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靠剧情的味道来吸引人的,能够把剧情写得有趣味是好编剧应该具备的本事。很显然,最能给剧情增加趣味的就是喜剧性,剧情的妙趣往往也就在这里。在很多影视剧里,喜剧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古典戏曲中总会有一个丑角来给人逗趣,给故事增添笑料,美国电影中也往往会有个喜剧性人物不时插科打诨。喜剧因素如味精,有了它,故事才会更有趣味。
喜剧片(剧)是一种以逗人发笑为主旨的故事类型。笑,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喜剧就是让观众在笑声中体验人生,解剖人性,看尽人生百态。
喜剧片(剧)是影视剧中充满智慧和活力、永远受观众喜爱的类型,喜剧表演又最需要演员的气质和敏感,需要掌握最难以把握的表演技巧,让人开怀大笑比让人哭要难得多,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机智和深沉、苦涩和辛酸就更难。
喜剧的目的是要引人发笑,没有笑声也就不成其为喜剧。喜剧引发的笑声通常是善意的。善意的笑才会使人感到轻松,感到快乐。一般说来,喜剧人物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坏。太好的人让人笑不出来,太坏的人又容易引起人的憎恶和反感。喜剧人物大多是有缺点的好人,他们身上有丑陋的、引人发笑的一面,但又不对人造成实际的伤害。在莫里哀的喜剧里有像阿巴贡和答尔丢夫这样的坏人,作者让他们表演出种种丑态,引得受众开怀大笑,在笑声中得到满足和快感。
夸张是创造喜剧效果最有效的手段,没有夸张就没有喜剧。在喜剧里,人物总是变形的,他们的某些性格往往会被夸张,如阿巴贡的贪婪吝啬、答尔丢夫的伪善等等。喜剧中的情节及人物动作和表情也是夸张的,例如描写乐队指挥在音乐会上指挥乐队的场面,在现实生活中本来是很严肃的,容不得差错,可是在喜剧片中,却可以让他丑态百出,边指挥边不停地挠着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身体东歪西斜的,甚至从台上掉下来。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掌握好度,过了这个度,就容易流为低俗无聊,让人笑不起来,还会让人觉得反感。在影视剧中,还可运用一些特殊的摄影手段达到喜剧的效果,如适当地采用一些广角镜头。
喜剧很适合用电影和电视剧来表现,在观众中也很有市场。我国历来有喜剧的传统,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一部堪称经典的喜剧电影或电视剧,也没有出现真正伟大的喜剧大师,电影《疯狂的石头》《人再囧途之泰囧》《驴得水》和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刘老根》《神医喜来乐》算是比较成功的喜剧。
西方的幽默文化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喜剧,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民间歌舞。古希腊最有代表性的喜剧作家是阿里斯托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法国戏剧家莫里哀都创作过许多伟大的喜剧作品,此外,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以及俄国作家果戈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等都有很强的喜剧性,这些作品都给喜剧电影和电视剧提供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原型。
喜剧的关键在于喜剧性人物的塑造。亚里士多德说:“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痛苦。”亚里士多德对喜剧人物的分析,在今天的喜剧创作中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喜剧性人物的性格都是单一性或扁平化的,即把人物身上的某种欲望和性格加以突出夸大,乃至让人觉得有悖常理,达到荒唐可笑的地步。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喜剧故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1)社会讽刺喜剧
从古希腊起,喜剧就具有社会讽刺功能。喜剧一般取材于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经常抓住社会上那些无价值的丑陋乃至荒唐的事件或人物作为对象,经常采用夸张和对比等手法使之达到荒谬可笑的地步,加以讽刺性的批判。
社会讽刺喜剧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事件为主,主要针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一般会选择那些荒诞的社会事件作为故事题材。最经典的原型故事是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较有代表性的电影有《百万英镑》《驴得水》《李茶的姑妈》等。另一种是以人物为主,对人物的某种性格加以夸张,达到可笑的地步,揭露人性的丑恶。最经典的原型故事是莫里哀的《伪君子》,有代表性的电影有《大独裁者》等。
社会讽刺喜剧的主人公多为反面人物,是被嘲讽和被批判的对象。
(2)幽默喜剧
幽默往往与智慧联系在一起,有幽默感的人通常也是富有智慧的人。幽默喜剧中的主人公一般是正面人物,他们在智慧上超越了常人,对人对事看得很透,玩世不恭,以幽默方式调侃人生,以智慧捉弄对手,使他们陷于尴尬可笑的境地,从而引人发笑。美国电影中许多主人公都有幽默感,喜剧性也成为很多美国电影的调味品。印度电影和我国香港电影也带有类似的喜剧性,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英雄本色》等。在我国,根据王朔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都带有喜剧性,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也都是具有幽默感的喜剧人物。
(3)性格喜剧
性格喜剧多为小情节,围绕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其喜剧性主要由人物性格中的喜剧因素造成。
一般说来,以下两种人物比较具有喜剧性:
①有缺点的好人。这种人往往心地善良,但性格上有缺陷。他们有的爱慕虚荣,喜欢吹牛皮,如《闲人马大姐》中的潘大庆;有的热情有余,办事不力,好心办坏事,如《闲人马大姐》中的马大姐;有的生活不幸,却经常通过贬低和损毁别人来寻找心理安慰,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他们的缺点很明显,使他们经常显得很可笑。
②与时代或周围环境脱节的好人。此类人物最典型的是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的主人公堂吉诃德。俄国小说中的“多余人”也属于这类人物,他们生活在新的时代,却固守旧时代的传统和生活方式,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发生严重错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也难免显得有些可笑。电影《老炮儿》的主人公顽主六爷和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主人公许三多也都是与时代脱节的人物,某种错位使得他们的性格带有一定的喜剧性。
(4)悲喜剧
所谓悲喜剧,其实就是用喜剧的方式来讲述悲剧性的故事,喜中带悲,看着可笑,内心却悲苦,就是所谓“含泪的笑”。俄国作家果戈理和契诃夫的小说都带有这样的喜剧性,可看作此类喜剧故事的故事原型。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都可算是此类故事的代表作。
看电影《小武》《拯救大兵瑞恩》《2012》《哪吒之魔童降世》《新龙门客栈》《少林寺》等,列出其戏核、戏魂及故事形态和戏剧模式,并分析其故事原型、人物原型和故事模式。
【基本要求】
1.可采用图表进行对比分析;
2.分析相关类型影视剧的叙事模式及其特点。
【作业目的】
掌握类型影视剧与故事模式之间的关系及其一般规律。