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次悲催的失误

7 月 13 日,当阳光灿烂的源区沼泽呈现在面前时,自己甚至怀疑昨天的暴雨是否真实。

天亮时分,八爷又复发了,当即再冲服板蓝根一袋,佐以胺茶碱一片、百服宁一片,又伺候吃了一碗饭,随后老先生躺在洒满朝霞的草地上,打起了幸福的呼噜。这位曾经穿越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壮汉,是队伍中年龄最长的一个,但他长年坚持锻炼,身体底子好,才没有造成出师未捷就马革裹尸的严重后果……

暴雨过后的营地

当我们向回过神的八爷“请安”时,他老人家非但不领情,还责怪道:昨天晚上,你们两个小子脏兮兮的手往我嘴里放什么?哈哈!没良心啊。

早上 7 点,杨勇起来做饭,因炉子问题,折腾到 9 点多开饭,菜谱:昨天的夹生饭加两个洋葱。

随后装车出发,9 点 40 分寻找到开漂点(当地称为多伦涌河),海拔 4761 米。

按照预定的漂流方案,考察队分为两个组。一个组为漂流组,另一个为接应组。漂流组由杨勇、我、税晓洁、摄像小刘、浆手小杨 5 人组成。原定八爷是漂流组的浆手,由于头天的高原反应改为接应组成员。

准备下水开漂

进入推船模式

我们郑重挥手,相约 8 天后烟瘴挂峡谷见。接应组应该在8 天后的治多县索加乡江面附近接应我们,由于接应的地点比较复杂,不通公路,如果接应不上,漂流组将继续漂流 10~15 天,抵达曲麻莱县大桥。

开漂的第一天就很不顺利,由于沼泽地水浅,水系复杂,我们平均 10 分钟就要搁浅一次,搁浅后我们就要下水抬船。一天前进不到 10 公里,抬船估计有几十次。头顶气温 40℃以上,脚下的水却冰凉刺骨。

一小时后遇到一场暴风雨,把我们淋成了落汤鸡。暴风雨过去,随之而来又是太阳的无情暴晒,真是冰火两重天,高原的天气就是这样恣意。由于缺氧,此时人体的负重都远超过内地的常态。

下午 4 点 30 分,我们拍摄到一群河岸上悠闲的藏野驴。青藏高原像一本博大的书,浓缩着地球和人类的秘密,那些自在地飞禽走兽在我们面前演示着人类已经退化的生存秘密和技能,它们比人类更懂得如何阅读大自然这本书,让需要借助各种工具才能抵达到这里的人类汗颜。

当曲优雅的藏野驴和藏原羚

漂流中杨勇指点着沿岸的地质现象说:两岸的地层结构证明这里是先有湖泊后有河流,后来地层抬高,变成了残河。淤泥是湖泊的特征,那些鹅卵石则是河流存在的佐证。

两岸风光在漂流艇两侧如梦幻般地飘过,成群的藏野驴、藏羚羊在我们身边似惊鸿和闪电般沿着河岸飞驰而去,它们才是这块土地上毋庸置疑的主人,我们谦卑地停下划桨,目送这些可爱的生灵奔向白云生处。

水天一色的当曲

下午 5 点 40 分我们抵达了第一个宿营地(估计在杂多县附近),数据显示:今天漂流距离 17 公里,岸上风力 7 到 8 级。

扎营时发现一个重大失误,那“下午茶”帐篷的木支杆居然落在了车上没有带,那个帐篷估计所有从事户外工作的人都没有用过。整个帐篷就一块白布,一根立柱,上面一支横杆,四角往地上一钉就OK。这东西就是放牧时在阳光下遮一下太阳,喝喝茶而已。没有了立柱,那帐篷就无法支起来,后面十几天的日子如何打发。

涉过当曲的牦牛

当曲上游的牧民教我们搭这个“下午茶”的帐篷

这里海拔已经过了 5000 米,环顾四周没有一棵树。好在菩萨保佑,在不远的山岗上发现有一顶牧民的帐篷。刘砚、杨帆连忙前往求救,不一会几个牧民带来两根木棒来到河边,木棒开价是每根 30 元。当时我还嫌贵,狠狠心买了,但在后来的旅程中,才知道这个价钱是多么值得,因为后面的漂流中,我们再也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了。

这个 80 元钱的帐篷看起来简单,但由于没有人使用过,搭建起来也颇为费力,虽然有了立柱,但没有横杆,只得用船桨将就,第一次耗费两个小时才搭起来。杨勇做饭又是两小时。到了凌晨,汽油炉呼呼作响,饭仍然是生的,菜汤又过咸,晚上大家都口干舌燥。

大风一吹就倒的奇葩帐篷

“下午茶”帐篷空间狭窄,中间一根木棒占去核心部位,人只有做S状才能躺下,此时大家似乎都有了舞蹈演员的天分。帐外寒冷,征衣未解,掀开帐门,外面霜天一片,近零度。

由于带的气炉出了问题,那天的晚餐又是一顿夹生饭。饭后腹中响声如鼓,此起彼伏,不禁哑然失笑。 0AO2qfmPG1bmtpLpIOGQYHCnnPofXO1JgsWNJHqInYJgj2vyQQ9yuU94Qvv6Ml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