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王重阳的论坛

雪满山中高士卧。

——王重阳

王重阳站在林朝英的肩膀上,以《九阴真经》为契机,开启了学术论坛——华山论剑,从而一统四大宗师之后的武学江湖,绵延近百年。

抗金不成,心灰意冷,隐居古墓,自号活死人,这是王重阳人生的至暗时刻。

被林朝英激出古墓,王重阳获得了新生。王重阳后来有两句诗:“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似乎正是描述了当时的心境。

王重阳出门一笑,不仅是因为武功大成,形成了自己的全真武学体系,隐隐和独孤求败、林朝英分庭抗礼,震古烁今;更重要的是,王重阳在林朝英的启发下,决心创立宗派,传续全真绝学,也期望驱除鞑虏、北定中原。

王重阳首先完善了自己的武学体系

全真内功上手慢,但稳健而且上不封顶。全真内功包罗极广,如先天功,王重阳就是凭这门武功折服四绝;也有“金关玉锁二十四诀”这种筑基的武功。全真内功的一个特点是中正平和,不容易出错和走火入魔,所以任何根器的人都可以练习,如郭靖在十六岁就开始练习全真内功。全真内功的另一个特点是练成后永无停歇,只会越来越精纯,这是别人无可比拟的,所以王重阳远胜四绝,而郭靖后来一个月就能掌握降龙十八掌,也是得益于全真内功。

全真外功也威力很大。小龙女、杨过看到刻在古墓中的全真剑法后都赞叹不已,足以说明全真剑法的威力。全真外功除了剑法,还有三花聚顶掌法、指笔功等。

全真轻功也不俗。郭靖曾学习全真的上天梯。后来他无任何凭借登上襄阳城头,让数万蒙古大军叹为观止,恐怕也得益于这门全真轻功。

危急之中不及细想,左足在城墙上一点,身子斗然拔高丈余,右足跟着在城墙上一点,再升高了丈余。这路“上天梯”的高深武功当世会者极少,即令有人练就,每一步也只上升得二三尺而已,他这般在光溜溜的城墙上踏步而上,一步便跃上丈许,武功之高,的是惊世骇俗。霎时之间,城上城下寂静无声,数万道目光尽皆注视在他身上。

《神雕侠侣》第二十一回“襄阳鏖兵”

全真武功还是一个开源的体系,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够得更高。比如全真七子开发了同归剑法,丘处机根据天罡北斗阵创出了七星聚会。

王重阳另外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创派授徒,而且是双轨制

一方面,可能考虑到逍遥派无崖子因为颜控而遇人不淑,王重阳选择弟子时重德不重才,全真七子尽管学武天分稍差,但个顶个的都是性行高洁的人物。另一方面,王重阳也选拔了武学天分极高的周伯通,传承武学衣钵,但不纳入全真门下。这样的制度设计,既建立了全真武学传承体系,又有顶尖武学人才,两者共同保证了全真派的发扬光大。

但王重阳还面临一个关键问题:一个新成立的宗派,如何提高影响力,持续不断地吸引人才 ?对于一个组织,尤其是一个新生组织,提高影响力、吸引人才永远是一个不容易的任务,竞争异常激烈。比如明教就从名门正派挖人才。周伯通提到明教的时候说:

(黄裳)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甚么法王、甚么使者。哪知道他所杀的人中,有几个是武林中名门大派的弟子。

《射雕英雄传》第十六章“《九阴真经》”

明教当时就开始从各大门派抢人了。明教一直为正派所不容,恐怕远不止正邪之分这么简单,人才争夺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王重阳是怎么提高影响力、争夺人才的呢? 他只创办了一个武学论坛,就改变了整个金庸武侠世界的武学走向

王重阳一生有几大成就。如创立全真武学、创建教派(即全真教)、培养了七个弟子(即全真七子)。 但这些成就的根源和保障是王重阳创办了武学论坛 —— 华山论剑

论武学发明,独孤求败和林朝英甚至超过王重阳;论武学团体创立和年轻弟子培养,古墓派的林朝英、桃花岛的黄药师、白驼山的欧阳锋、大理段智兴、丐帮洪七公甚至铁掌帮的裘千仞都各有可取之处,并没有远逊王重阳。然而,若论武学论坛创建,王重阳足以傲视群雄。 他敢说出 重阳一生,不弱于人 这句话,主要是因为武学论坛 —— 华山论剑

