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医学在日本影响扩大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权南北分裂,西晋、东晋、魏、齐、梁、陈等,处于分立的局面;朝鲜也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之势;日本更是小政权林立,以本州大和地区为中心的大和国自 3 世纪始,征讨周围诸政权而统一了全日本。这个历史时期,中、朝、日之分裂内战实有类似之处。然中国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医药卫生,以及政治、经济、国家体制等等方面,均在亚洲处于先进行列。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接受中国之先进文化、科学技术、艺术、医药卫生等,比日本更早。因此,朝鲜之文化艺术、医药卫生此期虽不如中国发达,但较日本却要进步得多,这显然与地理环境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因为,朝鲜与中国陆地相连,虽然也相隔大海,但距离较近。而日本距朝鲜很近,与中国虽然也是一衣带水之邻邦,但去朝鲜却要比到中国便利得多。所以,日本引进中国文化、科学技术、儒佛文化、医药卫生,大多始于此时而转引自于朝鲜。特别是朝鲜半岛南部之百济与日本的关系更为密切。不久,中日之间之直接往来日益增多,日本引进中国之文化、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比较朝鲜,其规模反而大大超过了。

中日此期的文化、科学、医学交流,在内涵上、层次上、形式上,与中朝之间的交流颇多类似。如向中国奉贡特产,要求修好和赐予封号,请诸涅槃经义、五行三史、历法、医学家、医学书籍等。或由儒、僧带出,或由日方派遣使节专程请求,或由中国移民直接及经由朝鲜移居日本而带去者。如此,时不间断,代不乏人。通过与朝鲜、中国之交往,日本着力引进较自己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本国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通过较广泛的吸收中国地文化、科学技术,为加强王权之统治地位等,也提供了政治思想武器。儒学、佛学以及与人们密切相关的中医药学、卫生保健等,也都从这一时期有目的地被引进日本,或称之为正式开始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展、壮大,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公元 285 年,朝鲜百济国王应日本朝廷的要求,派遣王仁儒学博士到日本传授中国儒学,王仁将中国儒学经典《论语》10 卷,以及中文启蒙课本《千字文》等献给应神天皇,为日本朝野王公大臣等所重视。王仁即为日本皇家、贵族举办教育,传授儒家理论与学识,担任其教授。此后多时,百济一直担当着向日本传播中国儒学的桥梁角色。日本医史学家富士川游认为:“吾邦人往来高丽,散见于神代之历史记载,与中国交流则始于彼邦周代。吾邦与外国交通,发端于太古时代,此后与吾邦交通之有关记载,散见于中国之书,然此仅为我西陲一带人民与彼土之往来。崇神天皇时,经任那而致外国之风渐入吾邦。神功皇后征服新罗后,文艺智巧自海外传入,吾邦文化因而受其影响,然此多限于物质方面,尤止于工艺之术,精神文化所受之影响并不明显。应神天皇时,百济贡《论语》《千字文》等汉籍,吾邦朝廷始有文字,中国之学随之而入,儒教亦伴之而来。

此前,孝灵天皇朝,秦人徐福来吾邦求取仙药,留于斯土,其方因有百工技艺,医人亦在其中,然正式采用外国医方则始自允恭天皇朝(452—461 年)。允恭天皇三年秋月,新罗王金波镇汉纪武(金为姓,波镇乃官名,汉纪为号,武为名)任调贡大使,御调八十一艘船进贡。此人熟谙医方,治天皇之疾获效,天皇喜而厚赏赐归。雄略天皇三年(506 年),诏征良医于百济;百济贡以高丽医人德来,德来应征至,居于难波,子孙世代以医为业,世称‘难波药师’。钦明天皇十四年(567 年)夏六月,诏遣使于百济,欲使医博士、历博士、易博士等轮番来朝,并随送种种药物。翌年春正月,百济国奉诏献医博士王有陵陀、采药师潘量丰及丁有陀。允恭天皇朝,征彼邦良医,二百年间,非但药方,医博士、采药师亦求自彼邦,随着其术之传播,韩医方日愈兴盛。” 又如公元 513 年起,百济曾先后派五经博士多人去日本,传授《易经》《书经》《诗经》《礼记》与《春秋》等儒家经典。公元 538 年,日本又经由朝鲜之百济引进中国之佛教。《北史》称“倭国……无文字,唯刻木结绳,敬佛法,于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知卜筮,尤信巫觋……略与华同”。朝鲜有文字,由中国引进汉字,当早于日本。日本有汉字,看来也从朝鲜引入佛经开始。汉文字被朝鲜、日本引入应用,无疑为中日文化交流和医药卫生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医药卫生传入日本,根据日本学者研究,始于公元 4世纪末的仁德天皇时代,是通过朝鲜南部的医学家带入日本的,这是日本接受外来医学的最早记载。但其人之名姓已不能考知了。

