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青藏高原隆起

扶摇直上的高原,陡峭参差的山峰,形态多姿的冰川,侵蚀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峡谷,奔腾不息的河流,生态累叠的系列海拔带,这就是喜马拉雅山脉。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因首先在喜马拉雅山区确定而得名。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侏罗纪时代,当时的印度次大陆还与冈瓦纳大陆连在一起。一条深深的地槽——特提斯海与整个劳亚大陆的南缘交界。那时,古老的冈瓦纳大陆发生破裂,分成几个板块向不同方向漂移。板块之一,形成印度次大陆的岩石圈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逐渐将特提斯地槽局限于自身与亚欧板块之间的巨钳之内。

青藏高原在亚洲大陆广泛发育,使中生代的特提斯海变成巨大的山脉,更新统形成的湖泊、河流堆积物,隆起高达 2000 多米。这一造山作用,形成了绵延数千千米的纬向山系——著名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这个地壳上最新的褶皱山系,至今仍在强烈活动。

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洋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

4000 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从南半球脱缰北移,一头撞在亚欧板块的边缘上,并顺着海沟下沉,钻入大陆以下的地幔中。在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产生强大挤压力,而北部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奋起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地表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中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在板块运动巨大力量的冲击下,以喜马拉雅山南北两大断裂带为界,强烈的挤压和不均匀抬升以及南侧的大幅相应沉降,终于使喜马拉雅山南部翘起,形成中部段最高峻的地形。

在青藏高原隆起的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从海底隆升,横空出世,拔地而起,成为地球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脉。而珠穆朗玛峰,在喜马拉雅运动的作用下,年复一年,崛起加速,断块翘起,步步升高,终于以金字塔的体状,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群峰之中巍然耸立,夺得世界最高峰的桂冠,成为地球上最年轻的最高峰。

多年来,各国科学家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历史。1964 年,中国科学家施雅风和刘东生,根据在希夏邦马峰北坡上新世野博康加勒地层中发现的高山栎等植物化石,首次推测上新世以来喜马拉雅山已上升 3000 米。徐仁等则根据青藏高原多处发现的古植物化石,认为两大板块大陆碰撞以来,始新世是温暖的低地环境,以后是一个逐步升高的连续过程。李吉钧等根据高原隆升所导致的地表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沉积记录,提出了青藏高原三期隆升、两次夷平,最强烈的隆升发生在上新世末至第四纪初,并把第四纪高原隆升划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科学家认为,青藏高原在距今 4000 万年的始新世中期,已经达到了现在的高度,而当时的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地区还处于海洋环境,高原的北部边界为现今的唐古拉山,类似于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在其北缘也存在一个前陆盆地——可可西里盆地。在距今 2000 万年的中新世早期,可可西里盆地海拔高度已经隆升到接近现在的高度,此时祁连山也发生隆升并达到一定的高度。高原东北部、东南部以及喜马拉雅的隆升主要发生在中新世晚期,此时高原逐步扩大,向北、向南和向东生长。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喜马拉雅山脉,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lo1CVnrrbpR/KdB7uuJSc/h/ZHf3VVgpnrkMQq2kwsvOk5lcMCJ68C+TsMaYrv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