王重阳选择《九阴真经》作为第一次论坛的主题大有深意

在众多的前“射雕”时代武学中,王重阳单单选择了《九阴真经》,绝不是无缘无故的。王重阳纵横天下半生,信息渠道极为畅通,比如他甚至知道极北之地有寒玉床。王重阳很可能了解前“射雕”时代的武学发明。独孤求败“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王重阳怎么可能不知道?《九阳真经》作者扫地僧在少室山下被萧峰打了一掌安然无恙,王重阳也可能听闻。同独孤九剑、《九阳真经》相比,《九阴真经》要稍逊一筹。王重阳为什么要选择《九阴真经》?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九阴真经》的道家绝学特征最为明显。

《九阳真经》是佛家的。独孤求败武功出处不详,虽然可能也是道家,但不明显。黄裳阅读了5481卷道藏,创出《九阴真经》,这本身就是对道家的巨大推崇。王重阳选择《九阴真经》,对道家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对全真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鸠摩智念念不忘《易筋经》,是因为作为佛家武功的《易筋经》对他的事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王重阳选择了《九阴真经》,也足以让全真派光耀天下。

刚好当时上百名江湖豪客争抢《九阴真经》。然而,这些人没有哪一个有能力独占《九阴真经》。王重阳看到了机会,也抓住了机会,抢到了《九阴真经》,使之成为第一次华山论剑的主题。

不仅对于主题的选择,而且对于华山论剑邀请的人选,王重阳也是做了充分考量的

首先,华山论剑不是一个公开的论坛,对受邀请人选的数量是严格控制的。第一次论剑邀请五人,其中四人参会,算上王重阳和王处一,一共六人;第二次论剑只有四人;第三次论剑人最多,但也就十来个人。第三次论剑时曾有很多江湖人士想参与,结果被杨过赶跑。

其次,第一次论剑每个参会的人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黄、欧、段、洪、裘五人,在地理位置上涵盖东西南北,可以纲举目张,提挈整个宋王朝;在社会阶层上,这些人涵盖下至帮派、上至皇室、横达少数族裔(如西域欧阳锋)、包容三教九流各种势力。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打不过王重阳,对王重阳创立论坛不会构成威胁。

请注意,王重阳还带了王处一参加第一次论剑,王可能负责传播。第一次论剑的结果需要公布天下,使海内知闻,但因为严格限制参会人数,该由谁让论剑的结果远远传播出去呢?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似乎都不是很好的人选。王重阳带了自己的徒弟,可以很好地传播结果。马钰低调谦和,不是好人选;丘处机又过于张扬,可能会让人说闲话;王处一位于两者之间,刚好合适。

第一次华山论剑论坛召开时间也有讲究

第一次华山论剑选在了当时大多数对王重阳武功构成威胁的人物去世之后。尽管王重阳号称武功天下第一,周伯通甚至说金轮法王在王重阳手下走不了十招,但在当时,能和王重阳一决雌雄的,并不是一个没有。比如林朝英,再比如打遍天下无敌手、和神雕相伴、孤独终老的独孤求败。独孤求败在第一次论剑时虽然健在,但已经隐居剑冢,不问世事(见第7章“注3: 独孤求败年代考 ”)。第一次华山论剑论坛举办的时间刚好是这些人或去世或隐居的时候。

第一次华山论剑论坛召开地点也不是随便选定的

论坛地点一定要离重阳宫近。按理说东岳泰山是帝王封禅的地方,难道不应该作为论剑的地方?再比如嵩山,是武学圣地少林寺所在地,而且位于中部,距离四绝平均距离最近,是不是更适合论剑?但是王重阳选了华山,华山距离终南山重阳宫很近,华山论剑,让人自然而然想到重阳宫。

华山论剑论坛的创立,极大地提升了全真派的武学影响力和吸引力 。第一次论坛召开之后短短数十年时间,全真教取代少林寺,成为天下武学正宗,在整个“射雕”时代,让少林寺默默无闻。《九阴真经》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至于黄药师的徒弟陈玄风、梅超风甚至盗经出走。可以说,《九阴真经》成就了华山论剑论坛,华山论剑论坛也提升了《九阴真经》在江湖中的武学地位,而两者共同托举了全真教。如果说李白是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么王重阳则是论坛一开就是整个“射雕”时代。

