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前朝宦官的理念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前朝宦官

扫地僧之问后一百三十多年,前朝宦官创出《葵花宝典》。

《葵花宝典》有三个特点:新奇、迅捷以及速成。

《葵花宝典》奇、快无比,奇是招式新奇,快是施展速度快

突然之间,众人只觉眼前有一团粉红色的物事一闪,似乎东方不败的身子动了一动。但听得当的一声响,童百熊手中单刀落地,跟着身子晃了几晃。只见童百熊张大了口,忽然身子向前直扑下去,俯伏在地,就此一动也不动了。他摔倒时虽只一瞬之间,但任我行等高手均已看得清楚,他眉心、左右太阳穴、鼻下人中四处大穴上,都有一个细小红点,微微有血渗出,显是被东方不败用手中的绣花针所刺。

《笑傲江湖》第三十一章“绣花”

蓦地里岳不群空手猱身而上,双手擒拿点拍,攻势凌厉之极。他身形飘忽,有如鬼魅,转了几转,移步向西,出手之奇之快,直是匪夷所思。

《笑傲江湖》第三十四章“夺帅”

林平之一声冷笑,蓦地里疾冲上前,当真是动如脱兔,一瞬之间,与余沧海相距已不到一尺,两人的鼻子几乎要碰在一起。这一冲招式之怪,无人想像得到,而行动之快,更是难以形容。

《笑傲江湖》第三十五章“复仇”

岳不群的武功“出手之奇之快,直是匪夷所思”,林平之的武功“招式之怪,无人想像得到,而行动之快,更是难以形容”;而东方不败因为太快,反倒看不出奇诡怪异了。总的来说,《葵花宝典》最大的特点是奇和快。

《葵花宝典》第三个特点是学习速度快 。岳不群花了三个月,林平之花了六个月,就精通了《葵花宝典》而且挫败了武艺高强的对手。

接下来分析岳、林学习《葵花宝典》的时间。

只听黑白子道:“有一句话,我每隔两个月便来请问你老人家一次。今日七月初一,我问的还是这一句话,老先生到底答不答允?”语气甚是恭谨。

如此又过了一月有余,他虽在地底,亦觉得炎暑之威渐减。

《笑傲江湖》第二十一章“囚居”

从以上信息可以推断令狐冲脱困应该是1563年(见注1)八月上旬。那么他从杭州西湖赶到福建林家向阳老宅,算上路途时间,估计大概是八月底到达的。岳不群得到《辟邪剑谱》(《葵花宝典》简化版)应该就是这个时候。那么岳不群是什么时候开始自宫练剑的呢?

只听林平之续道:“袈裟既不在令狐冲身上,定是给你爹娘取了去。从福州回到华山,我潜心默察,你爹爹掩饰得也真好,竟半点端倪也瞧不出来,你爹爹那时得了病,当然,谁也不知道他是一见袈裟上的《辟邪剑谱》之后,立即便自宫练剑。旅途之中众人聚居,我不敢去窥探你父母的动静,一回华山,我每晚都躲在你爹娘卧室之侧的悬崖上,要从他们的谈话之中,查知剑谱的所在。”

《笑傲江湖》第三十五章“复仇”

岳不群拿到剑谱立刻自宫练剑,所以他开始练习的时间应该在1563年八月底。

林平之得到剑谱的时间要晚不少。《徐霞客游记》记载,徐霞客在1630年七月十七从江苏江阴老家出发,八月十九抵达福建漳州。《曾国藩家书》记载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年从湖南湘乡到北京走了八十多天。江阴到漳州800多千米,但是其间水路比较通畅,而且徐霞客独自一人,体力又好;湘乡到北京近1600千米,其间陆路较多,曾国藩的体力恐怕也不如徐霞客。福州到华山也是大概1600千米,而且华山派人很多,食宿不便,恐怕速度和曾国藩类似。以此推断,从福建到华山,在明代的时候路程恐怕要三个月。那么林平之最早也要在十二月初才开始练剑,比岳不群晚了至少三个月。

令狐冲携江湖豪侠围困少林寺救任盈盈是在十二月十五,任恒山掌门典礼是在二月十六,嵩山掌门人大会是在三月十五。就在这次嵩山掌门人大会上,岳不群使用《辟邪剑谱》武功奇袭左冷禅,得到五岳掌门人之位。会后,林平之凭《辟邪剑谱》杀掉余沧海和木高峰,报了家仇,雪了己恨。

