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SLC35D3 基因

肥胖症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的贡献约占2/3。不过,研究人员虽已发现了一些单基因肥胖症的致病基因,如前述的瘦素基因等,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或连锁分析发现了150多个与肥胖症相关的基因位点,但尚未探明绝大多数的遗传病理机制。

2014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巍课题组发现,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长臂D6S1009位点旁侧的 SLC35D3 基因是人类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的致病基因 [39] 。此前有研究表明,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长臂的D6S1009位点与BMI紧密相关。李巍课题组通过对该位点旁侧的 SLC35D3 基因缺陷的小鼠进行观察,发现该小鼠从2月鼠龄(与人成年期相当)开始表现出进行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了该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缺陷,可导致基底神经节纹状体中的多巴胺I型受体的膜运输受阻,使其信号通路受损,导致运动量减少和能量消耗少,从而引发肥胖症。

令人惊奇的是,这种肥胖小鼠经该受体兴奋剂处理后,其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症状可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此外,通过与青岛大学医学院等临床单位的合作,上述课题组在2例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中国成年人体内鉴定出 SLC35D3 基因的突变,并且发现在肥胖症人群中,该基因突变频率超过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SLC35D3 基因是人类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的致病基因。

专家认为,该研究提示了遗传因素在“懒得运动”这一不良行为中的作用,暗示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这种行为异常。同时,这一发现在今后也可用于对肥胖症人群进行关于该基因突变的筛查。 RhxPmDA2kc9d7fAdJ04IutLXt03FJ9EEqr9wBsuFAS/WutPZYcydfsMCaITuLm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