第一次华山论剑后不久,王重阳几乎一统江湖

黄药师、洪七公隐然成为重阳一派。黄药师学兼儒、释、道,但以道家为主,他最厉害的武功——劈空掌是用铁八卦练就的,属于道家武功。黄药师和王重阳私交也很好,完成了林朝英写了一半的赞美王重阳的诗句。洪七公的逍遥游掌法出自《庄子·逍遥游》,也属于道家。洪七公的丐帮以抗金为使命,和王重阳一脉相承。段智兴虽然属于佛家,但是大理段氏以大宋为凭依,有唇亡齿寒、兔死狐悲之忧,抗金的政治倾向是一致的。另外段和王重阳私交也很好,王重阳后来去大理和段智兴交换武功即是明证。

剩下的问题,一是欧阳锋,一是裘千仞。欧阳锋、裘千仞都自成一派,而且颇有势力。虽然这两人并不构成很大威胁,王重阳还是做了准备。

对于欧阳锋,王重阳采用了类似刘备“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策略, 南和段智兴,西拒欧阳锋 。所以,王重阳去大理和段智兴交换武功,以先天功换一阳指。而且,这个策略最终的结果不是三足鼎立,而是全真一匡天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三足鼎立的前提是刘、孙弱而曹强。王重阳可不是刘备,他的实力类似曹操。王重阳将先天功教给段智兴之后,对欧阳锋有威胁的人变成了两个,欧阳锋更抑郁了。

对于裘千仞,王重阳则埋下了周伯通这颗棋子。后来周伯通万里追击裘千仞,甚至在第二次华山论剑前截胡裘千仞,表面看源于瑛姑,其实和王重阳临终前的布局也有渊源。

总之,凭着华山论剑,王重阳几乎一统了学术江湖,登高一呼,天下景从。

华山论剑的长远效果则是“ 天下英雄尽入吾(道家 觳中矣 ”。第二次华山论剑入选的郭靖凭的是降龙十八掌+空明拳+双手互搏以及一些《九阴真经》的武功,基本上都是以全真为首的道家一派功夫。在第三次华山论剑入选的周伯通、郭靖和杨过中,周伯通不必说,本身就是王重阳师弟;郭靖也可以说是全真弟子,而且还是《九阴真经》的主要继承者;杨过尽管一生屡逢奇遇,但是他的武学道路依然始于全真。

总的来说,华山论剑近百年的武学都是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初具规模的。

吾道南来,原是全真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九阴余波。

王重阳的全真派欣欣向荣,被王重阳选择的《九阴真经》也绽放异彩。而其他门派可以说是默默无闻。

王重阳同时期和稍后的高手,如练成一指禅的少林寺灵兴大师、创立《葵花宝典》的前朝宦官、反出少林的火工头陀以及独孤求败,在三次华山论剑近百年的历史中几乎毫无存在感。独孤求败的剑法,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后,要等40多年才被杨过偶然发现。火工头陀的武功,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后,要等近140年才被张无忌遭遇。前朝宦官的《葵花宝典》,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后,要等近400年才被林远图、东方不败等人发现。在华山论剑的阴影逐渐淡去之后,这些人的光芒才慢慢浮现。

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王重阳的影响才逐渐式微。其绵延百年的威名主要来自华山论剑。

注1:华山论剑年代考

郭啸天、杨铁心出场时应是1200年的八月。

张十五道:“光宗传到当今天子庆元皇帝手里,他在临安已坐了五年龙廷,用的是这位韩侂胄韩宰相,今后的日子怎样?嘿嘿,难说,难说!”说着连连摇头。

《射雕英雄传》第一章“风雪惊变”

庆元五年即是公元1200年,当年冬天,郭、杨遇到丘处机。

这时虽是十月天时,但北国奇寒,这一日竟满天洒下雪花,黄沙莽莽,无处可避风雪。

《射雕英雄传》第三章“大漠风沙”

郭靖在第二年即1201年的十月出生。

十八年后,即1219年,郭靖遇到黄蓉。

洪七公与欧阳锋都是一派宗主,武功在二十年前就均已登峰造极,华山论剑之后,更是潜心苦练,功夫愈益精纯。这次在桃花岛上重逢比武,与在华山论剑时又自大不相同。

《射雕英雄传》第十八章“三道试题”

二十年前华山论剑,洪七公与欧阳锋对余人的武功都甚钦佩,知道若凭剑术,难以胜过旁人,此后便均舍剑不用。

《射雕英雄传》第二十章“窜改经文”

