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医药交流

隋唐至宋元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医药交流也日益频繁。

婆利国(也称婆梨国,在今日的加里曼丹岛北部及西部)在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 年)及唐太宗贞观四年(630 年)曾派遣使者到中国。唐开元八年(720 年),福建商人林銮、涂文轩等远航至婆利经商。 中国商人甚至远达沙捞越的山都望(Santubong)进行贸易,带去纺织品、陶瓷、玻璃等,向土人换回土产、犀角、象牙、燕窝、树脂和香料等。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和唐高宗乾封、总章(666—669 年)年间,马来半岛上的丹丹国,多次遣使中国献上香药、火齐珠、琉璃、牙塔、古贝、金、银等礼物。从 530—669 年之间,丹丹国始终和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关系。

都城设在今日旧吉打的赤土国 ,取代了狼牙修 。赤土(亦即唐代的羯茶)或称吉陀(阿拉伯人称Kalak)。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年),朝廷派官员常骏出使赤土,并互赠礼物与药物。到唐代,赤土发展成为中国、印度、阿拉伯海上交通的中途站,也是这些国家的外贸货物的集散地。

唐初,印尼社会开始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这个时期,苏门答腊东南部(原先干陀利国地区)兴起了室利佛逝国(Srivijaya),它吞并了摩罗游国(Malayu)、媻皇国等。据《新唐书》“南蛮列传”的“室利佛逝”条记载,唐高宗咸亨至唐玄宗开元(670—741 年)年间,室利佛逝曾多次向中国朝贡。

唐代末期,印尼已有华侨定居,尤其在巴邻旁(巨港)一带,中国人最集中,他们都是唐末黄巢起义军(879 年)攻占广州后逃难到此地的。

这个时期,爪哇中部兴起了诃陵国(Kaling),它沟通中国、印度、波斯和阿拉伯之间的海上贸易孔道。从贞观十四年(640年)到咸通元和十三年(818 年)之间,诃陵国遣使中国,赠送鹦鹉、玳瑁及生犀等。此外,诃陵商人传入了以破故纸和胡桃合服的医方,以温补肾阳。

到了唐代中后期,室利佛逝和诃陵先后由夏连特拉家族统治。

公元 5、6 世纪时,泰国中部地区,出现了堕罗钵底国(Dvara vati)或称杜和钵底国、堕和罗、投和等,首都设在今日的佛统。堕罗钵底国位于湄南河下游的广大地区,盛产“堕和罗犀”。唐朝贞观年间,堕罗钵底国的使者曾访问唐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给朝廷赠送金榼、金锁、宝带、犀角、象牙、海产等。它在 8 世纪后逐渐衰落,11 世纪时被真腊吞并。 9J9nGk7FjBVj9Dho4o4xWR121rh+t/SZU5mKOrjcVzxoFdKbCMQn9FSSNmxMaNk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