围绕允恭天皇即位问题,涉及诊治天皇之病,有一段记载。《古书记》载有:“此时新罗国贡进船八十一艘来,御调之大使名号金波镇汉纪武。斯人深知药方,使彼使治天皇之疾病,服药数剂,大有效验。”浅田惟常《皇国名医传前编》也载有:“(金武)新罗人,允恭帝自为太子时得疾,艰于步行。即位三年,征医于新罗。新罗王遣武为调贡大使兼献方,帝服之而愈。”《古事记》述此情节时,指出反正天皇驾崩,皇太子是当然的继位者,但是太子提出他有慢性病,不肯即位。“然上自太后,下至诸卿,因强奏以遂践大祚”。正值此刻,朝鲜之新罗派金武大使赴日本贡船,由于金武深知药方,为皇太子(允恭天皇)诊治而病愈。然而,《十训钞》却记载,“然疾病未瘳,群臣虽劝即位,不许之,于是遣专使于新罗招良医,以使治之,弗豫忽愈,以践帝祚”。此说与前述稍有不同,即皇太子是在请求朝鲜医生金武治愈后才即天皇位的。无论如何,允恭天皇曾请朝鲜新罗医生诊治疾病这一点上则是共同的。而《日本医事大年表》对此事之记述,情节较为详细,且比较可信。此书认为,允恭天皇为皇太子时所患慢性病(长病)见于史籍当为初登帝位的元年,即公元 412年。同时,引《日本书记》语:“皇子谢曰:我之不天,之离笃疾,不能步行,且我已欲除病。独非奏言,而密破身治病云云。”不难看出,允恭天皇因为自己有病不愿登帝位,以及请金武为其诊疗等,似乎是可信的,否则不会有那么多日本学者屡述此事。有人怀疑,即使允恭天皇有病,并请朝鲜新罗医师金武为其治病,均属事实,但也不能说明这位朝鲜医师掌握之医术即为中医学。这似乎是个问题。但考察朝鲜三国时期与中国的医药学关系,以及朝鲜固有医疗保健技术水平等,也并不难作出判断。至少,金武所掌握的医疗技术最大的可能还是中医学,我想,其理由是显见的,兹不赘述。日本著名医史学家富士川游一针见血地指出,“破身治病”一词,可能就是针刺放血治疗。这可证明,金武给允恭天皇治病是运用了中医学特有的针灸疗法,或放血疗法。按照历代医学家经验,针灸疗法、放血疗法等,均对步履艰难之慢性骨关节疾患是确有疗效的。

公元 459 年,雄略天皇依允恭天皇遣使到朝鲜请医疗病之事例,再次下诏征求朝鲜百济良医,百济派遣了高丽医师德来应征。德来赴日后即定居于难波(今大阪),其子孙世代以医为业,史称其为“难波药师”。据载,公元 608 年随推古朝遣隋使到中国学习医药学之药师惠日,即德来医师的第五世孙。

公元 553 年夏六月,日本钦明天皇时,由于日本天花流行,又先后承继惯例,第三次向朝鲜百济王朝提出请求派遣医师药师等,并要求引进药物,以兴办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次年春,百济王应聘派遣医博士王有陵陀、采药师潘量丰、丁有陀等人赴日传播医药知识。同时赴日的还有应邀的五经(《论语》《礼记》《易经》等)博士,以及历博士等同往,是一个阵营大而有实力的博士讲学团。按照中国隋史、唐史记载,医博士、采药师其职能是负责教授内、外、妇、儿、五官、角法等临床各科医学理论与医疗技术的教官的最高职务;药师则是负责本草学之药效、药剂、药物栽培、药物鉴定,以及采药、制剂、炮炙等理论与技术的教师。朝鲜医博士、采药师、五经博士、历法博士等是由中国引进的,故其所派遣到日本者,其传授之医学、药学理论知识与技术,无疑本自中医学。

必须指出,日本有关医史文献所载,或称金武、德来等等,所传入日本的所谓“韩医方”,正如日本近代著名医学家、医史学家大塚敬节先生在《东洋医学史》中认为,韩医方可能就是经朝鲜传入日本的中国医学。我国著名医史学家范行准先生也认为“朝鲜也很早有由中国医学孕育而成的‘韩医方’”。

