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隋唐时期中外医药交流

(公元 581—960 年)

隋统一中国后,结束了将近 4 个世纪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内战不息、人口减少、经济衰退、科学文化与医药卫生发展缓慢的局面。中国重归统一,为科学文化、医药卫生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加之隋唐两代的一些统治者比较重视文化与医药卫生,单就医药学而言,出现了许多规模宏大的总结性著作。例如,《四海类聚方》2600 卷,又如集大成的《诸病原候论》《小品方》《千金要方》《新修本草》《千金翼方》与《外台秘要》等,不但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而且为中医学同国外的交流及向外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中国政局发展趋势相仿,日本、朝鲜也先后统一,进入较为稳定发展的时期,他们渴望学习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科学艺术与医药卫生,从管理体制、机构到人才和学术著作的引进,以及派遣留学人员到中国考察、访问,都十分活跃。

隋唐时期,特别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医药卫生先进,国内外海陆交通发达,对周边甚至远在欧洲的许多国家与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例如,朝鲜、日本、越南、印度、阿拉伯各国,多派使者、学问僧、学者来到中国,考察科学文化艺术及宗教、政治经济,或加强彼此之贸易与交流。隋唐盛世,约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建立了相互交往的官方或民间关系。中国的科学文化不断传至外国,国外的科学文化也相继被传至中国,并为中国学者所吸收发展。当时的中国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成为中外文化与经济交流的中心。正如英国研究中国科学文化历史的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所指出:“在迎外与仇外两种态度反复交替为特色的中国(欧洲也如此)历史中,唐代确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长安与巴格达一样,成为国际人物荟萃之地。阿拉伯人、叙利亚人和波斯人从西方来到长安,同朝鲜人、日本人、中国人和印度支那的东京人相会……”当时的长安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居住着国内外人民近百万,国内外客人往来于长安络绎不绝,学者云集,商贾伙众。长安不但是当时世界商贸交易的中心,更是世界科学文化艺术的交流中心之一。围绕人类保健的医药卫生理论与技术,更是这一欣欣向荣的互易巨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朝医学交流、中日医学交流、中印医学交流、中国与阿拉伯医学交流,都空前活跃,十分频繁。中国医学被大批甚至完整地传至朝、日、阿拉伯等国家或地区。同时,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也相继被比较完整地引进中国。各国医学发展相互借鉴和吸收先进成果,促进了各自保健事业的进步,也促进了各国医疗事业不同程度的迅速发展。 uA4g6rDagAOsGNeNdhaksfbAFDeBKTQR0ZLV5Wnf+stkBuKuS0vuJ4M5/VszNEG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