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看五官,就知道孩子脾胃肺是否健康

我在中医院实习的时候,有一天,正好是节假日,只有我们几个学生在临时值班。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说是孩子便秘。当时主治医师不在,一同实习的学长就主动上前询问孩子的情况。

诊断后,学长说孩子大便干是因为上火了,然后开了几服清热泻火和通便的药,并嘱咐家长回去后多给孩子吃些凉性的水果。因为他是初次开方,学长心里还美滋滋的,没想到这个第一次反而成了教训。

没多久,那位家长又带着孩子来了,这次他的态度很不好,说孩子吃了学长开的药后,不但大便没通,还总说肚子痛。这次老师在,他没有给孩子把脉,只是看了看,便开了个方子。我一看,老师开的方子和前面学长开的正好相反,全都是温补的药。

当时,我们几个实习生看得如坠入云雾之中。但也就两三天的时间,老师的诊治便得到了验证——家长高高兴兴地带孩子来复诊,说孩子的病好了,肚子也不痛了,还坚持要老师再给孩子开几服药调一调。

事后,老师稍加点拨,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也是第一次意识到,看小儿苗窍 (就是五官:目、舌、口、鼻、耳) 是何等重要。

说到孩子便秘,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是上火了,吃点凉的、泻火的药,症状很快就会消除。那为什么那个孩子上火后吃了泻火的药病情反倒加重了呢?

原来,孩子上的不是真火,是假火,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虚火。所以治孩子便秘的时候,您一定要辨明是真火导致的还是假火导致的。

怎么辨别孩子身上的“火”呢?看鼻子!孩子鼻子干,鼻涕黏稠,甚至容易流鼻血,这才是体内有真火。而上面提到的那个孩子身上的火分明是假火,因为他不但鼻子不干,而且总是流清鼻涕,还一直咳嗽、气喘,这显然是肺虚假火引起的。

便秘与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记得中医小儿诊治学中有这么一句话: “大肠,肺之表,闭结,肺有火也;肺无热而便闭,血枯也,不可寒凉,更不可攻下。” 意思就是说,因肺虚、气血不足引起的便秘,用清热泻火的中药去治,不但治不好,反而会加重病情。

鼻子是肺的苗窍,通过观察鼻子,我们就能知道肺里是不是有火。假火和真火要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治,而这一切全赖于我们对苗窍的观察。它们分别代表五脏,通过看五官,我们就能知道内脏是不是有毛病。因为目是肝窍,舌是心窍,口是脾窍,鼻是肺窍,耳是肾窍,五窍与五脏相通,互为表里。比如说,肺与鼻相通,我们看鼻子就能知道肺的健康状况。再如, “肝开窍于目” ,看眼睛我们就能明白肝的好坏,以此类推,看口就能知道脾好不好,看舌就能知道心有没有毛病,看耳朵就能知道肾功能强不强。

这有点像西方的解剖学,只不过这“解剖”的不是五脏而是五官,让我们更直接地看到内脏的病理特征。

看五官,知内脏,这是根据中医所说的寒、热、虚、实等症来辨别的。看到一个人眼睛红肿时,我们就知道他肝火旺,如果是孩子,他精神上会变得烦躁、多动;这种情况可以给孩子喝健儿清解液,按上面的说明针对孩子的体重加减用药量。

如果孩子两眼或鼻根发青,眼球乱转,那就是着凉或肝风内动引起的,这也是容易抽搐的前兆,这种情况多见于高热不退的孩子,要赶紧给孩子吃退热药,以防孩子抽搐,比如中成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成药退热慢,但疗效持久。

如果孩子嘴唇通红,总是泛呕,那就是脾胃有火。如果孩子还有舌苔黄厚、小便黄、大便干的情况,可以给孩子喝小儿化积口服液,喝到大便通,食欲恢复即可。

孩子的嘴唇没有血色,还伴有呕吐,是脾胃太虚了,不能消化食物运生气血,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给孩子吃两盒启脾丸。若孩子吞咽中药丸剂会有困难,可以给孩子搓成小粒,冲水服。

望苗窍不仅可以看五官,还可以看面部的颜色。比如说孩子脸色焦黄、无血色,不爱吃饭,这是脾胃消化不好,因为脸黄是脾有病的反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这样的孩子多数都患有贫血,可以给孩子吃小儿补血颗粒。

吃药是一方面,主要还得让孩子多运动,有的家长说:“孩子本来就虚,越运动体质不会越差吧?”其实不然,适量运动会促进孩子的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增加孩子的食欲,比吃药更有效。

很多家长说:“孩子脸色发青,他的肝是不是有病?”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家长说的孩子的脸发青,不是孩子的整张脸都发青,而是眉宇之间或鼻翼两侧有发青的皮下血管,这不是什么病态,家长完全不用理会;如果孩子的脸出现了不正常的白色,还咳嗽、怕冷,也就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也叫风寒袭肺。

另外,如果孩子的脸色发黑,却不是正常的黑,而且一点也不滋润,还腰痛,同时伴有腿和颜面浮肿,孩子比平时尿少,总说累,那就是肾气虚到了极点的表现,是孩子的肾出了问题,需要及早就医。

古代著名小儿医家夏禹铸说: “小儿诊病,以望为主,问继之,闻则次之,而切则无矣。” 可见,古人给小儿看病时更重视小儿望诊。《幼幼集成》中的“望诊篇”谈到这点时便说道: “小儿于未言时,问之无可问……故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外者内之著也。”

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医小儿望诊中“审苗窍”的玄妙,可以说,审苗窍是最早的中医儿科解剖学,是中医儿科的精华和瑰宝。掌握了这门学问,孩子病在哪里,您知道得也不会比医生少。 2cOGY0WbBK+iDY/wXU7SUv/VaaUhfw24nqnX2H2bPxEbXRINs10ByMFDHc2d9h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