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看孩子的嘴唇和舌苔,知道孩子五脏好坏

看大便辨病情总归还是不方便,我这里有更简便的方法——看嘴唇和舌苔。

对中医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脾在五行中属土。您要想了解“土质”的好坏,看上面的“植物”——嘴唇和舌苔的长势就能知道。

我在学中医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幽默风趣的中医内科老师,同学们都爱听他讲课,因为他讲课生动而且易懂。有一次刚上课,他就把一个男同学叫起来问:“你是不是涂口红了,嘴唇怎么那么红啊?”同学很纳闷地说:“没有呀!”全班哄堂大笑。等我们安静后,老师才解释说:“这就是脾内有火的表现,嘴唇红,脾火旺也。”

脾土缺少水的灌溉,嘴唇这些“植物”就会因缺水而上火。比如说,孩子就经常会因为缺水而出现脾火旺、嘴唇通红的症状。相反,如果水多了,比如说孩子喝的凉水和冷饮过多,这对脾来说,就像是冬天来了或是犯洪灾,嘴唇就会变得淡红或发白,这是着凉引起了胃肠道疾病。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腹部痉挛、疼痛,恶心,呕吐的情况。

如果是慢性脾病,孩子嘴唇的颜色就是淡红或惨白的。比如说,孩子如果长期营养不良,高热后或大病初愈时,脾土就好像很久没有被施过肥,嘴唇的颜色就会变成淡红色。在这里,我要提醒家长,慢性脾病会使孩子的营养吸收严重不足,导致孩子身体各方面的营养都不够。所以,当您看到孩子口唇淡白的时候,就说明健脾已经迫在眉睫了。

舌苔也是脾土上的“植物”。我们通过舌苔不但能辨出病的急慢来,而且还能把脾病由急变慢或由慢变急的整个演变过程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说,观察舌苔就像西医在研究脾病的病理,着凉、伤热、伤食、伤湿等,一一在舌苔上陈列开来,让不懂医的家长也能一目了然。

您给孩子看舌苔时不用像医生那样辛苦。医生是要在孩子生病难受、哭闹不休的情况下,插入压舌板才能看到孩子的舌苔,您只要冲孩子吐个舌头、做个鬼脸,让孩子调皮地跟着吐舌头,就能轻松地看到他的舌苔了。

舌苔薄白,就像是植物的叶子上打了一层霜 (霜代表脾气) ,就说明孩子的消化功能正常。没有霜了,也就是无苔,这就是孩子脾气不足、脾胃弱、消化不良的表现。这样的孩子稍微吃点东西就觉得饱了,还总爱喝稀的,稍硬一点的东西,比如烧饼之类,吃下去也消化不了。

如果霜变成了雪,厚厚的一层盖在舌苔上,那就是苔厚,也就是脾最害怕的湿。中医讲: “脾喜燥而恶湿” ,脾燥的时候,人的胃口就好;脾湿的时候,您就是想吃也吃不下,这就是中医常说的 “湿阻中焦脾胃” 。所以,您如果看到孩子的舌头上有厚的白苔时,可以适当地让他吃点花椒、胡椒,辛热可以化湿,不用吃药,几天以后,您就会发现孩子的舌苔慢慢地变薄了,直到变成霜,变得正常。

中医把脾的病理研究得很透。舌头上有白厚苔,是体内有寒湿的表现,吃点性辛温的东西就能化。但有一种湿,辛温不但不能化,化了反而会加重病情,那就是湿热。有湿热的孩子,舌苔不是白厚苔,而是黄厚苔。黄就是热,厚还是湿,这种苔多见于夏季,因为这个时候天气热,湿气重,再加上孩子长期消化不良 (也就是肚子里有积食) ,湿气就会化成热,导致黄厚苔。所以,这个时候越吃辛热的食物,舌苔越会变黄、变厚。

治湿热只能先清热后祛湿,食疗去湿热的效果是最好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吃多吃些茯苓、薏米、冬瓜、红豆等药食同源的食材。黄厚苔就好像是一块盐碱地,经过我们一步步地调理,终于改良成了一片沃土。

不管是寒湿还是湿热,如果用食疗法还调不过来,孩子就会出现便秘或大便黏腻不爽的情况。腹胀久了就会形成积食,这个时候您应及时为孩子通肠胃、消积食。积食消了,脾胃功能和舌苔才能恢复正常。

不过,我要提醒您一点,在给孩子看舌苔前,您要先让他漱漱口。有一次,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我,说孩子的舌苔特别黄,我一看确实很黄,就问她刚给孩子吃什么了。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刚吃了个蛋黄,是蛋黄把舌苔染成了黄色,虚惊一场!

所以您在给孩子看舌苔的时候,可以先给他喝点清水,以免因为刚吃的东西而误诊。孩子常吃的有很多颜色的小食品都会改变舌苔的颜色,所以您要多留意。

不过,在孩子生病时,还真有舌苔变成黑色的情况。苔黑说明脾胃里的火烧得太过了,就像在舌苔上留下一层燃烧过后的黑色碳痕一样。这时,您一定要及早带孩子去医院救治。

通过看嘴唇和舌苔,您就能看出孩子是吃得多了、少了,还是冷了、热了。学会了看嘴唇和舌苔,您就能像经过专门培训的消化内科大夫,一眼就能透视到孩子的脾胃,并及时地给他调理。有您这样的专业“大夫”贴身照顾,孩子的脾胃怎么可能不健康呢? 0034zO6AgvB5P6+tZ08+eTa2creYtBLDe9Ze8YFXDlGaCgMiNVEWDQSNaEImzKJ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