到辽国国主耶律洪基时是1076年:

“甚好,甚好,在下萧峰,今年三十一岁。尊兄贵庚?”那人笑道:“在下耶律基,却比恩公大了一十三岁。”萧峰道:“兄长如何还称小弟为恩公?你是大哥,受我一拜。”说着便拜了下去。耶律基急忙还礼。

《天龙八部》第二十六章“赤手屠熊搏虎”

辽道宗耶律洪基生于1032年,遇到萧峰时是31+13=44岁,所以当年是1032+44=1076年。萧峰携燕云十八骑大闹少林寺估计发生在次年,即1077年。

附:钱学森之问

1995年1月2日 ,钱学森写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王寿云同志、于泽元同志、戴汝为同志、汪成为同志、钱学敏同志、涂元秀同志:

元旦刚过,我就给诸位写这封信,这是因为我读了《中国科学报》去年12月26日4版上几篇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01周年的“毛泽东与科学”研讨会的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毛主席要我们创新,我们做到了吗?回想在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人员是按毛主席教导办的:

1.我国理论物理提出基本粒子的“层子”理论,它先于国外的“夸克”理论。

2.我国率先人工合成胰岛素。

3.我国成功地实现氢弹引爆的独特技术。

4.我国成功地解决了大推力液体燃料氧化剂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问题。

5.其他。

但是今天呢?我国科学技术人员有重要创新吗?诸位比我知道得更多。我认为我们太迷信洋人了,胆子太小了!

我们这个小集体,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

奉上所说文章复制件,请阅并思考。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95.1.2
《钱学森现代军事科学思想》(糜振玉编,科学出版社,2011,176-177页)

在这封信里,钱学森回顾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科研成就,对20世纪90年代的科研创新不足感到不满。钱学森也分析了原因:迷信洋人、胆子小。钱学森给出的方案是“要敢干”。

2005年7月29日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看望了94岁的钱学森。温总理向病床上的钱学森介绍了政府正在组织制订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并采取自主创新方针的情况。钱学森听完介绍后表示:

“您说的我都同意。但还缺一个……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 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 。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

钱学森又说: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 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在这次谈话中,钱学森继1995年信件的观点又提出科学创新能力需要艺术修养的观点,他认为我们的大学没有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

2009年10月31日 ,钱学森去世。

2009年11月11日 ,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题目是《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其中提到:钱学森走了,又一颗巨星陨落了。我们深切缅怀钱老,缅怀他的科学精神和崇高人格,还有他的那句振聋发馈的疑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就是钱学森之问的由来。 cQnSK6lBu8S1H3N+dYgIzrFE0lDQ8rpJDlB5uWwHP2XiATigMD9cZSyvIkkRhFG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