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猎狐鱼最后的家

途经康定,缘于杨勇的人脉和社会影响力,虽说是民间独立考察,但依然受到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午宴品尝到当地特产——松茸。据说很是珍贵,仔细咀嚼,感觉不过是蘑菇而已。席间,甘孜水利局的领导肖兴庆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关于调水后对当地环境和生态方面影响的资料,他说了一句令我印象很深的话:“老天爷对甘孜不公平啊,气候好的没有土地,有土地的气候又恶劣。”

在甘孜康巴温泉宾馆,杨勇问政府办公室主任达瓦:对于调水,政府有什么态度?诚实和顺从的干部达瓦回答:这是大政策,政府嘛,肯定支持。杨勇:群众有什么意见?达瓦:群众不会有什么意见。席间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何广林打来电话请求连线采访,谈一下青藏铁路的风光。我说我们还在川西和雅砻江的峡谷里转圈,青藏铁路在哪里还不知道哦!

从石渠出来,在草原上左突右转后,才折向一条由泥土和石头构成,靠人走牛踩出的勉强叫作“路”的路。翻过雅砻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海拔 4800 米),再穿过由石灰岩碎末铺就的峡谷,3 个小时后,我们到了金沙江边的洛须。在进入洛须之前,一个村民开着拖拉机把杨勇的头车撞了,幸亏损失不大。

从狭窄的金沙江峡谷穿出来,出现在眼前的洛须,让人猛然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一个偏僻的小镇还算有些规模,街面店铺的商品虽然落后于内地很多,货架上各种饮料却琳琅满目。杨勇说,金沙江有两个著名的宽缓谷地,这里是金沙江形成后的第一个宽缓谷地,另一个在云南的石鼓。

金沙江王大龙百余年前大塌方地段

金沙江美丽的宽缓谷地

当曲

宽缓谷地水草茂盛,散养的牛羊、大片绿油油的庄稼炫耀着谷地的富饶。美丽的湿地,栖息着许多不知名的水鸟,空气中混杂着青草和野花的气息。

从峡谷里冲出来的金沙江在洛须变得浩浩荡荡。网状水系把金沙江切割得立体而有层次。江对岸是西藏江达县的江达乡,几幢低矮的藏族平房像微缩景观伫立在江边,与背后的岩石浑然一体。远处冷峻的山峰,俯瞰着宁静的通天河谷。

沿江而上,不时要越过碎石滩和干湿交织的沼泽。在一个高地,我们看到了玉带般的巴塘河汇入了金沙江,自此,金沙江的名字就叫作通天河了。这里海拔 3400 米。

赴增达乡途中,山体塌方将一段可怜的小路推入江中。那个石方之大,要靠我们自己挖,没有几天是不行的,幸亏乡长四朗多登闻讯带着人赶到了现场,众多藏族小伙子挥汗如雨使劲地刨着、挖着。这条羊肠小道,对生活在深山峡谷中的通天河畔的人,就是生命线。临别时,杨勇送给四朗多登一本那年他发起的雅鲁藏布江漂流纪念册。

从道孚出发没多久,就遇到了暴雨。高原天,孩子的脸,刚才还是天空湛蓝、阳光灿烂,顷刻就乌云压顶,暴雨倾盆。雨珠爆豆般地击打在车窗上,雨刮器用最快的速度急速摆动,窗外已一团模糊。剧烈的颠簸使人像笼子里受惊吓的小鸟一样乱窜乱蹦,脑瓜不停地撞在坚硬的顶棚上,使我有幸在大白天就看到了满天星星。

增达乡的四朗多登乡长带着人抢修塌方地段

四朗多登为我们指路

石渠县城海拔 4200 米,号称“太阳之城”。它的许多牧场都在海拔 5000 米以上。随着海拔不断上升,高原反应也慢慢淹没了所有人。“帕瓦罗蒂”的歌声慢慢消失,头开始出现阵痛,困意也渐渐袭来。开车的耿栋不断打着哈欠,揉着眼睛,强打着精神紧盯着路面。耿栋在一家国际环保机构供职,是个摄影家。经常随考察队深入滇藏一带活动,有着熟练的野外驾驶技术。

通天河通伽峡风景

到石渠已是晚上 10 点了,高原小城已深埋在浓浓的夜幕中。我们好不容易看到一家亮灯的旅馆,连名字都没看就开了进去。住下后,点了个火锅,却没多大的胃口。几个“老高原”也有反应,跟我要了“百服宁”就去睡了。我饭后也吃了片药,头痛倒是很快减弱,睡意却一点没有,一夜辗转反侧挨到天亮。

早上不到 6 点,高原那强烈的阳光就从窗外闯了进来。洗漱完毕上街去,街上路人稀少,只有那些撑得肚子滚圆的流浪狗横七竖八地卧在马路上。石渠的狗无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狗,栖居在太阳之城,享受着世界上最早的阳光,慵懒又无虑……

石渠只有两家网吧,这是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遍了县城得出的数据。我刚给报社发了几张照片,手机传来杨勇的短信,说是石渠水利局的同志在等我们,请我接洽。我立即出门顺着大街寻找水利局。

如果按照内地习惯到这里找政府部门,那就错了。石渠及很多涉藏地区县城的单位没挂招牌,而且石渠的单位大门还多是藏文,我只好去问路。第一个路人把我指引到了税务局,第二个把我指引到了畜牧局。最后我终于找到了“水利局”,此地原来叫“水电局”。一切都是语言不通造成的故事,但是在海拔 4000 多米的高原,疲于奔命般的“散步”的确不是件享受的事。

川西石渠风情

扎溪卡草原 cMyOCKaJyyVg0zSPeCjcsesJBleKg5a017dY1JSTsema5vfQ8VuwOnpmKcjjk9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