前已提及,中医学传至日本,其早期多经由朝鲜百济或新罗朝实现的。稍后,中日两国之医学交流即步入了直接的交往。据现代学者考证,中日医学直接交往者,即吴人知聪携带医书赴日了。但对此事的细节,也有一些不尽一致的看法。范行准先生考证认为:“于钦明天皇在位二十三年(562 年)兴兵侵略高句丽,掳吴人知聪而归,当时并携大批医书如《明堂图》等共 164 卷而去。这对日本建立汉医的历史起着巨大作用。至公元 602 年推古天皇时,有百济僧劝勒携方术等书至日本,政府即派三四人向他学习医学,实为日本医学教育的开端。”据考,当时日本泛指中国南朝为吴地,称其人为吴人。知聪,是吴王照渊之孙,国亡后寄居朝鲜。知聪带到日本的书籍有内外典、药书及《明堂图》等 164 卷。无疑这是中国医药书籍直接传至日本的最早记载。关于知聪赴日,另有一说,知聪是在日本的大伴狭手彦率兵攻高丽,于公元 562 年 8 月班师时,随狭手彦移居日本的。总之,无论被掳,或随往,知聪到日本,为中日医学交流及为日本发展中国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除知聪外,知聪之子善那使主也继承父业,继续在日本业医,于公元 645年(大化元年)以制牛酪进献孝德天皇,得天皇信任,赐以“和药使主”(医药学权威)的称号。从此,知聪之子孙世袭“和药使主”之职位,均为中医学在日本的发展,以及为日本医学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知聪之后裔,和药使主黑麻吕与其弟和药使安主雄均受天皇赐给亲近臣下之姓氏——宿弥,以嘉奖其在医疗上之贡献。知聪家族子孙后代已不再是中国人,而成为日本人了,或称其为渡来人,又或称为归化人。其实,日本所称为渡来人之中国移居日本者,是成批成批或个别被邀、被征而到日本定居之中国人,以公元 4、5 世纪从大陆或朝鲜半岛赴日者为多。如应神十四年(283 年)秦始皇之后代弓月君率领秦人 20 县之民移居日本;应神二十年(289 年),汉灵帝的后代阿知使主及其子都加使主率领汉人 17 县之民迁居日本。又如雄略天皇七年(463 年),原留居朝鲜百济的带方郡中国人,其中多陶、鞍、画、锦等精工巧匠之辈,也都举家大批由朝鲜再迁日本。为区别于前期东渡日本之秦人、汉人,史称这批迁居日本者为新汉人。

此外,关于《针经》之传至日本者,目前还有不同看法。据浅田惟常《皇国名医传前篇》:“传云,钦明帝十三年,梁文帝赠《针经》,帝赐其书于纪河边多兔麻吕……按皇国通于彼,以隋大业中为始,而云梁文帝,盖自百济而献之也。”对此,史世勤所考有一定说服力。史世勤称:“按浅田氏所记梁文帝当是梁元帝之误。因梁代帝王无‘梁文帝’之称,有简文帝,但已于 551 年死于侯景之乱,552 年正是梁元帝萧绎主事之时,故以元帝为是。关于赠书日本,我国史书未见记载。当时日本并无使者来梁,包括僧侣在内的民间往来亦未见录,因此,推测赠书是通过百济国使者转达给日本的。据《梁书·诸夷传》,百济曾多次遣使朝梁,如‘献方物并请《涅盘》等经义、《毛诗》博士,并工匠、画师等,敕并给之’,又‘太清三年(549 年),不知京师寇贼,犹遣使贡献;既至,见城阙荒毁,并号恸哭泣。侯景怒,囚执之,及景平,方得还国。’考侯景占据京都(今南京),于 552 年农历三月被杀,‘传其首于江陵’。当时梁元帝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百济使者被释后,如往江陵拜谒,元帝赠书,或在此时。史称元帝好读书,藏书极丰,故赠书之举,亦在情理之中。正值当年 9 月,百济有使者赴日,向日本钦明天皇赠送释迦佛金铜像和幡盖经籍等,此时转达梁元帝所赠的《针经》是完全有可能的。梁元帝是该年农历十一月于江陵即皇帝位的,此前虽未称帝,但后人写史习惯以帝称之,而谓梁元帝赠书。” 5gf0fkkT2EfcOu/fTUr0Aj1AEGxDpXa8Ijq8E5cwt/+maHJn1vynb/ib63V5jy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