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朝医药交流之萌芽

中国与朝鲜,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两国间之文化、医药交流就比较频繁,且日益发展,医药卫生之相互学习借鉴甚是紧密。

两国之间医药卫生交流,根据史籍记载者,可追溯至西周之初,即公元前 11 世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这样一段记载:“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 有意思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在记载这一史事之前,明确称赞了箕子谏纣而不听,乃被发佯狂而为奴的品质。在周武王灭纣后,访问箕子治国之道,箕子一一论述了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徵、向用五福、畏用六极的致治伦理。其中:五行、稽疑、庶徵、五福、六极,虽然多为回答武王“维天阴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的道理,但其中颇多涉及后世医药学引以为用的五行学说、阴阳概念以及选择卜筮之人等。春秋时期医家所论之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学说,也已在箕子的论述中间断出现。更有价值者,箕子在对答武王问时,所论五福,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所论六极,即凶短折、疾、忧、贫、恶、弱。其内容基本上是以人的生、老、病、死等医药卫生保健为模式,对统治者提出了理想之境界和要达到的要求。正是由于箕子无保留地回答了武王的咨询,箕子又不肯为周臣,武王才封箕子于朝鲜的。在此,我为何要费此笔墨而引述箕子答武王问?因为箕子被封朝鲜,必然会以其对纣王之谏言,对武王之答问,来实践自己的理想。小则恭身或及亲朋好友以及随从侍卫,大则或可影响其统治者。这是否无据之推断?否。且看班固《汉书·地理志》所述:“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 班固所记虽未涉及医药卫生,但相信其所论必包括之。元人周致中撰《异域志》,在论及朝鲜史地人文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或能更有说服力地为我们提供依据。他说:“古朝仙,一曰高丽,在东北海滨。周封箕子之国,以商(指殷商)人五千从之。其医巫卜筮,百工技艺,礼乐诗书,皆从中国。衣冠随中国各朝制度,用中国正朔,王子入中国太学读书。风俗华美,人性淳厚,地方东西三千,南北六千,王居开城。” 由此不难看出,箕子到朝鲜,中国之礼义、田蚕织作技术、医药卫生知识,已被带到当地。必须指出,公元前 11 世纪之中国医药卫生知识,尚处于比较原始的水平,其时医药卜巫还多混杂在一起,特别在统治阶层,医药卫生多由卜巫之人所掌握,能传至朝鲜者,自然不会有太高明之处。

秦末,燕、赵、齐等地,又有不堪战乱之民大量逃往朝鲜,其间当不乏掌握农桑医药卜巫之士,带去了中国的耕作技术、医药卫生知识,生产工具、铁器、货币等也流入朝鲜。此期当是中国科学文化、生产技术对朝鲜的第二次较大的影响。

西汉初,燕人卫满率众千余人,渡清川江,于平壤附近建都,自立为王,统治朝鲜半岛之西北部,不断大量招徕汉人去朝鲜,为汉武帝所不容。公元前 108 年,汉武帝派水陆大军,由渤海、辽东两路并进,一举消灭了卫氏在朝鲜之政权。次年,汉武帝在朝鲜设置乐浪、真番、玄菟、临屯四郡,汉人大量地从北部向中部、南部迁移。汉人统治朝鲜由西汉历东汉、魏、晋诸王朝。乐浪(今平壤一带)、带方(今首尔一带)更多地接受了中国经济、文化之直接影响,中国之医药卫生方术也多经由这两个中心而传入,更是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在一段时期内与日本交往的中转站。

旧题刘向之《列仙传》有关于瑕丘仲的一段文字,记有“瑕丘仲者,宁人也,卖药于宁百余年,人以为寿矣。地动(地震)舍坏,仲及里中数十家屋临水皆败。仲死,民人取仲尸,弃水中,收其药卖之,仲披裘而从诣之取药,弃仲者惧,叩头求哀。仲曰:恨汝使人知我耳,吾去矣。后为夫馀胡王,使复来至宁,北方谓之谪仙人焉”。

据考,瑕丘为复姓,乃鲁桓公(公元前 711—前 694 年)庶子食邑瑕丘,后以为氏。又瑕丘仲,宁人也,宁当为宁海,即今之山东牟平。牟平汉置,故城在今山东蓬莱东南,濒临渤海。又“地动舍坏”,查《汉书·元帝纪》:“建昭二年冬十一月,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屋坏。”其姓氏、贯里、家临水、地震等均相合,“冬十一月”与“仲披裘”亦合,山东多渡海移东北者亦相合。由上似可认为,瑕丘仲乃今山东烟台人,以卖药为生,由于家乡地震家败人亡,乃去辽宁、吉林谋生。弃仲尸(实则伤而未死),仲披裘生还,亦当为事实,本不足为奇。只是在仲未真正死亡情况下弃仲于水之人,恐惧,叩头求哀,亦属自然,并从而神化、仙化之也。瑕丘仲遭地震之灾家破人亡,复为谋财之辈弃水中害之,恨而去之,也都是顺乎常理之事。

又夫馀胡王。夫馀,即扶馀,宋徐兢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一之《封始》称:“高丽之先,盖周武王封箕子胥馀于朝鲜……有国八百余年,而有卫(满)氏,卫氏有国八十余年。先是,夫馀王得河神之女,(有子)朱蒙”,“(朱蒙)至纥升骨城而居,自号曰高句丽,因以高为氏,而以高丽为国”。 朱蒙即东明王,朝鲜有“东神祠”,供夫馀王像,以为始祖者。徐兢治学严谨,自谓“非敢矜传洽,饰浮剽以麋上听,盖摭其实”。因此,“(宋)徽宗皇帝览其书,大悦,召对便殿,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丞事,兼掌书学”。徐氏所论虽有神话色彩,但其史实,《后汉书》《魏书》《朝鲜史略》等均有记述,并非空穴来风。朱蒙建高句丽当在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 37 年)之后,瑕丘仲由山东蓬莱去吉林自立为夫馀胡王,当为公元前 37 年。他本系卖药者,精于采药,识药性、明药效,为人治病,其术当影响于朝鲜者则无疑。

又《酉阳杂俎》:“魏时有句骊客,善用针,取寸发斩为十余段,以针贯取之,言发中虚也,其妙如此。”此事之描述虽有些神奇,但朝鲜针灸医生技术之精者,且来中国行医,恐非虚也。 f+5/etTsjfIYz8yIvSsVBJNUn5NAnZKC45ocDMm5mTS8r/iLP7PXo3Jk4al75rr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