综上所述,岳不群练了六个月(八月底到三月中)辟邪剑法,就战胜了可以和任我行掰手腕的左冷禅,而林平之只学了三个月(十二月初到三月中)辟邪剑法,就杀了青城掌门余沧海以及塞外明驼木高峰。

这就是江湖人士不惜代价追寻《辟邪剑谱》的真相,因为它是速成型的。

《葵花宝典》的武学思想是追求招式奇、快、速成。也就是说,《葵花宝典》是不在乎内力强弱的,只要招式奇而快且速成,就无往不利

《葵花宝典》当然也有内力属性,但其内力只是为了让剑法更奇更快。因为只注重招式新奇和速度,《葵花宝典》的招数有限,难免重复,这是它的缺点之一。

《葵花宝典》点燃内力的方式也迅猛激烈,以便速成,比古墓派和西域白驼山修习内功还要快,也就更易走火入魔,所以只能通过自宫的方式消除隐患,这是《葵花宝典》的缺点之二。

《葵花宝典》的理念就是不在乎基础研究,只注重技术突破 ,是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只求速效、不计长远的思维方式的代表。

注1:《葵花宝典》成书年代考

《葵花宝典》到底是什么时候成书的呢?

方证道:“至于这位前辈的姓名,已经无可查考,以他这样一位大高手,为甚么在皇宫中做太监,那是更加谁也不知道了。至于宝典中所载的武功,却是精深之极,三百余年来,始终无一人能据书练成。”

《笑傲江湖》第三十章“密议”

所以,《葵花宝典》成书于令狐冲所处时代的三百余年前。那么推算具体成书时间就需要知道 三百余年到底是多少年以及令狐冲所处的时代

先看“余年”到底是多少。

《笑傲江湖》中的“余年”代表的时间长短比较复杂,比如:

“其实,林师弟不过初入师门,向她讨教剑法,平时陪她说话解闷而已,两人又不是真有情意,怎及得我和小师妹一同长大,十余年来朝夕共处的情谊?”

《笑傲江湖》第九章“邀客”

再比如:

他(令狐冲)从师练剑十余年,每一次练习,总是全心全意的打起了精神,不敢有丝毫怠忽。

《笑傲江湖》第十章“传剑”

这里面的十余年指的是近二十年,因为书中明确提到令狐冲和岳灵珊从小一起长大,而岳灵珊当时是十八岁左右。

但书中提到任我行囚系在西湖底也是十余年,而我们知道具体是十二年,所以十余年也可以代表十二年。

十八、十二两者折中就是15年,所以,将“余年”所指定为中间值。 三百余年就是350年

“余年”的含义是比较容易确定的,而确定《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活跃年代比较难。

“天龙”“射”“神”“倚天”或者有历史人物,如“天龙”的耶律洪基、“神雕”的蒙哥、“倚天”的常遇春;或者有历史事件,如“射雕”开篇提到的庆元年号。《笑傲江湖》同这些小说相比,既没有历史人物,也没有提到可参考的历史事件。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后记中也明确说:“因为想写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本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但是,金庸还是在《笑傲江湖》里面埋下了时间线。另外,为了对不同小说尤其是《倚天屠龙记》和《笑傲江湖》做连贯研究,也需要建立时间线。那么,令狐冲活跃的时间到底怎么推算呢?网上有很多推算,如根据华山派谈话中涉及的闰月,参考陈垣的《二十史朔闰表》进行推算,等等,过于复杂。

我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推算方法。

《笑傲江湖》里面有一个可以作为坐标的时间点,这就是令狐冲曾经假扮过的赴泉州上任的军官吴天德

他在怀中一搜,掏了一只大信封出来,上面盖有“兵部尚书大堂正印”的朱红大印,写着“告身”两个大字。打开信封,抽了一张厚纸出来,却是兵部尚书的一张委任令,写明委任河北沧州游击吴天德升任福建泉州府参将,克日上任。

《笑傲江湖》第二十二章“脱困”

吴天德原来在沧州做游击,后来被调任福建泉州任参将。参将这个职位在《笑傲江湖》里面还出现过,比如刘正风金盆洗手时得到的也是参将的头衔。

中国历史上参将这一官职始于明代

《明史·职官志》中提到:“镇守福建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四十二年改设,驻福宁州。分守参将一人,曰南路参将,守备三人,把总七人,坐营官一人。”

