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村里的风气彻底变坏是从打工开始的。这是我感受最强烈的变化,也是自以为判断最准确的。清明一过,年轻人或带妻女,或只身一人,远走他乡。外面世界的辽阔使他们发现了自我内心的狭小和封闭,他们一出去,再回来之后,总会把自己弄成阔少爷的样子。我听到或目睹的已经不少了,但有件事情终究还是落在家族里一个堂哥身上。事情已经发生快两年了,尽管大家不论从语言还是物质上都给予了安慰,然而我想,堂哥的心里怕是永远蒙上了一层阴影。

堂哥算是聪明人,七八年前就不怎么种地了,村里人大肆种药材的时候,他并没有羡慕,因为他当时的生意特好。堂哥早年一直在牧区给人修房子,倒是有许多草原上的朋友,一来二去,也是沾了草原朋友众多的福气,于是就做起了皮毛生意。那几年乡间流行皮夹克,也流行大马靴,同时地方也建有好几个皮革加工厂,所以皮毛生意很不错。堂哥没有读过书,然而他对市场需求却有十分敏锐的洞察力。不到几年,算是有钱人了。做生意来钱快,但他选择的生意短短几年就被别人抢走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不想做了。堂哥和村里其他人一样,哪怕一败涂地,也不会说出被时代或市场抛弃的话来。堂哥是生意人,有他的想法,他自然不会理会村里人说他游手好闲的那些闲话。

堂哥有两个儿子,堂嫂老实本分,也颇有姿色,无论堂哥赚多赚少,她总是保持着既不萎靡也不张扬的姿态。这样的媳妇,当然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可事情往往始料不及,也无法防备。堂哥不做皮毛生意之后,就在县城开了一家小饭馆。堂哥媳妇的侄儿有厨艺,对堂哥来说,这样的便利条件则是如鱼得水。一方面减少另请大师傅的麻烦;另一方面,有媳妇侄儿的入股,便可免去外人使坏的担心。短时间内,小饭馆的生意就火爆起来了。就在这期间,堂哥的老婆出谋划策,决意赶走侄儿,独揽生意。生意场上人心不古最为平常,堂哥不但没有去想这样做是否会给饭馆带来不利,而且不停地夸赞媳妇有本事,于是便将饭馆的经营权都交到了媳妇手里。实际上,侄儿的离开并没有给饭馆带来多大的影响,可另外一件事的发生却让堂哥想不通。因此,堂哥一下从壮年的潇洒踏进了暮年的沧桑。

堂哥媳妇跟别人走了,男的是邻县人,也是堂哥饭馆里的常客。他们一来二去是怎样勾搭上的,他一点儿都不知道。堂哥是直性子,这件事情他并没有遮遮掩掩。堂哥回忆说,自媳妇侄儿离开后,购买东西的事情一直由她负责。他有那么一点警觉,可是怎么也想不到事情会沿那个方向发展。东窗事发是后半年,等他发现之后,媳妇已经卷走了所有积蓄,不知去向。当然,最初他也不确定,后来村里人说在新疆遇见过他们,这才确定男的果真是邻县那人。

折腾了一大圈子的堂哥算是彻底鸡飞蛋打,村里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堂哥一家的议论。除了说笑,更多的则是警示。堂哥为此没有回村,觉得丢人,还是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谁也不大清楚。而堂哥常年只身在外漂泊,却成了铁定的事实。只是可怜了两个孩子,他们来回寄养于几个大伯家,几乎沦为孤儿了。

后来的事情更令人难以想象。不到两年,堂哥的媳妇被人抛弃。那段时间,堂哥因为各种原因而始终没能再娶。在家族许多长辈的劝说和孩子们的乞求下,他们又和好了。只是堂哥彻底离开了村庄,田地荒芜了,老房子坍塌之后,庄窠便宜转卖给外姓人。后来,我听说他们一家在外县租了一间小屋,靠打零工度日。原本想着抽空去看看他,可又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件事情对堂哥来说毕竟是不光彩的,一旦去了,谁知道是潸然泪下还是形同陌路!人生在世,众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那般美好。恰恰相反,许多美好的愿望常常会将我们逼到无法回头的地步,窘迫与尴尬往往也会给我们的回忆涂满难以抹去的阴影。