所以第一次华山论剑发生在1199年

那次华山论剑,各逞奇能,重阳真人对我师的一阳指甚是佩服,第二年就和他师弟到大理来拜访我师,互相切磋功夫。

《射雕英雄传》第三十章“一灯大师”

所以王重阳去大理是在1200年。史载大理国第十八代皇帝段智兴1200年去世,在《射雕英雄传》里安排成退位为僧。金庸思路周详,对这样的细节也有精心考虑。

走到门口,洪七公道:“毒兄,明年岁尽,又是华山论剑之期,你好生将养气力,咱们再打一场大架。”

《射雕英雄传》第十九章“洪涛群鲨”

1219年,郭靖当时十八岁,第二年岁尽的冬天就是第二次华山论剑之期。

所以第二次华山论剑发生在1220年,距第一次华山论剑时隔21年。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前两次华山论剑都在冬天

蒙哥既死,其弟七王子阿里不哥在北方蒙古老家得王公拥戴而为大汗。忽必烈得讯后领军北归,与阿里不哥争位,兄弟各率精兵互斗。最后忽必烈得胜,但蒙古军已然元气大伤,无力南攻,襄阳得保太平。直至一十三年后的宋度宗咸淳九年,蒙古军始再进攻襄阳。

《神雕侠侣》第三十九回“大战襄阳”

《元史·本纪》第三“宪宗”记载:“秋七月辛亥,留精兵三千守之,余悉攻重庆。癸亥,帝崩。”元宪宗蒙哥死于1259年。宋度宗咸淳九年是1273年,恰好是13年后,都对得上(再次感慨金庸之严谨周详)。

1259年农历七月蒙哥死后,杨过等人赶往华山,考虑到从襄阳到华山的路程,到达华山可能是在八九月。书中有长草、树叶的描述,印证了此时是秋天: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神雕侠侣》第四十回“华山之巅”

所以,第三次华山论剑发生在1259年秋,距离第二次华山论剑39年,距离第一次华山论剑60年

从“直至一十三年后的宋度宗咸淳九年,蒙古军始再进攻襄阳”这句话里,我们还能判断出郭靖可能就是在咸淳九年(即1273年)襄阳城破时身死的,享年72岁。

《神雕侠侣》第四十回“华山之巅”曾提到前两次论剑间隔25年,这里以《射雕英雄传》的说法为准对华山论剑的年代进行考证。

注2:《倚天屠龙记》年代考

《倚天屠龙记》的年代考证从常遇春入手。

张三丰道:“好!遇春,你今年多大岁数?”常遇春道:“我刚好二十岁。”

《倚天屠龙记》第十一章“有女长舌利如枪”

张无忌十岁从冰火岛回到武当山,被玄冥神掌打伤后,在武当山练了两年内功:

张无忌依法修练,练了两年有余。

《倚天屠龙记》第十章“百岁寿宴摧肝肠”

后来张无忌跟随张三丰遇到常遇春。所以张无忌比常遇春小八岁。常遇春生于1330年,张无忌生于1338年。

张无忌被常遇春带到蝴蝶谷,在那里待了两年:

谷中安静无事,岁月易逝,如此过了两年有余,张无忌已是一十四岁。

《倚天屠龙记》第十二章“针其膏兮药其肓”

张无忌带着杨不悔来到昆仑山,又遇到朱长龄等,这时已经15岁了。

他在这雪谷幽居,至此时已五年有余,从一个孩子长成为身材高大的青年。

《倚天屠龙记》第十六章“剥极而复参九阳”

所以张无忌扬名光明顶、一战封神是在20岁。

附:不只是“醉里挑灯看剑”的鹅湖之会

《宋史·列传》卷一百九十三“儒林”四记载:“初,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至于无极而太极之辨,则贻书往来,论难不置焉。”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理学代表朱熹和心学代表陆九渊在吕祖谦的邀请下相会于鹅湖,展开辩论。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鹅湖之会。我认为鹅湖之会可以看作有记载的最早的学术论坛。

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陈亮和辛弃疾在鹅湖相会,这也被称为鹅湖之会。之后,辛弃疾写下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有趣的是,朱、陆鹅湖之会是在1175年,即第一次华山论剑的24年前;陈、辛鹅湖之会是在1188年,第一次华山论剑的11年前。有没有可能鹅湖之会启发了王重阳? ASU8YqD+09ML+KO77c7Ikztjvz4VXCdd5WtuR6X+DH1ouX2VuycMQWVqxUKeeVf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