这个记载很重要。嘉靖四十二年,也就是1563年,明政府忽然将镇守福建的最高长官由副总兵升为总兵,驻守福宁州,即今天的福建东北和浙江接壤的霞浦,而且下设参将一人、守备三人、把总七人、营官一人。

总兵以下就是参将。所以参将并非《笑傲江湖》里面一帮江湖人士对刘正风的评价一样是绿豆大的小官,这些江湖人士可能对军队官职没有概念。事实上, 参将这个官并不小

比如,《明史》中有“东李西麻”的说法。被万历皇帝称为“一时良将”的抗倭英雄麻贵在参将的位子上坐了近十二年才升为总兵:

麻贵,大同右卫人。父禄,嘉靖中为大同参将。贵由舍人从军,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十年冬,以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

《明史·麻贵传》

从隆庆中到万历十年,麻贵这样一代名将升迁之路也不顺利。另外,从麻贵一路在山西、宁夏任职可以看出, 明代异地升迁恐怕不容易,大概率只能发生在军队建制之初

所以吴天德调任泉州参将的时候恐怕就是嘉靖四十二年(即1563年)左右

那么1563年发生了什么事呢?明政府为什么忽然擢升福建守军主官的官衔并下设参将、守备、把总、营官多人?

《明史·列传》第一百[俞大猷(卢镗、汤克宽)、戚继光(弟继美、朱先)、刘显(郭成)、李锡(黄应甲、尹凤)、张元勋]记载:“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这里的“明年”指的是嘉靖四十一年。所以在嘉靖四十一年(即公元1562年)倭寇大举入侵福建。

这就和《明史·职官志》的记载对上号了。原来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大举入侵福建,因此明政府擢升福建守军最高长官,将副总兵升为总兵,并下设参将、守备、把总、营官多人,而且特别驻防在倭寇来犯的最前沿——福宁州,即今天的霞浦。

不仅如此,1563年明政府重设澎湖巡检司,同样说明当时海防需要人手。《台湾府志》(清高拱乾著)卷一《封城志》记载:“明嘉靖间,澎湖属泉同安,设巡检守之。”“嘉靖四十二年,流寇林道干扰乱沿海,都督俞大猷征之。”俞大猷“留偏师驻澎岛”。

沧州游击吴天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563年被调往福建泉州任参将的

另外,吴是福建大姓,虽然不如有“陈林半福建”之称的陈姓、林姓,但依然是大姓,可能排到福建姓氏前五。吴天德可能祖籍福建,趁机会调回福建,既卫国又还乡,两全其美。

这就为令狐冲活跃的时间确定了一个基准点——1563年。顺便说一句, 1563年升任福建总兵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戚继光

推算下来,350年前就是1213年,也就是《葵花宝典》创立的时间

注2:论《葵花宝典》来自《九阴真经》的可能性

《葵花宝典》可能来自《九阴真经》。推论基于以下五点。

第一,洪七公、郭靖在欧阳锋的胁迫下联手造假《九阴真经》

洪七公酒酣饭饱,伸袖抹了嘴上油腻,凑到郭靖耳边轻轻道:“老毒物要《九阴真经》,你写一部九阴假经与他。”郭靖不解,低声问道:“九阴假经?”洪七公笑道:“是啊。当今之世,只有你一人知道真经的经文,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谁也不知是对是错。你把经中文句任意颠倒窜改,教他照着练功,那就练一百年只练成个屁!”

《射雕英雄传》第二十章“窜改经文”

洪七公、郭靖造假方法是这样的:

洪七公道:“你可要写得似是而非,三句真话,夹半句假话,逢到练功的秘诀,却给他增增减减,经上说吐纳八次,你改成六次或是十次,老毒物再机灵,也决不能瞧出来。我宁可七日七夜不饮酒不吃饭,也要瞧瞧他老毒物练九阴假经的模样。”

《射雕英雄传》第二十章“窜改经文”

第二,《笑傲江湖》中提到的《葵花宝典》成书于“射雕”时代

《葵花宝典》诞生于1213年。1213年是什么年头?是郭靖12岁的时候(见“18 瑛姑的逃离”的注),正在大漠练功。如果《葵花宝典》成书在“射雕”时代,这一带来武学新理念的武功怎么会在“射雕”时代默默无闻?一个很大的可能是那时它还不叫《葵花宝典》。

葵花,也就是向日葵,是在明朝中期即正德、嘉靖年间才被引入中国的,所以宋朝是不可能有葵花这一名字的。那么,《葵花宝典》在那时叫什么?