因为三弟不在家,我回家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和村里老人聊天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如果你不在村里,或是不生在村里,怕是永远不会相信——荒诞离奇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夸张。乡村原有的那种宁静不知不觉中已消失殆尽,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法说清的骚乱与背离。打工兴起,田地搁置,加上妻离子散的事件不断出现,人们对“门当户对”开始有所怀念。可在现实之中,门当户对似乎又是一个传说。我小时候就知道,老一辈给儿女找对象都是要仔细打问对方家庭的底细。那时候,村里相对贫困,娶媳妇是花不了太多钱的。可现在不同了,花很多钱娶媳妇,一旦出了问题,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也正是这个原因,新媳妇一娶进门,稍做休整,便可出门打工。或者,养在家中,像宝贝一样侍候。不是每个家庭都有那么多钱,实际情况都差不多,都是在亲戚朋友处拼凑。如此背负重债的情况下,大家只能另谋出路了。

这年冬天,我在家小住了几日。冬天的村庄要比其他时节好一些,起码不荒凉,大街上总有人。大家一吃完早饭就按部就班,在阳光最暖和的土窝窝里点一支烟,说东道西。因为父亲从不给我说这些,所以我对村庄突然之间感到十分陌生。就在这个土窝窝里,我听到了许多故事,某某在工地上带伤回家,获得巨额赔偿,等等。他们的言谈之间,似乎对带伤回家者有无尽之羡慕。我不知他们心里怎么想,但我知道,所有一切都是为了钱。村庄难道真的沦落到如此“贫困”的地步了?

就在这个冬天,村里刚满十八岁的三个小伙子分别从外地带了媳妇回来,其中一个就是我的远房侄儿。村庄多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因而那几个小伙子一下成了众说纷纭的焦点。

父亲来电话,让我必须回家一趟。不用想,必须要回去。因为那小伙子是家族里一个堂哥的儿子,要办宴席。宴席办得风光,全村老小吃吃喝喝好几天才消停下来。只是可惜,少了媳妇的娘家人。堂哥从办宴席开始到结尾,嘴里总是挂着这句话。我们谁都没说啥,各自随礼,一是给堂哥长精神,二是表达自己的一点儿心意。没掏一分钱,白白得来一媳妇,也算是积福不浅。村里也有人这么说,其实我并不那么想,看得出堂哥心里还是有疙瘩的,只是他不愿意说罢了。果然,春天刚来不久,问题就来了。堂哥的儿子让派出所带去问话,一家人愁得不吃不喝。虽然大哥的前景大不如前,但在各个渠道还是有朋友的。三番五次,总算问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侄儿带来的媳妇是某县某村某人家的姑娘,说是在侄儿打工的那地方一所高职学校读书,让侄儿给骗来了,人家报了案。事情算是平息了下来,姑娘的前程也算是废了,所以那家人张口就向堂哥要五十万元。五十万元对堂哥来说,是天文数字。无奈生米已煮成熟饭,家族里所有兄弟们东拼西凑,最后以二十八万元草草打发了娘家人。中秋节一过,堂哥顺顺利利当上了爷爷,过往的不快也便随之烟消云散。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侄儿媳妇死活不愿意和堂哥他们住一起。没有办法,堂哥只好在门外的草房里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另一个家。实际上堂哥大不了我几岁,可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老迈得不像样子了。

后来我又听到其他两个小伙子的消息,一个的媳妇只住了几个月,生下孩子便不见了踪影。对于小伙子来说,就当一次寻欢作乐,可对于孩子而言却是莫大的伤害。另一个就更严重了。听起来,最初和堂哥家的事情有点像,先赔礼道歉,后拿彩礼办宴席。按理说也算圆满了一对新人,成就了一个家庭。然而事情的走向却让村里人吃惊不小,媳妇又跟其他人走了,而娘家人却死缠烂打天天来要人。小伙子扬言要捅了拐走他媳妇的那人,可是那人在啥地方?按村里人的说法,人家是白的黑的都不知道,你去哪里捅?

现在看来,古人所说的门当户对不是没有道理的。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基础是在一个家族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即便周围的环境有变化,但那种教养和沉淀下来的传统一时半刻难以改变。两个家庭如果有相近的生活习惯,对现实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会有共同的快乐,才会保持更长久的彼此欣赏,也才会让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从道理上来说,的确符合社会所处的现实环境。可是现在的情况十分复杂,做父母的到底怎样去教育孩子,才能不使他们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里走样呢?

村里人在思想和观念上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使许多婚姻出现了危机。带出去的妻女有许多不愿再回到乡村,青年小伙子也想用各种办法欺骗他人妻女,不论是出去的还是进来的,结局只有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漫山遍野的田地荒芜着,农具几乎都进了火炉,整个村庄不见一只牛羊,可大家依旧无法放弃对财富的幻想。到底是什么让农村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迈向崩溃的边缘呢?

我一直想得到答案,可一直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 VkbxudXhGH+5oQRbrXe8skU2xvTFxExIZaZDgBPbideUH3FyIofyk3z4FmcGUPl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