第三,《葵花宝典》的武功特点和《九阴真经》极其接近

《九阴真经》有三个特点:广博、新奇(或者说古怪)以及速成;《葵花宝典》有三个特点:新奇(或者说古怪)、速度快以及速成。两者之间在新奇和速成上是一致的。

第四,《葵花宝典》的武功招式风格和《九阴真经》极其接近

但东方不败的身形如鬼如魅,飘忽来去,直似轻烟。

《笑傲江湖》第三十一章“绣花”

他生平见识过无数怪异武功,但周芷若这般身法鞭法,如风吹柳絮,水送浮萍,实非人间气象,霎时间宛如身在梦中,心中一寒:“难道她当真有妖法不成?还是有甚么怪物附体?”

《倚天屠龙记》第三十七章“天下英雄莫能当”

“如鬼如魅”=“非人间气象”,“飘忽来去,直似轻烟”=“风吹柳絮,水送浮萍”。

纵观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招式风格如此相似的只有《葵花宝典》和《九阴真经》。

第五,“葵花”和“九阴”传递的是一个意思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互相趋向是天性。“九阴”为阴之极,要趋向于阳;而向日葵,顾名思义,也就是向阳的意思,所以“葵花”和“九阴”就是一件事的两种表述。

英谚有云:If it looks like a duck,walks like a duck,andquacks like a duck,then it's a duck.(如果长得像鸭子,走路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它就是一只鸭子。)

一本绝世秘笈,成书时间、特点、风格甚至名字含义都和《九阴真经》类似,极可能就源于《九阴真经》。

但是两者之间依然有不同之处,如《九阴真经》博大,《葵花宝典》迅捷,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

欧阳锋得到郭靖窜改的“九阴假经”,信以为真,视若珍宝,练习不辍。然而,假经脱胎于极高深的《九阴真经》,而且有造假的成分,练习时很容易走火入魔。

《九阴真经》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凶险,但在高手看来还可控。但是郭靖窜改的假经更容易走火入魔。欧阳锋是西域武林至尊,不信邪硬练,结果走火入魔,疯了。

然而欧阳锋凭“九阴假经”天下无敌也确是事实。阴差阳错,“九阴假经”其实比《九阴真经》还厉害,尤其是在疯癫的欧阳锋手里, 假经在奇、快的特点上越走越远 ,《九阴真经》中博大的武功也被忽视了,因为不需要了。

“九阴假经”唯一的bug就是容易走火入魔导致疯癫。疯了的欧阳锋疏于防备,“九阴假经”就此慢慢流入世间。这一让人天下无敌的秘笈让无数人为之疯狂,但练习者大都走火入魔。

在其辗转流传中,前朝宦官可能偶然发现自己练了没事,人们于是意识到,自宫这一方法是“九阴假经”的一个很好的补丁,刚好避免疯癫,从而练成绝世武功。自此以后,“武林称雄,引刀自宫”这一法门始为人们所熟知。

源自“九阴假经”的《葵花宝典》舍博大而专攻奇、快、速成。当《葵花宝典》被林远图改为《辟邪剑谱》后,这一特点被进一步放大了。

这可能就是《葵花宝典》以及《辟邪剑谱》的真相。

注3:“青青园中葵”与葵花

“青青园中葵”中的“葵”指的是锦葵科植物冬葵,而不是常见的菊科植物向日葵。向日葵是明朝中期才传入中国的。

附:残差网络的发现

2015年,何恺明等人发表了一篇题为《图像识别中的深度残差学习》(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的论文。目前,这篇论文已经被引用超过13万次,是人工智能领域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

图像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神经网络在解决图像识别问题中取得很大成绩。人们推测,神经网络的层级越深,效果有可能更好。事实却并非如此,随着神经网络层级的增加,图像识别的准确度却下降了。在何恺明等人的论文发表前,最多的神经网络层级也就是30层左右。人们以为神经网络层级增加似乎能提高准确度,结果却事与愿违。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吗?

这就是何恺明等人论文的背景。他们给出的答案思路相当简洁而又深刻:与其让堆积起来的神经网络层级同最底层相适应,不如让它们同一个新建立的函数相适应,这个函数就是所谓的残差函数。假定原始的底层为 H x ),那么一个新建立的函数 F x )= H x )- x 。新函数更容易优化。基于这样的思路构建的神经网络就是残差网络(ResNet)。 JpRYiHJ22VGVMDNyInS2+Iz4UUYqKJKMAaErwH7d5Cv9iUcJZGpM2ideGgqlMSC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